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苏万娥的头像

苏万娥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8/23
分享
《疆行记》连载

第九章 独库公路(上)

说起天山,虽然很多人没有去过,但对它的名字应该并不陌生。金庸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有一个角色叫天山童姥。她是逍遥派的大弟子,年轻时因为修炼内功被李秋水干扰而走火入魔,被迫终生保持童女体型。后来成为灵鹫宫的尊主,以“生死符”掌管三十六洞洞主、七十二岛岛主的性命,对他们进行残酷统治。在一次功力暂失之时被人追杀,后得虚竹解救,最后将毕生功夫传授给虚竹。当然,风景优美的天山还有一种珍贵的药材,叫天山雪莲,这也是人尽皆知的。

新疆的天山,让人向往的不仅是这些。还有一条路,因横穿天山,叫天山公路。

天山公路也叫独库公路,起于天山北麓的独山子,终于天山以南的库车,全长561公里。

早晨,吃过早餐,从巴音郭楞乡的酒店出发,向独库公路驶去。独库公路近年来被众多自驾游游客追捧,称它为“此生必驾公路”和“最美天山路”。

今天,我们准备反穿独库公路的中段和北段。

独库公路也是217国道,始建于1974年4月,1983年8月胜利竣工,历经十年才完成。十年间,中央军委工程兵第四工区、新疆军区陆军步兵七师、新疆军区陆军步兵八师、新疆军区陆军步兵四师等一万三千部队官兵参加了公路建设。他们战冰雪、斗严寒,在筑路过程中,经历了生与死的严峻考验,先后有168名官兵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其中最大的57岁,最小的才18岁,还有几千人受伤致残,这才在天山打穿了一条生命通道,谱写了一曲生命绝唱,筑就了一块伟大丰碑——“天山精神”。

现在的独库公路是双车道,柏油路面,货车重车改道,成了一条纵贯天山脊梁、盘旋在高山峡谷中的景观大道,每年向游客开放3一4个月,开放时间为早上8:00一下午8:00。整条公路中间有三个隧道。隧道口设计有门闸。公路关闭后隧道随即关闭。

早晨的巴音郭楞还寒气十足,气温只有10℃。坚持了几天,我还是翻出羽绒服穿上了。一车5个人,都因天气变化患上了感冒。高原上,早晚温差大。中午阳光虽烈,但风大,没有阳光时,就顿感冷飕飕的。

怀着崇敬的心情走上独库公路。双车道上,车辆川流不息。在巴音郭楞乡街上逛了一圈没有看到一棵树——街上栽的全是假树。不是人不种,而是种了很多次,结果一棵也没种活。但进入独库公路不久,两边山腰山涧先有了灌木丛,渐渐有了挺拔的松树。山顶坡地铺满绿草。在阳光下,草地是明丽的黄,松树是浓苍的绿,明暗渲染,深浅交替,呈现出一副生机勃勃的景象。草地上,野花遍地是,如星星如眼睛般的散落着,黄的,紫的,白的,织成一幅彩色的锦缎,柔软,舒适,清丽。坡上披下,牛羊悠然地啃着青草,不时抬头张起耳朵望着公路,像在聆听什么似的。紧靠公路的山沿上,不时可见许多方方正正的蜂箱,蜜蜂在蜂箱口进进出出奔忙。因为高原蜂蜜富含葡萄糖、果糖及多种活性酶,具有抗氧化、润肠通便等作用,受到很多游客的喜欢。路边宽阔处,随处可见几座蒙古包“酒店”。

车子一路下行到谷底又沿盘山公路一路上行到山顶。在一个观景点,停下车后,我直奔路那边去,准备抓紧时间去山上领略一下高原草原的风光。虽然在车上看过无数次山地草原,但我没有一次与它亲密接触过。在上一个观景点,看着美丽的草地,我急不可待想上山去走走,被一个当地妇人阻止了。山沿上放着她家的蜂箱,也许她怕我被蜜蜂蜇了吧。

公路上的车实在大多了,在两个交警的帮助下我才顺利过到了对面。公路离山顶已不远。顺着一条羊肠小道一个劲儿往上爬,才走几步就累得气喘吁吁。终于爬到了山顶。几处奇形怪状的巨石上,有很多人在那儿各种摆拍。站在山顶,一览众山小,心也跟着变得空旷无垠。天很蓝,云很白,我离它好近。阵阵山风吹过,身体那么清爽。脚下,草绿花茂,但到处是牛屎,应该是刚放过牧。远处拴着一头黄牛,一只白羊。在这里,牛羊在山顶吃草,行人在山腰行走,御者与被御者调挨了位置。不远处还停着一辆摩托车,应该是牧民沿着羊肠小道骑上来的吧。新疆作家李娟曾在她的作品里盛赞过她妈妈在戈壁滩开摩托车的车技。这个没现身的牧民不知是男是女?但不管男女,车技应该也非一般人可比。

