搜索
栖阳逐剑的头像

栖阳逐剑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7/01
分享
《不能归来的无名英雄》连载

第一百一十五章 秋风起函谷

“好,你给东北局直接复电,代我请求东北局同志,给予这次行动最大支持,这次行动要严格保密,除了他和随行人员知晓,任何人不能知道戴靖远分队的入朝任务。”曾霞敬军礼回答:“是,首长!”曾霞立即转身,回到自己的车内。李翰涛指示大队继续前行。李克风命令将车内灯光点亮,他从怀里拿出一个密码本。“翰涛!给我用手电照一下!”

李翰涛是社会部情报工作的老资格专家,也是李克风最信任的助手之一,今天首长说话,是在给他一个信号,今后可能要培养他。不过,因为来电是密电,他确实迟疑了片刻,李克风微笑点头,拍拍他的肩表示信任。李翰涛谨慎地拿起手电,给李克风照亮,但是,眼睛却扭向别处,这是谍报工作铁的纪律,不该知道的东西,一定不能知道。李克风微笑了一下,马上将三份东京来的密电对照密本翻译,得到如下电文。

“昆仑,飞虎山转美国对台战略最新立场:台湾‘院外援华集团’合作人,前第七舰隊司令库克和科尔伯格领导的‘美国对华政策协会’,在援台问题上对杜鲁门施压,社同意于今年五、六月组建美国驻台军事顾问团。提请参院通过第一笔拨款5000万美元对台军援,第二笔2120万美元用于台海空军发展。预计年末给台经援9804万美元。葵。

情报二:美国务院绝密第928号。追加一亿美元预算给中情局和海军部,用于朝鲜战场,支持李承晚和蒋介石在朝鲜境内和台湾设立情报监听基地。初选地点在朝鲜西海岸大小和岛、椴岛、炭岛,台湾琉球群岛和台中、基隆。葵。

情报三:美国拟建立无线电监听‘白马部队’,国务院情报研究局和CIA将派遣情报骨干以及在日本和台湾招募谍报人员1200余名,计划包括招募台翻译人员八十二名,担任美军监听翻译工作。另有空军军官六名,二月十四日潜赴南朝鲜,专为审讯志愿部队空军被俘人员。‘白马部队’设有大功率雷达、对空台和窃听机器。‘白马部队’指挥官为古德费洛上校,原中美国合作所技术顾问,其在国民党特务中广有门徒。葵。

李克风看后,感到情况异常,大、小和岛位于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西海岸,是我志愿军控制之外的岛屿,但是,该岛距鸭绿江入海口不过70公里。如果岛上及周围椴岛、炭岛一带盘踞日夜侦听我方情报之雷达和无线电接收站,再指示敌机轰炸我国东北城镇和志愿军交通生命线,那将是严重后果。但是,我们能怎么样呢?没有制空权的志愿军能保证地面战役基本成功就不错了,对付美国人的“白马部队”似乎要等到明年或者后年了。

“美国人就是欺负咱们没有空军!”李克风狠狠锤了一下汽车靠垫,他是真气愤之极,可有什么办法。李克风端正了一下眼镜,将破译后的电文交给李翰涛。“首长,我不能看,您自己指示吧!”李翰涛很有纪律性。“也好,不过你要有所准备,我会逐渐给你加重担子,我身体不算好,今后入朝随时都可能牺牲在前线,必须有后备力量。”

“首长您身体垮了!”李翰涛笑嘻嘻地说。“你小子,好吧,这件事我可不是考验你的纪律性,要肩挑重担喽。”随即李克风草拟了一份电文,请“320”继续提供有关“白马部队”目的和规模情报。他嘱咐道:“我到沈阳之后,翰涛你留下,专门处理后续‘双头雁’和他的组织间谍的案子,要多抓国民党特务,尤其是保护好钢铁大动脉,敌人会在铁路运输和货物准备方面搞破坏,这项任务十分艰巨,要发动广大群众,对待那些趁火打劫,积极参加反革命特务活动的土匪和国民党残余分子,要双管齐下,宣传加手段,瓦解敌人内部。”

