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一个圆。
旅行也是一个圆。
人生就是由一个又一个圆组成。
家,既是起点,也是终点。
计划二十一天的旅程,因没有游沙漠公路,提前一天返回,进疆四天,出疆四天,剩下十二天在新疆,行程两万余里。但短短的十二天,脑海里就留下了一个崭新的新疆。
交警尽职。进入新疆,高速路口的检查站两次亲自下车验身份证,而且人脸识别对比,其他的检查站虽不要求下车,却让你摇下窗玻璃,对准摄像头进行查验。四川到青海,没有这个经历。新疆入甘肃,也没有这个经历。甘肃回四川,连检查站也没有。这是新疆独一份。每一个检查站的交警查验完后,都会叮嘱你,系好安全带,不要疲劳驾驶,注意行车安全。在陌生的旅途中,听到一个个陌生人对你如此行行重行行的叮嘱,能不让人感动吗?家人也不过如此吧?这也是新疆独一份。所以在检查站,每一次看到烈日下交警黝黑的脸庞,我总是感动,总觉温暖。临别时报之以一个微笑、一个挥手、一句“警察同志,你们辛苦啦”来表达我满满的感激和敬意。在西藏,人们把筑路军人脸上因紫外线灼晒形成的黑疤称为“藏光”,那新疆交警黑黝脸上闪烁的不就是“新光”吗?——新疆的希望之光!
新疆安全。大城市里,时常可见头戴钢盔、肩背长枪、身穿迷彩、军姿庄严的军人。在库尔勒市我第一次见。两位笔挺的军人站在一辆迷彩服颜色的坦克上,我们还以为是雕塑呢。在伊宁六星街的岗亭我第二次见。他们的英武雄姿在热闹的街市口是那样独特而鲜明,很多小朋友站在岗亭下和他们合影。看着他们,我不得不对中国军人由衷敬佩。战争时期,他们保家卫国。和平年代,他们守护一方安宁。哪里需要他们,他们就出现在哪里。解放新疆,有他们;开垦农场,他们在;修建独库公路,也是他们。中国军人,就是新疆人民幸福安全生活的定海神针。还有,在新疆,进加油站必刷身份证,加油前再验一次身份证。到甘肃了,我们还挺不适应,忙不跌下车,却连拦杆也没有,车子“唰”就开进去了。新疆是中国最安全、最秩序井然的一个省份。新疆旅游十二天,除被骗一个小插曲外,一切都很完美。但被骗也怪不到人家新疆人啊,那是四川人干的。事后想想,那些可恶的骗子真给大美新疆抹黑,真给四川人丢脸!
新疆人实诚。遇见询问的路人,热情不说,有问必答。哪怕是听不懂普通话,他(她)也会跟着你说的话重复,以示在努力帮助你。新疆人的实诚还表现在饭食上。他们的菜,做法、调料或许单调,但内容足够实诚。牛肉、羊肉绝不掺假,味道可能不好,但分量绝对足。一份大盘鸡,足够五人吃;一盘丁丁面,三人吃不完。走进甘肃瓜州,大盘子变成了中盘子。走进四川江油,中盘子变成了小盘子。“这儿的人好啊!只要你有困难,全都来帮你。不管家贫家富,都和和乐乐,平等友好。不像老家,有钱吧,人家嫉妒你;没钱吧,人家瞧不起你。”八卦城特克斯自家小院遇到的一个河南孃孃的一番话真可谓一针见血,质朴中道出了真理。她们几家人背井离乡不要土地也要搬来新疆安家就是最好的证明:新疆就是一个如此有魅力的地方,新疆人就是如此吸引人。想不到打了一辈子工如今在家含饴弄孙的她竟有如此见的。在新疆的餐馆,哪怕你只点一个菜,都会受到礼遇。在其他地方你试试……
新疆人尊重老师。在西极疆门景区,卖票的工作人员是一个年轻的小姑娘。她听说我们是老师,马上到旁边给我们办理免费门票,还热情地告诉我们:不仅这里免票,整个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所有景区,包括白沙湖呀、慕士塔格峰呀,等等,都免票。我们的林同学教我们凭微信里的“中国教师”小程序导出教师证明便顺利进入了景区,连教师资格证都没要。返回时,在库车王府我们也免票参观。听说,赛里木湖也免。而在其他省份的许多景区,所谓免票大多只针对教师节当天。这形同虚设。先不说教师节放不放假,即使放假,一天工夫你能蹦哒到哪儿去?在新疆的很多景区,窗口上都贴着大大的字条:“在职教师免门票”。尊重老师绝不是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体现在行动上。新疆,真正将尊师重教落到了实处,真正会让你感受到做一个教师的幸福。
