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苏万娥的头像

苏万娥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8/19
分享
《疆行记》连载

第七章 入疆

从洪雅到阿坝,从阿坝到玛沁,从玛沁到德令哈,从德令哈到茫崖,一路向西。第五天,当车子驶上西和高速(西宁到和田),当“新疆若羌”四个大字映入眼帘,我知道,一直心心念念的新疆——到了!

在新疆的第一顿午餐是在米兰服务区完成的。路途中,已初识过黄沙满天的景象;一下车,又感受到了新疆温度的热情,41℃,哇,气温比洪雅高多了!

服务区餐厅卖的饭食花样挺多。小吃、炸饼、稀饭、快餐,还有各样零食,能满足各类人群对食物的需求。我买了一盒八煲粥、一个油炸饼。虽然价格偏贵,味道也不咋的,但出门在外,哪讲究得了那么多。

从米兰服务区出发,继续走西和高速到若羌,参观楼兰古城博物馆,然后驱车赶向库尔勒市,夜宿如家睿柏云酒店。

初入新疆,感觉挺好的。高速路上,每驾驶一段行程,总会有一个强制休息区。不管你愿不愿意,必须进去休息20分钟。交警有时还会给你的车子喷洒消毒药水,反复叮嘱司机不要疲劳驾驶,耐心提醒拴好安全带(尤其是后排)。有一次,一位交警怕我们后排的用包带糊弄,还让我们拉拉安全带给他瞧,又问我们车上有几个驾驶员,我们回答四个,他才放心地让我们离开。不厌其烦地在烈日炙烤下对每一辆车重复相同的话语,新疆交警对待工作的态度实在让人敬佩。

路上,林同学说新疆是一座最安全的城市,我还将信将疑。这次亲身体验了一把,信服了。才进入新疆,连续查了两次身份证,而且人人必验,机器前脸证识别。我们从若羌楼兰博物馆出来去加油站加油时,进站刷一次身份证,加油前又验一次身份证。到如家睿柏云酒店放好行李出去吃晚饭,转角处看见一辆绿色装甲车。车上站着两个全副武装、荷枪实弹的笔挺战士在站岗。谁说新疆不安全?有人民子弟兵的守卫,新疆就是中国最安全、最秩序井然的地方。

件件桩桩,让初入新疆的我对这座城市肃然起敬。

晚饭在“马有鱼馕坑烤全鱼”吃的。我们点的四人套餐。为我们服务的是个身材高挑、圆脸大眼的维吾尔姑娘,黑色套装外配一个黄色小马甲和一顶黄色小翻圆帽,既彬彬有礼又洋溢着青春活力。她还是个在校大学生,在喀什念大学,利用暑假出来打暑假工,积累社会实践经验。

现在,在蜜罐里长大的孩子能像她这样吃苦的太少了。

我们一个子喜欢上了这个勤劳朴实的维吾尔小妺。

只见她往来于操作台和餐桌间,熟练地为我们发围裙,摆餐盘,倒开水。

不一会儿,我们点的菜品就陆续开始上了。每上一道,我们就欢呼一次:哇!白莹莹的米饭盛在一个带柄的白色小碗里,长梭梭的米粒泛着光泽,中间嵌着稀稀落落的黑色藜麦。用筷子扒拉一口,松软香糯。炸小鱼盛在一张红纸上,下面用一块黄木板作盘。白瓷盘中的红糖糯米糍粑,蓬蓬松松,炸得焦黄焦黄的。一个小红圆碗里,上面盖着一层白色奶油。奶油下面不知藏着什么。用勺子舀来一尝,竟然是红苕泥。能把红苕做得这么精致,新疆人真是用了心。主菜是一大条烤鲈鱼,在一个鱼形瓷盘里嘟嘟冒着气泡,下面的小型火炉里冒着淡蓝色火焰。尝一口,鱼肉鲜香,配菜酸麻,别有一番风味。旁边还有一盘面条,等吃完鱼后煮在汤里。鱼汁入面,据说好吃得不得了。

当维吾尔小妹把最后一道菜摆上桌后,大家又齐声喝彩:“哇,太漂亮了!”一个乖巧的小竹篮,盛满烤好的皮牙子馕什锦:红的火腿肠,白的鹌鹑蛋,青青的辣椒,金黄的馕饼,简直是一道视觉盛宴,好像不是拿来吃的,而是拿来观赏的。味道嘛,不用说也知道,当然巴适得很啦!