“是,首长!”李翰涛觉得肩上的担子一下加重,虽然自觉可能不胜任,但是首长指示,他没有理由谈条件。李克风命令车队继续前进。李克风沉默起来,他反复掂量那几份情报,尤其是美国中情局在近中国海域设立监听站的情报,让他感觉到芒刺在背。可是,做任何事都需要布局,美国人拨款那么多,绝非仅仅建立一个通讯部队的桥头堡,他们在设立一个战略前沿,这也是针对中国的战略入侵的一部分。如果抗美国援朝战争失利,等待我们的就不是一个岛上的几个雷达站,而是全方位地刺探东北,乃至北亰的通讯。那时候,中国的任何电讯号都逃不过美国人的耳朵。

李克风搁下烟斗,略微直起身,看看窗外,将帘帷拉开约半尺宽的空隙,透过迷茫的大地覆盖的雾一样的小雪花,李克风像孩子似的伸出双手去接,雪花飘飘荡荡,到了他滚热的手心就融化了。李翰涛觉得首长有大将风度,不管多么紧张,都能抒怀在胸,不为紧张而左右,这不,还有点像个孩子了,他在纳闷也好奇地看着首长,不敢出声。

李克风将湿漉漉的雪水涂在脸上,冰冷而刺激,顿时比刚才清醒了不少。他昂首眺望夜空中细碎的雪花,眉头无法舒展。或许,李克风的目光正透过广漠深邃的宇宙空间,伸向远方,他想看到美国帝国主义及其仆从国下一步的棋谱,可茫茫黑暗中,那些落后的村庄和几乎看不到一点工业景象的河北唐山土路,让他真切感觉到,中国情报工作要越过浩瀚天空看真相,要付出多么长的努力啊。

“翰涛,懂天文历法吗?”李克风缩回身子,缓慢地问道。“不太懂,首长。”李翰涛摸了下后脑勺,“我懂地理。”李克风并非卖弄自己的学识,他是有感而发的。“我能闭着眼睛指点星团、星座、星宿和星云,累的时候就对它们产生兴趣。所以,过去我经常能化装成算命先生,因为我对周公解梦和古人易经有较深的研究,熟悉八卦,懂点天干地支,自然也懂点三元地理、连山归藏……”

“连山归藏!那可是很深的上古学说,我还是连山海经都看不懂,首长您真博学!”李翰涛非常敬仰克公的学识。李克风深情地说:“我还是落伍了,熟悉的星名、星图、星表如今在大英百科全书里,都成了外国人的名字。周公旦的八卦不过是几根木棍,千年不衰,但从战术角度,这是不能和公式数字抗衡的。我辈再也不能靠罗盘和易术去和武装到牙齿的美国人去战争。和欧美国发达国家比,我们落伍至少五十年。每当我望天,看到眼里的星座,就想起八卦上那几根神秘的棍子,他们都是祖国培养的用生命战斗在侦察员啊,智慧超群,不起眼,不显山露水,就和那些星星一样,但别忘了,他们和家里联系大多要靠无线电,那几根八卦的棍子就成了莫斯密码,就有章可循喽。”

李翰涛这才明白首长刚刚这些话的含义,但他很自信。“首长,我们的密码体系是很强的,敌人看不懂。”李克风摇摇头,语重心长地说:“人是看不懂,可有了能计算的机器帮助,事情就不一样了。我听说美国曼哈顿工程在计算核弹公式的时候,借助了一种机器,非常快地解决了几百个人才可演算的问题,而且快而准确。这就是科学技术,科学给了敌人破译我们的密码体系的机会。别忘了,任何星座都要发射X射线,光度越强,发射的射线热度越高,那距离地球就越近。懂我的意思?”

