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起了个大早,我想与晨曦中的喀什来一个安静的约会。昨天的烟火喀什实在让人难以消受。
喀什的大阳起得较迟。街道上很安静,除了偶尔有辆汽车驰过外,基本没什么行人。毕竟人家10点才上班。
好不容易问了几个人,才基本了解喀什古城的主要景观。昨天逛的汗巴扎,意为吃饭的地方,相当于美食街。看到城门对面的那片黄色建筑是保留的原生态高台民居。汗巴扎对面的是艾提尕尔清真寺和吾斯唐博依古街。
走过艾提尕尔清真寺,找到旁边的千年古街——吾斯唐博依,维吾尔语意为“水渠河边的街区”,据说街的尽头曾经有一个大型蓄水池,既供居民日常用水,同时还可浇灌农田。
古街形成于古丝绸之路时期。相传两千多年前,这里曾是古疏勒国王宫所在地。后来随着商队活动频繁,逐渐发展为手工艺品集散地。
清晨的古街是静谧的,除有几个清洁工人在打扫卫生清运垃圾外,空无一人。
幽深巷道,独自一人,我来即街,街也来即我。
这条千年古街,还依稀可辨当初的模样。两旁房屋的墙面与屋顶上绘有民族特有的纹饰,挂着贴着许多装饰物,最多的是木车轮、葫芦、瓶子等。为什么要挂它们呢?也许是为了增加它的烟火气吧。驼铃声声,沙尘滚滚,长途跋涉的人儿累了,疲了,乏了。他们远远地看见了人烟,看到了屋宇,看到墙壁上挂着的这些,突然眼睛一亮,浑身又充满了力量,向它奔去……
喀什,人遇街则有了着落,街遇人有了生机。两相融合碰撞,街成了古街,有了文化,有了底韵,变得繁华,热闹,神秘,充满了异域的多样风情。
如今的古街依旧繁华,虽然清晨的它还在休息当中,但从两边的摊位和地上残存的斑驳痕迹,我仍闻嗅到了昨夜浓郁的烟火味。曾经的脚印和气息已被今天的水泥和新一轮的繁华所掩盖,被时间这个老人消解在了历史中……
古街,它似昔人,它又不是昔人。
穿过汗巴扎美食街,站在东大门,可以看见对面有一块高地,上面矗着一幢黄色的城堡样建筑,这就是高台民居。昨天曾远远望了一眼,不知是什么。因不见有什么人,也就没有去看。这块高台据说两千年前就已存在,一千多年前有维吾尔先民在此建房安家。
走近了它,触摸了它,品味了它,我觉得喀什才称得上喀什。
这里是维吾尔族人世代聚居地,家族人口每增多一代,便在祖辈的房上加盖一层楼。因为随意搭建,所以后来出现了各种特色的楼。“过街楼”,从二楼跨街过巷搭过对面,既不影响楼下行人行走,也不影响楼上人居住。“半街楼”,房子占了街面的一半位置。“悬空楼”,将楼房盖在小巷的十字路口上,远远望去,就像立在小巷内的炮楼或是碉堡。这样一代一代建下去,房连房,楼连楼,巷连巷,形成了四通八达、纵横交错、弯弯曲曲、忽上忽下的几十条巷道,层层叠叠,错落有致,走在里面就像走进了谜宫一样。维吾尔族人对家和故土非常依恋。他们爱吃土馕坑里烤的馕,爱穿在沙土上晒的衣服,爱住的房自然也是土筑的。天地玄黄,宇宙洪荒。黄色的土砖砌墙,外面再抹一层和有稻草的黄泥,顶也是黄泥糊的。远望,房屋和大地浑然天成,融为一体。阁楼、阳台和房顶用许多去枝后没有刨削加工的木头架构和支撑。木头就地取材,就是沙漠里常见的杨木。 整个房屋表面看上去摇摇晃晃、松松垮垮,其实很牢固,经受数百年甚至上千年风雨侵袭的它们,如今依然健在。住在这样的房屋里,冬暖夏凉。
走在巷道里,不时看见一丛丛花草站在黄墙边,门角旁,或巷道里,桑树、无花果、石榴、杏树、葡萄、玫瑰、月季、夹竹桃……有的直接种在花园里,没有花园的种在花盆里,墙上、门廊上也可见爬满了绿色的藤条。瞧,那座“木牛流马间”门前紧贴墙壁生长着一株无花果,枝茂叶阔,还结着果子呢!
走在单调的黄色中,突然出现这么一抹绿意,给人无尽的惊喜。有了这花红树绿的点缀,戈壁大漠的生活才多姿多彩起来。
高台民居里有很多传统手工艺制作的场所,手工毛毯、土陶制作、鞋匠工坊、木器店、银匠铺……五花八门,堪称“维吾尔族活的民俗博物馆”。可惜我去得太早,店铺基本都还没开门。
民居尽头的最后一个店是“木撒榔头——第五代努尔麦麦提铁匠铺”。牌子上注明,这是一个世界非物质遗产的口头介绍点。店里,炉火已经点燃。一个年轻的维吾尔小伙子正在忙着什么。铺子的柱头上、货架上摆满了打制好的各类铁器、铜器,精美别致,光可鉴人。我买了一个铜钥匙扣作纪念。
再往下是高台民居未修复的遗址。满地的断壁残垣里,躺着残破的罐子,打馕的馕坑,制陶的陶窑……它们静静地躺在地上,或站在路边,无言地述说着曾经的那段岁月过往。如今,人去楼空,行道清幽,游人稀少。和昨天的熙攘一比,这儿唱的,显然是一曲寂寞的歌。想当年,这里肯定也曾是热闹繁华之地……
脚下走过的,是历史。环抱历史的,是一座新城。
穿过一条条巷道,抚摸一壁壁黄墙,凝视一根根木柱,一路蜿蜒到了出口。站在大门回望高台上团团幢幢黄色的土楼,只觉历史如烟云,世事如苍狗。问世间,什么可以长久?什么可以长留?是那亘古的日头?还是那爬上来的半个月亮?是那莽莽的昆仑?还是那广阔的沙漠?是那曾经的繁华?还是如今的落寞?……
前方不远处,一座高耸云天的铁塔出现在视线中。那应该是喀什的标志性建筑昆仑塔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喀什人也许被昆仑这个天下巨构的豪迈壮阔熏陶了,感染了,不论男女,无论老少,都像它那样坦荡,都像它那样豁达,这是我们这些从小山小川中走出来的人尤其应该学习的。
太阳升起来了,放岀耀眼的光芒。喀什又要开启热闹的一天。我赶紧迎着阳光向昆仑塔奔去……
站在高耸的昆仑塔前,回味喀什的晚与晨,新与旧。或许,早晨的喀什才是我要寻找的喀什,昨晚看到的只是赝品而已。也或许,我不太喜欢烟火的喀什,它太喧嚣了。我喜欢的,一直是古城的喀什,安静的喀什,悠闲的喀什,自然的喀什。又或许,我一直在探寻的,是随喀什古城一起隐匿的那段历史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