大家快乐地吃着,不住地称赞团长:“天天赏美景,顿顿尝美食,团长就是棒!”

维吾尔小妹来为我们续汤,加火。看我们快吃完了,又殷勤地为我们煮面。

“哗啦——”面下锅太猛,溅起一阵油花,“唰”地飞到对面唐唐的身上。

“呀——”唐唐大叫一声。

“烫到没有,唐唐?”我们疾呼。

喀什小妹的脸瞬间涨红了,慌忙上前一手挑起唐唐的油裤子,一手慌乱地用纸巾为唐唐揩上面溅的油水,嘴里不停地道歉:“对不起!对不起!……”她的声音里打着颤,眼睛里惊惶一片。

“没事,小妹。”唐唐身体前倾,让油衣不贴着皮肤,一边安慰她。

这时,前台走过来一位穿黄色上衣戴黄色帽子的中年妇女。看她的打扮和气度可能是店里的领班吧。她一边向唐唐道歉,一边撩起唐唐的裤子查看情况。然后,熟练地从桌子抽屉里拿出一盒烫伤膏药为唐唐小心地抹上。

“没事,没有烫到,不要为难那个小妹哦!”唐唐微笑着说。

中年妇女又问唐唐需不需要去医治一下,唐唐坚持说没事。她再次道歉后离开了。

看着唐唐,我向她投去钦佩的眼神。

“找个工作多不容易,何必为难人家小姑娘?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我自己也有女儿。”唐唐说。

我们赞同地点点头。

维吾尔小妹又来向唐唐道歉。

“没事,小妹。你们的领班为难你没有?会不会扣工资?”唐唐丝毫不关心自己的伤,担心的是喀什小妹因此受到惩罚。

“应该不会,阿姨,谢谢您!”那双大眼睛里流露了深深的歉意和感激。

看着眼前的一幕,我心潮起伏。“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学会换位思考。”“要推己及人。”这些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但唐唐今天做到了。

人都如手电筒的光,总是照得到别人照不到自己。当今社会,很多人都在感叹世风日下,民众的道德品质严重下滑。但我们每一个人是否反思己身:自己做到没有?如果每一个人都时时处处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我们这个社会的道德品质不就好了吗?我为人人,人人才会为我。

今天,唐唐着实为我们四川人争脸了!

吃过晚饭,快10点了,天边还残留着一丝淡淡的霞光。——新疆的白天老不情愿让位于黑夜。路灯亮起,我在街口等妹妹艳子。

艳子是幺爸的女儿,我是看着她长大的。后来,她嫁到新疆十多年了,但我不知道她具体在哪儿。难得来一次新疆,不知能不能见上一面。在来库尔勒市的路上加上微信好友一聊,巧了,她家就在库尔勒市。我把我们住宿的酒店地址发给她,她说她家就在这儿不远。

好运总是这么惠顾我。

不一会儿,她就开车来了,同行的还有幺爸。十多年不见,艳子妹妹容貌没怎么变,已是两个孩子妈妈的她依然青春美丽,而且更加稳重成熟。幺爸还是老样子,永远一副和善亲切的笑容。我们三个人徐步漫行,在库尔勒市的街道上,说着家乡话,聊着生活的家长里短。街道上,行人不多。我很奇怪。妹妹说,人在地下呢。

地下?我好奇地看向她。

因为商场在地下嘛。妹妹一如既往地调皮。

我还以为人睡了呢。

才不是哦,新疆人大多要12点以后才睡觉。

为什么?

因为我们早上10上班,下午7点下班。

晚上班晚下班,合理哈!

姐姐,以后有时间和四爸四孃一起来耍。

好哇,听说新疆气候干燥,他们湿气重,来除除湿。

来嘛,我带你们去“埋沙子”。

埋沙子?

嗯,去沙地上挖一个坑,把自己埋进去,然后身上盖上热沙,听说除湿很有效。我们这儿的南方人好多去埋过呢!

好,以后一定来,你们也要常回来耍。

好。

走着聊着,总有一种熟悉的说不明道不清的情感,在我们心中缠绕,弥散在晕黄的库尔勒市的灯光中。

夜已深,恋恋地互道再见。转身后,我的眼睛湿润了。

入疆第一天,他乡逢亲人,真好!只是,再见又不知何时了……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