很多人愿意到新疆旅游,当然是因为新疆的景色美。亲自走了一遭,体验了一把,大美新疆果然名非虚传。此生必驾的独库公路、不看白活的赛里木湖、一望无际的巴音布鲁克草原、熙熙攘攘的伊宁六星街、古韵深邃的喀什古城、雄伟壮观的西极疆门……粗犷与蓝色,宁静与热闹,城市与极地,紧密结合在一起,无论南疆北疆,无论大漠风沙戈壁旷野绿洲,无一不让人流连。每到一个景点,看到那停车场停满的汽车,你总是出乎意料的惊讶:这是在边远的新疆吗?有这么多人喜欢游新疆吗?唯一的不足就是觉得新疆太大了,一个景点与另一个景点间相隔几百公里,开车都要跑半天。对于喜欢开车的人来说,这或许是一种幸福;可对于怕坐车的人来说,真的很考验人。睡完一觉,睁眼是荒山;再睡一觉,睁眼还是荒山。自驾游好些,如果参团,刚在上一个景点喘口气,导游又要催你出发去下一个景点了……大美新疆,先大后美,你永远在路上。
一提到新疆,大家都会想到火焰山、吐鲁番,觉得它说热得遭不住。没去新疆前,我也这样认为。可12天新疆走下来,我改变了看法。新疆一点也不热。所经地方温度最高的是临近鄯善的一个服务区,就在火焰山附近,气温高达43℃。下车后,感觉地面是热的,风是热的,阳光灼得肌肤痛。虽然温度高,但湿度低,人并不感觉闷。在其他地方,我没有感觉热。虽然每天艳阳高照,可风也挺大,整个人只觉舒爽。一回四川江油,那种酷热溽湿,才真让人受不了。但新疆的紫外线确实强,12天下来,人晒黑了不少。
这趟新疆之旅最大的意外收获是买到了两本好书,认识了两位好作家。一位叫党益民。他是一位军旅作家。在独库公路的乔尕玛革命烈士陵园门口,我购得他写的一本书——《守望天山》。这是一本报告文学,讲的是退伍军人陈俊贵放弃城里的正式工作,携妻带子返回天山为修筑独库公路牺牲的168名战友守墓24年的故事,非常感人。我读了两遍,两遍都攥出了我的眼泪。记得当时买书时有一个家长也买了一本,说回家给孩子看。其实,这样的英雄史诗应该给全国的青少年看,让他们在精神上、道德上筑起一道长城。另一位叫吉尔。我在参观库车王府时购得她写的短篇儿童小说《一封来自苏巴什城堡的信》。文章用诗化的语言展开了库车地区普通家庭的生活画面。文中的景物描写十分传神,用童话的手法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读后让人回味。苏格拉底曾论证,肉身可灭,灵魂不死,它在每一个人投胎前就已存在,并可迁移至新生命。我边读边捧着书神思,难道我的灵魂上辈子是新疆人吗?就生活在库车吗?为什么书中描写的生活画面我这么熟悉又这么向往呢?……我觉得新疆旅游景区的游客服务中心的文创商店摆卖当地作家的书籍,介绍新疆,让更多人了解新疆,这个创意不错。书,既可解旅途寂寞,又可帮你深入认识此地的风土人情,提高一个人的精神修养,是旅行的最佳纪念品,比买吃的穿的玩的强。这次,因时间匆匆,我们游的景点不多,范围不广。新疆那么大,肯定还有不少好作家、好书在等着我呢。
在新疆,买卖东西以公斤计,这不难适应,最难的是时差。晚上十点,我们要安枕了,新疆人的夜生活才刚刚开始。早上呢,太阳爬老高了,城市和人却还在安睡。你要寻个8点前就有食物卖的早餐店太不容易。唉,谁叫人家十点才上班呢?
“新疆,我这是来第二次了。以后,我还要来第三次,第四次。”在江油的“周肥肠”店,林同学感慨地说。
我流着汗扒着饭粒微笑。我不知我会再来几次,但这肯定不是最后一次。
回家几天了。每天傍晚,我又坐在青衣江雅女浴场江边的石头上,让一江碧水包围着我,带走夏的炎热。康养步道的绿化带里,那熟悉的阵阵蝉鸣,此起彼伏,聒噪却又分外亲切。不远的小区里,有一座水泥屋,虽简陋却也算个栖身之所。可不知怎的,“新疆”两个字眼总会悄悄跑出来,饭桌上,散步中,聊天时,成为我和爱人交流的话题。身在新疆,我对它总是朦胧的,模糊的;可一离开它,它的印象却愈来愈清晰起来……
家中的大米告罄了。我打算换成新疆的。去超市兜了一圈,找了半天,却没有新疆大米卖。唉,在新疆每餐吃的那白莹莹的闪着光泽的米饭,那闻着香吃着也香的米饭,只能留在记忆里了。
新疆,好期待与你再一次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