“我懂,我们的同志活动越频繁,距离被破译身份的那一天就越近。要真正让一个人潜伏,就要避开被敌人探测的无线电波的规律。”李翰涛明白首长的用意。“可目前我们有很大难度。星光本来就微弱,敌人可以捕捉不到,可敌人要在我们眼皮底下建大功率的雷达和监听站,就等于在我们和星座同志之间,安插一个人造的月亮,这个月亮距离星云同志比我们近。”

“首长,等敌人建起来,就打掉他!”李翰涛握起拳头,“对敌人在眼皮底下的监听,坚决打击。”李克风也深吸一口气,斩钉截铁说道:“必须打掉,而且我们今后尽可能避免发送无线电情报,原始的东西反而更保密!”

这是一个不寻常的夜晚,中国军事情报的灵魂之一在夜幕中稳稳地运筹着,移动电台一刻不停地对着世界拍发着秘密频率,这是李克风长期地下情报生涯养成的习惯,他喜欢在运动中思考问题,在运动中设下圈套,布置陷阱。

他下意识地从衣袋里拿出一块瑞士怀表,他不是看时间,而是在回忆送给他怀表的人,这块表已经伴随将军的革命生涯十几年了,而当年怀表的主人早已经为国捐躯,可是,这个有魔力的怀表总是像一个回忆的发条,每次对时的时候,他都要不由自主地回想一九三七年那段悲壮的岁月。

由此,他想起了他们,龚剑诚和那些可敬的同志们,他们是一把把锋利的无影剑,是李克风从事情报工作得以克敌制胜的雪亮军刀,是他十几年戎马生涯生涯最得意的奏鸣曲……那些条在惊涛骇浪中稳稳潜伏的“鲨鱼”,可一旦敌人伸手去抓,却是浩瀚的海水。可是,“昆仑”的嘴角微微浮出一丝苦笑,他为他们担心哪!

叼着烟斗不吸,表露出心底秘密的符号,这样神秘的微笑在李克风戎马生涯中却是很少见的,只有懂得他性格和行为语言的亲密伙伴,才会解读这种无奈而内心又不屈不挠的含义。李克风也有自傲的时刻,他哼了一声,东方这块地盘,中国人自己做主。中情局……他摸了下上唇处的胡须,点燃了烟斗。

“克公,想那些战友了?”最了解他的莫过于李翰涛,助手亲切地称呼李克风的一个名字,李克风很喜欢这称呼,尽管在战争岁月里,他用过不止二十几个化名。李克风点点头,感慨万端地说:“我在回想《延安颂》这首歌,有几位同志都曾经和我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站在延安宝塔山下,能亲口唱这歌曲!如今解放了,义勇军进行曲响彻祖国可他们也没能回来。”

想起龚剑诚,李克风的内心涌起感情的波澜,他是位仁厚的长者,对待那些为了民族解放事业建功勋的“无名英雄”总是饱含深情和愧疚。因为涉及到最高机密,李克风的话语到此为止,他将那块表捧在手里仔细看着。李翰涛非常理解首长的心情,他恍然明白了,为什么在最危急关头,李克风总是那么从容不迫,每每拿出那块怀表,心中就似有万千疑乒。

李翰涛知道那块表是可能与首长偶尔提起的“寒风”和“秋风”同志有关,但他们到底是谁,在什么地方为党工作,以及这块表里隐藏什么故事,对于当了李克风近十年情报助理的李翰涛都是个谜,涉及组织最高机密,他不会去问,但有时,当他看到李克风望着怀表沉思的时候,不禁怀疑过,这两个叫“秋风”和“寒风”的同志是否是一个人,还是一群已经牺牲的战友。

“首长,别想太多了,我的任务是照顾好你的身体,情报工作错综复杂,您倒下了,我们可就没主心骨了!”李翰涛怀着无限的敬仰,对李克风说。李克风笑了,感到一阵温暖。将烟斗吸了一口,把怀表装入衣袋里。“这次去朝鲜,我想带着‘秋风’同志。”这是李克风第一次在李翰涛面前谈起一个最高机密的情报员身份。李翰涛只能听,无法插言。

