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章旗的头像

信章旗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6/04
分享
《龙头蝶变》连载

第一十八章 富农摘帽欣喜狂

夜深了,周兴西躺在炕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他想起自己的五个儿子为了一口蛇肉发生争斗的场面,好像一块石头压在了心头。他知道,出现这样的情况,不仅是百年一遇的大旱带来的天灾,更是因为他这个富农分子给家庭带来的人祸。一个时期以来,是因为他这个富农分子的存在,才让孩子们抬不起头来;是因为这个家庭在龙头沟门村长期以来受到的不公平对待,才让五个儿子的心中都压着一股无名邪火,这种无名邪火经过长时间的淬炼,早已凝聚成了高当量的炸药,终于在那晚吃蛇肉的导火索中爆炸开来。不过,现在我的富农帽子终于被拿掉了,我终于恢复了自由之身,我又可以拿起猎枪给孩子们打点野味儿吃了。不知不觉中,“龙头沟门村富农摘帽大会”的场面浮现在他的眼前:

1959年的夏天,龙头沟门村的社员大会在村头的打谷场上召开。夕阳的余晖洒在金黄色的黍子上,空气中弥漫着黍子和泥土的气息。村民们三三两两地聚集在一起,低声交谈着,目光不时投向站在场中央的周兴西。他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衫,双手紧握,神情有些紧张,但眼神中透着一股坚定。

村长李保田站在一张简陋的木桌前,敲了敲桌子,示意大家安静。他清了清嗓子,高声说道:“今天,我们开这个会,是为了讨论周兴西同志的摘帽申请。大家都知道,周兴西同志过去是富农,但这些年来,他为我们村做了不少贡献。1954年那场蝗灾,要不是他带头日夜奋战,我们的庄稼早就毁了。平时,他也热心帮助邻里,积极参与村里的各项事务。现在,他主动申请摘帽,愿意接受改造,大家有什么意见,尽管提出来。”

会场上一片寂静,只有风吹过黍子垛的沙沙声。过了一会儿,村里的老支书梁满仓站了起来,缓缓地说道:“周兴西这个人啊,从大平原逃荒来到我们这个山沟沟里也有二十三、四年的光景了,我对他的为人处世和现实表现是十分了解的。他头脑灵活,过去从家族传承中带来了经商的本领,又勤奋努力,自然就比别人挣得多了一些,所以划分阶级成分时,他被划分成了富农,但心地善良是他的本性,乐于助人是他的本能,他为人老实,做事踏实。这些年,他为村里做了不少事情,大家都看在眼里。我觉得,他应该得到这个机会。”

老支书梁满仓的话刚落,村民们就纷纷点头附和。一个中年妇女站了起来,声音有些激动:“那年我家二娃生病,是兴西哥连夜背着我家二娃去镇上找大夫,救了我家二娃的命。这样的人,不该再戴着富农的帽子了!”

另一个年轻人也站了起来,说道:“兴西哥在合作社里干活从不偷懒,还经常教我们怎么种地。他早就不是过去的富农了,我们应该支持他摘帽!”

周兴西听着大家的发言,眼眶渐渐地湿润了。他深吸一口气,向前走了一步,声音有些颤抖:“乡亲们,谢谢你们的信任。我知道,过去我有很多做得不对的地方,但这些年,我一直努力改正,想为村里多做点事。今天,我站在这里,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证明,只要真心改过,大家都会看在眼里。我愿意继续为村里出力,和大家一起建设我们的家园。”

村长李保田点了点头,高声宣布:“既然大家都同意,那我们就举手表决吧!”村民们纷纷举起手来,会场上高举的手臂如林一片。村长李保田环视了一圈,满意地说道:“好,全票通过!周兴西的摘帽申请,我们村同意了。接下来,我们就把这个结果报给公社政府,等待最后的批准。”

当村长李保田宣布全票通过的那一刻,周兴西感觉自己的心脏猛地跳动了一下,仿佛有什么沉重的东西从肩膀上卸了下来。他低下头,看着自己粗糙的双手,那双手曾经在田地里挥汗如雨,曾经在蝗灾中奋力扑打,也曾经在深夜里背着生病的孩子奔向镇上的诊所。如今,这双手终于可以堂堂正正地伸向未来了。

他抬起头,目光扫过一张张熟悉的面孔,那些曾经疏远他的乡亲们,此刻正用温暖的眼神注视着他。他忽然觉得,自己就像《西游记》里的孙大圣,终于摘掉了头上的紧箍咒。那种束缚了他多年的富农帽子,就像压在心头的一块巨石,如今终于被搬开了。他感到一阵前所未有的轻松,仿佛连呼吸都变得畅快了许多。

“我自由了……”他在心里默默念着,嘴角处情不自禁地扬起了一丝笑意。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个身份的转变,更是对他多年来努力的认可。他不再是那个被排斥的富农,而是龙头沟门村贫下中农中的一员,是大家认可的“兴西哥”。

夕阳的余晖洒在他的脸上,映出一片金色的光芒。他深吸一口气,感受着空气中麦香和泥土的气息,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他知道,从今天起,他可以挺直腰板,堂堂正正地走在村子里,和大家一起建设属于他们的家园……

周兴西想到这里,已毫无睡意,他立即起炕穿衣,拿起手电、猎枪,出门而去。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