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来乡下的主要目的大鹏不想过早地告诉志强,他怕影响他的兴致,也怕波及大家的情绪。志强和金花停战后,他们信步走出小院,四人一行往村南走去。边走边唠,问这个问那个,志强简直要把他熟悉的人都问个底朝上似的。志强还有一个他特别关心的人,他一直没有问,大鹏也害怕他问,竞意转移他的视线,不让他问起她。然而,一切都是徒劳的!志强终于把话题转到了她的身上。
“最近孙老师的身体怎么样?”
“你问哪位孙老师?”
“就是从一年级一直教咱们到四年级的孙晶茹老师。"
“她……”
“她怎么啦?”
“她已经……”
“她到底怎么啦?”
金花再也抑制不住激动的情绪,用双手捂住脸,哭了起来。从他兄妹吞吞吐吐的谈话中,金花痛哭失声的表情上,志强已完全明白了孙老师是怎么回事了。他用双手晃动着大鹏的双肩,呜咽着说:“孙老师是不是去世了?”
“是。她已经与我们永别了!我这次来,就是受学校和同学们的委托来请你去参加她的追悼会的。”
“她哪天去世的?”
“前天。”
“她临终时你们谁在身边了?"
“我在身边了。她临终前,还问过你的情况,说你是个好孩子,是个有作为的孩子!说她呵护不了你了。让我们多同你联系,多关心你,多帮助你。”
“孙老师,我们的好老师!你为什么这么早就离开了我们?你临终时我没能去看你一眼,我对不起你啊!”
志强跑在桥头,一边说,一边朝南磕头。
“快起来吧,人死不能复生,明天你还要和大鹏他们去开追悼会哪!”邱菊用手往起拉志强,好不容易才把他拉起来。明朗的夜空,顿时变得暗淡下来。
三个孩子哭成一团。邱菊受他们的感染,鼻子也酸了。她没有受过孙老师的栽培,她对她的事迹一点也不知道,因此无论如何她也法达到像志强他们同孙老师那么深的感情。即使她的心情也很不好,甚至也很悲痛,可总还是可以抑制住的。她以大姐的身份,劝劝这个,劝劝那个,好不容易才把他们劝得不哭了。他们默默地向家走去。回到家里,因为心情不好,就都简单地洗洗手脚,没有再说什么,就休息了。
躺下之后,志强说什么也睡不着。孙老师是他的启蒙老师,对他的影响太大了!对他的关爱太多了!即是走到天涯海角,他也不会忘记孙老师的恩德。孙老师的音容笑貌,早已深深刻在了他的心上。孙老师总是那么和蔼可亲,对每一个学生,特别是那些穷学生淘学生笨学生,她倾注的心血更多。在她的眼里,孩子们都是可爱的花朵,祖国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对他们的培养,是每个园丁义不容辞的责任,不能让任何一个人掉队。她认为只有不称职的老师,没有不称职的学生。她就是用这样的想法与爱心浇灌着一棵棵幼苗,用这样的严格标准哺育着每一个孩子。别人不愿要的淘孩子笨孩子,她要!交不起学费的穷孩子,她非但不歧视,而是实在交不起的,学校又免不了的,她就偷偷替交了。志强从一年级到四年级的学费就是她给交的!如果不是吕老师说出来,志强还不知道哪!她心地善良。她还是一个不知疲倦的人,永不满足的人,星期天假日她很少在家中度过。她不是在学校,就是去家访,她好像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学生似的。她自己生过一个女孩,在八岁那年因患白血病死了。女儿的夭折,对她的打击是极其沉重的。但是,为了学生,为了她忠诚的教育事业,她很快从悲痛中走了出来。并且她把对女儿的那一份爱,也献给了她的学生。她爱学生,学生也很爱她。这种无与伦比的师生感情,没有亲身经历的人,是感受不到的,也是难以想象的。每当孩子离开她的时候,她总是即恋恋不舍,又热情洋溢地说,雏燕长成后总是要飞走的,学生也是一样,祖国到处是母亲!祖国需要你们,人民需要你们,未来的事业在等待着你们。她教的学生后来有的成了专家学者教授;有的当了工人农民,也有的当了教师医生军人警察,无论他们在什么岗位上工作,也不论他们展翅飞向那里,那怕是天涯海角,异国他乡,都同她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每年都有无数封雪片一样的书信从四面八方,或漂洋过海,飞到她的案头。汇报学习工作思想的,传送捷报的,询问老师和家乡的近况的,或者是生活上工作上遇到挫折困难的,各种各样的信件都有。孩子们对她的信赖,对她的依恋之情,时时处处都能体现出来。
志强是她送走的最后一批学生。他们都还小。可他们同孙老师的感情和往届的学生一样,都是那样的笃实。尤其是志强这个苦孩子,就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