“他是自学成才的人,是我优秀的情报人员,这么多年来,一直都没暴露身份,为党默默工作,是让我尊敬的人啊。革命胜利了,但秘密战线的任务更严酷,所以他和我们的许多同志都无法公开身份,享受人民对他们的尊敬。”

“克公,我们有许多这样的同志,至今还处于潜伏状态!”李翰涛点点头。“是啊!”李克风露出笑容,拿起烟斗深吸一口气。“藏于人际之间,让敌人杯弓蛇影,难辨真伪;现于市井之内,让对手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危险垂近,遁于无形,敌若懈怠,顷刻水漫金山、乒临城下。”

“首长,您今天特别有诗意!”李翰涛受到感染,情绪也激动起来。李克风大手一扬,继续说,“虚实明暗,他能设计十面埋伏,让敌四面楚歌;隐现潜伏,一人可不战屈敌强平。”李翰涛也格外振奋。“首长,您说的是王牌谍报人员应有的杀气吧!”

“嗯,老夫一生在谍报战线摸爬滚打,有很深的体会,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几个像样的王牌谍报员安插在你潜在的对手里,一旦风云突变,失败就在闪电之间,等你听到雷声,早被劈死了。”李克风说完自己就笑了。

“首长,我不了解他们,但是,一定是有大成就的同志!”李翰涛感动地说。“嗯,他们的成就可不一般哪!虽然现在我们无法公开这一切,但是,总有一天,这些功勋会公开。”李翰涛振奋地说:“如果等到他们归队的时候,我一定会好好与他们聊聊!”李翰涛兴奋得像当年在北京大学时读书的大学生,尽管他本人就是我党情报战线上功勋卓著的英雄,但是,对英雄的敬仰依然如故。李克风微笑着点点头。“我要带你见一见‘秋风’同志,他可以归队了,以后由你领导他,我初步安排他作为情报部第一处国际处的处长。”

“首长,‘秋风’同志在东北?”李翰涛吃惊不小,他激动地问。“他目前就在东北!你其实早就认识他,只是对不上号,抗战时期,你们甚至有过工作联系,他这个人长期潜伏在国民党国防部第二厅,岁数不大,但在那里算是元老了,去年他划归台湾内政部调查局,在国内依然处于潜伏状态,由于台湾需要大陆潜伏人卖命,就临时加封到上校军衔呢。”

李克风刚才破例讲了许多关于王牌情报员的事,其实就是想公开秋风的身份,以便今后他能协助李翰涛做具体工作。李翰涛兴奋地听到这里,也领悟了首长的一番苦心,但脑海里想象不出“秋风”的长相,虽然表面上,他能抑制住自己的激动,但是,能见到英雄的迫切心情还是让他喜上眉梢。李克风也很兴奋,说道:“我何尝不想见他,可是建国一年来,他反而比解放前更不能抛头露面,潜伏在国内真难为他了,我已经一年没他消息了,他也没和我联系,让我有点担心。”

李克风是位内敛的领导,只是今天,在进入抗美国援朝战场前夕,他真想找个人说说埋藏在他心里的那些故事,那些无名英雄的故事,可是,龚剑诚和“秋风”他们的个人身份档案是国家级机密,也只有几位曾经领导秘密战线工作的首长知道详情,他不能告诉部下太多,不过这一次启用“秋风”也是首长陈汉卿的决定,李克风要让秋风发挥更大特长,秋风交际广泛,和美国当年在华情报人员有很深的交往,而李翰涛将作为自己唯一参与这个机密的助手,直接指挥下阶段朝鲜战争国际情报工作。李克风饶有兴致地用烟斗敲打了几下节拍,在心里吟诵了一句:“秋风起函谷,劲气动河山……”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