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苏万娥的头像

苏万娥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8/13
分享
《疆行记》连载

第四章 玛沁

从莲宝叶则景区出发,经S101‌国道,然后上德马高速,即德令哈—马尔康高速公路,经过近四个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到达玛沁。时已黄昏。高原的风,冰冷冰冷的。

住宿的酒店叫扎西央吉,看装潢应该是是新修的,干净整洁,设施齐备。它的位置可能在新城区,两头的道路又在施工,好似没有什么顾客。店外,也基本上看不到什么行人。

玛沁是青海省的一个县,也是果洛藏族自治州辖县、首府,总面积13400平方千米,有人口约6万,其中城镇人口约3.46万人,农牧民人口约2.53万人,堪称地广人稀。它的人口以藏族为主,也有汉族、回族、撒拉族、土家族、蒙古族等。

一天的时间,我这个川里娃就站在了青海的地面上。

行惯了平坦的大道,无论是在S101‌国道,还是在德马高速,大家都集体吐槽:路况实在太差。虽然林同学早已给大家打过“预防针”,但情况比我们预想的还要糟。就说那国道吧,到处是大坑,稍不注意,人就会被震飞起来,特别“醒脑提神”。唐唐特别嘱咐后排的一定要系好安全带,还笑嘻嘻地讲了个笑话。在这一段公路上,有一个坐后排的人因为没系安全带,车子猛一颠簸,“呼”一下子像炮弹一样被射出了车子的天窗外。事例可能有点夸张,但我们还是老实地系上了,毕竟出门在外,安全第一。高速也好不到哪里去。路面如旧衣服一样到处打满“补丁”,且限速80码。如果遇到冻土层,路面要么大坑密布,要么就成了“柏油波浪”,高低,低高。汽车在波浪上行驶,人也如浮在波浪上一般起伏。当然,这怪不了筑路工人,因为在冻土上修公路这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冬季,冻土随着温度的降低体积发生剧烈膨胀,顶推上层的路基、路面;而在夏季呢,它又随着温度的升高而融化,体积缩小后使路基发生沉降。这样周期性变化导致的后果就是路基和路面塌陷、下沉、变形、破裂。所以,高原地区的养路工人最是繁忙辛苦,一年四季都忙着补补修修。

高原的雨,乌云一聚就来了。路经门堂乡服务区时,天边乌云滚滚,电闪雷鸣。不一会儿,天地间便一片朦胧,视线也变得模糊起来。我望着远山,看见乌云一直往下降,成了一根根云柱。有的云柱颜色浓些,有的云柱颜色淡些。“浓的肯定雨大。”同行的何姐说。我赞同地点点头,心里想着,高原下的不是雨,而是云朵呢。家乡的夏天,乌云常见,比这黑浓的都有之。云来雨下也相似,但直接下云倒没见过。高原的雨呵,果真特别!

放好行李,饥肠辘辘的我们马不停蹄去找吃的。我们从莲宝叶则景区下来,已接近两点。为了节省时间,午饭在车上用干粮将就了一下,晚饭总得吃顿好的。听酒店前台的服务员介绍,玛沁的斑玛路,好吃的多,叫我们去那边找。

斑玛街是餐饮一条街,各样吃食都有,但卖烤肉的最多,也许和民族习惯有关。吃饭的地方林同学选的是“民和老字号烤羊肉”。听说老板来自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县,回族人。为了彰显地方特色,店就用了县名。店外站着一个年轻的妇女,旁边蹲着一个八九岁的女孩子。她是老板娘,那个女孩子是她女儿。我们站在街边聊了一会儿天。她告诉我,店是外婆起的家,上个世纪90年代开的,一晃30多年了。后来,女儿接了外婆的手。如今,是女儿的女婿在经营。一家店能在一个地方开上30多年,并延续三代人,真的了不起。这个老字号,名符其实。

店门正对面是操作间。右拐,里面摆了两横三纵五张桌子。最里面有一道楼梯,应该二楼还有雅间吧。店的空间不大,但布置得紧凑精致,干净整洁,让人觉得特别舒服。服务员都是年轻的回族姑娘,头戴黑色头巾,身着红色上装黑色长裤。见客人进门,忙热情地提来一个大温水瓶为我们倒上一杯热茶。茶水呈红褐色,喝一口,味道咸咸的。生平第一次吃到咸茶。和服务员攀谈,才知道这茶还有一个特别的名字——捞捞茶。捞捞茶的制作很简单。把茶砖放在锅里加盐煮上半小时即可。喝捞捞茶是回族人的一个习俗。一把盐,一把力。喝了捞捞茶,浑身精神发,做什么都带劲。民和县不产茶叶,茶砖应该是内地运进去的。说起来,四川是茶叶大省,我的家乡洪雅也是茶叶之乡,说不定这煮茶的茶砖就来自家乡呢!这样想着,再喝一大口,更觉滋味绵长了。喝着茶,聊着天,吃着鲜香地道的烤羊肉串,一切疲惫都消解了。看来,今晚的老字号是治愈系的。

美景看了,美食吃了,也走了坐了累了一天了,洗漱完毕躺进柔软干净的被窝。

玛沁的夜很安静。没有鸡鸣,没有狗吠,不闻汽车的喇叭声,也听不见旅人来去匆匆的脚步。

一夜好梦。

第二天,起了个大早,准备去附近转转。

太阳还未升起,酒店附近的街上仍然很安静。走了一圈,只遇到一个溜狗的女人。天很冷,我系上衣服扣子,戴好帽子,冷气仍一波波朝我身体里钻。我用手机查看了一下气温,呀, 9℃,怪不得这么冷!这个温度在老家肯定穿上羽绒服了。赶紧回到酒店前台。陆陆续续有不少人拎着行李下来退房。我很惊讶。昨晚有这么多人住在这儿吗?但怎么又那么安静呢?

团友到齐,退了房。我们决定去吃早饭。

林同学说,今天早餐带我们去吃特色包子。他载着我们直奔团结路。这条街应该是玛沁的小吃一条街了。

包子铺也是一家老店。老板老家在青海省海东市循化县,撒拉族人。年轻时外出打拼,在北京上海混了一圈,觉得这些地方都太热了。于是,他选择在玛沁这个凉爽的高原小城开了个“循化撒拉尔包子铺”养家,一开就是13年。既然是特色包子铺,特色包子肯定是少不了的,牛肉包、羊肉包、韭菜包、白菜包、番茄包,还有土豆包呢。吃了特色包子,喝了糯米稀饭,尝了牛杂汤、羊杂汤,大家评价一致,这个包子铺确实有特色!

吃饱喝足,风尘仆仆继续上路。今天的目标地——德令哈,行程491千米,开车大约六小时。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