站在山顶眺望,诸峰竞秀。山脚,一条银色的带子从涧底呈S型沿斜斜的山坡一环一环爬上山来,又向远方飘去。带子上,一只只不同颜色的铁甲虫来来回回蠕动着……

下山继续前行,前路还远着呢。

车上顶后又是下坡。突然,车速慢了下来。不知哪里掉下来一匹棕色的马,前脚拴着绳子,惊慌失措地在路中间闪躲着,过往的车辆纷纷为它让行。

下到谷底,听见了流水声。没过多久,一条小河出现在路旁。河叫喀什河,水很清澈,碧蓝如玉,一路蜿蜒。河滩的宽阔处,总会凭空冒岀几个蒙古包几个遮阳篷来。旁边停着各种车子。遮阳篷下,大多放着一排烧烤架。架上冒岀袅袅的轻烟。大人不亦乐乎地忙着,串羊肉,烤羊肉。小孩子呢,在溪边嬉戏玩水。后面的山坡上,则是牛羊的乐园。路边,不时有人策马而过,或见全副装备的自行车骑手弓着腰向山顶进发……

车行至乔尔玛革命烈士陵园,我们吃过午饭,就去瞻仰了一番。因筑路而牺牲的烈士,168名,来自全国各地,全迁葬在这里。我们在纪念碑前三鞠躬致敬,然后参观了纪念馆,瞻仰了烈士的遗物和他们的光荣事迹。看着,读着,泪水盈满了我的眼眶。

“在我的心里

有一个遥远的地方

那里驻扎着我的营房

也是我的故乡

在我的心里

有一个神秘的地方

我在那里筑路

也在那里扛枪

在我的心里

有一种思念常挂心上

那是留疆的战友

此情永不能忘

在我的的心里

怀有无尽的忧伤

天山长眠的英雄

还在护佑着国防

在我的心里

常驻着西北边疆

那里有我的故土

是我心中的诗与远方”

没有经历过深刻的苦与难,怎能写出如此深情的“诗和远方”?烈士陵园里,有很多大人带着小孩子来参观。望着从远处迤逦而来的独库公路,我心潮澎湃。是的,应该让他们知道,为了缔造一个繁荣昌盛的新中国,革命先辈们曾经付出了怎样的牺牲!

出得园来,门口有一位穿军装的大爷在守门。在他这里可购买祭奠烈士的鲜花。我眼睛扫过桌面,看见上面有一摞新书,书名叫《守望天山》。我粗粗翻了一下,是介绍独库公路修路经过的一本报告文学。我毫不犹豫掏钱买下。身后,一位家长也跟着买了一本,她说要买给孩子看看……

车又上行。在山际的一处平地,“雪冠天山服务中心”几个红色的醒目大字映入眼帘。“雪冠天山”,这个名字取得真美!天山山顶上常年积雪,不就像戴了一顶雪白的帽子吗?这个中心游人最多,最热闹。卖东西的,买东西的,玩雪的,在“雪冠”交织成一片。上山途中,就看见裸露的石头上堆着几堆雪。到这儿,雪更多更厚了。七月如火,在这个季节玩雪,应该别有一番滋味吧。

望着洁白的雪山,看着欢闹的人流,又想起烈士陵园里那些长眠地下的筑路军人。这么陡的山,这么高的崖,这么硬的岩,在没有机械的情况下,他们是怎样用炸药和钢钎、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把路一钎一钎修上来的?我们行过的哪里是路呀,分明是他们用汗水、青春和生命筑就的钢铁长城!没有他们当年的奉献,哪有今天的独库公路?没有他们当年的牺牲,哪有今天幸福的生活?

我们要永远记住他们!——这些天山之魂!

下山,车堵成了长龙。烦躁无聊之际,我掏出买的书看了起来。这本书讲的是当年一个叫陈俊贵的筑路军人为了当初的承诺,退伍后和妻子放弃正式工作,来到天山为战友守墓24年。书写于2009年,如今又过了十多年。算下来,他在天山上为战友守墓已四十年了。四十年来,他不计名利,始终如一,守望着战友,守望着天山,更守望着一种精神……

今后,他将继续守下去。

合上书页,很后悔没有早一点看书,很后悔没有和老人合一张影。望着前后一动不动的“铁甲长龙队”,我心中慨然。或许天山有灵,想让我多留一留吧。

躁郁的心顿时平静下来。

独库公路,最美天山路,此生必驾之路,今天,我终于来了……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