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章旗的头像

信章旗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6/20
分享
《龙头蝶变》连载

第二十六章 青山垂泪送英魂 血蝶衔契守家训

历经人生风雨的周兴东老人的灵柩,在龙头沟门村善良的乡亲们依依不舍的目光中入土为安。追悼会上,村支书梁满仓眼含热泪给周兴东老人致了悼词。此刻,周兴东的糟糠之妻冯翠花,徘徊在与丈夫周兴东一起生活了四十多年的房间内,百感交集,心中五味杂陈。她借着煤油灯昏暗的光线,抚摸着周兴东生的遗像泪流满面,老支书梁满仓那沧桑动情的声音回响在耳畔,乡亲们送殡的队伍浮现在眼前。

在周兴东老人的追悼大会上,老支书梁满仓站在人群中间,环视了一下那些和善而悲恸的面容,整理了一下纷乱的思绪,说:“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在这里送别一位好人,一位真正的英雄——周兴东同志。

周兴东同志生于乱世,长于风雨,却始终心怀大义。四十多年来,他扎根龙头沟门村,为这片土地、为这里的百姓,倾注了毕生的心血。抗战时期,他捐款捐物,支援前线将士,为民族解放事业默默奉献;解放前后,他创办周氏义庄,救济穷苦百姓,让无数饥寒交迫的人得以活命。他的一生,是行善积德的一生,是光明磊落的一生。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好人,也曾遭受严重不公。在那段黑白颠倒的岁月里,他被歹人陷害,蒙受冤屈,被打成“反革命”,饱受磨难与摧残。但他从未怨天尤人,始终坚信天理昭昭、终有拨云见日的一天。如今,党和政府为他平反昭雪,还他清白。借此机会,告诉大家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就在今天上午九点,杀害他亲弟弟周兴西和他儿子周长生的凶手王财旺、王占山,终于被绳之以法!苍天有眼,正义虽然有时会迟到,但它永远不会缺席!

周兴东同志走了,但他的精神永存。他教会了咱们,做人要正直,做事要磊落,哪怕身处逆境,也要坚守本心。他的离去,是咱们龙头沟门村的巨大损失,但他的故事,将永远被后人铭记。

安息吧,周大哥!乡亲们永远不会忘记你!……

下午一点,龙头沟门村的乡亲们早早地吃过午饭,自发地聚集在周家大院外。他们有的捧着自家蒸的馒头,有的挎着竹篮,里面装着纸钱和香烛,默默排成长队,等待着送周兴东老人最后一程。

凄厉地唢呐声冲破斜风细雨,十二个壮年汉子抬着厚重的柏木棺材,缓缓走出院门。棺材上覆盖着一面褪色的红旗——那是当年抗战胜利时,八路军战士送给周兴东的纪念。队伍最前面,周长安手捧父亲的遗像,神情肃穆;冯翠花一身素衣,扶着棺木,眼泪早已流干,只剩下空洞的眼神望着远方。

道路两旁,挤满了前来送行的乡亲。上了年纪的老人拄着拐杖,低声念叨:“兴东啊,你走得太早了……”妇女们抹着眼泪,往路上撒着纸钱,纸灰随风飘散,像一群灰白的蝴蝶。当年,几个曾被周兴东救过的乞丐,跪在路边,重重地磕了三个响头。

当送葬的队伍经过周家老宅的废墟时,天空忽然暗了下来,一阵冷风卷起地上的落叶。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快看!蝴蝶!”众人抬头,只见一群血红色的蝴蝶从周家老宅的废墟里飞出,盘旋在棺材上方,久久不散。有人低声说:“这是周家的先人来接他了……”

队伍最终停在了周家祖坟前。下葬时,冯翠花突然扑到坟前,从怀里掏出一把银元,撒进墓穴,边哭边说:“兴东啊,你一辈子积德行善,这些银元,你带走吧……”银元落入黄土的闷响,像是命运最后的叹息。

黄土渐渐掩埋了棺木,唢呐声也渐渐远去。但周兴东的名字,却深深地烙在了这片土地上,成为龙头沟门村永远的记忆与传说……

在周兴东病重期间和离世之后,冯翠花的表现与从前相比判若两人,宛如一幅饱含深情的画卷,在云雾缭绕的龙头沟门村缓缓展开。

一时间,关于“周氏义庄”藏银元、“血蝶衔契”入深山、以及“鬼宅闹凶”出人命等传言甚嚣尘上,冯翠花却表现得像一块被溪水冲刷的千年石头一样圆润而坚强。她在井台边打水时,听见王婆故意提高嗓门说“鬼宅克夫,多出寡妇”时,她假装没有听见,只是默默地把麻绳在轱辘上多绕了两圈;她去供销社买盐,碰上李老汉醉醺醺地比划着“周氏义庄”装银元的箱子大小时,她低头数出五枚分币摆在柜台上的动作,只是比平时重了些,没有丝毫辩解。但有一次,当铁匠铺的小徒弟拦住她问道,“血蝴蝶是不是周家祖宗变的”时,这个平时连鸡都不敢杀的老妇人,突然抓起火炉里烧得正红的铁钩,在泥地上弄出一道深深的划痕,恨恨地说:“你再乱嚼舌根,当心三更半夜时分,我家长生的魂魄找你算账去!”

在那个飘着冷雨的深夜,冯翠花似乎早有预感。她把珍藏多年的嫁妆——一对银簪子当了一支,换回半斤上好的云南茯苓准备给周兴东服用。当周兴东突然清醒过来要见儿子长在时,她正用石臼捣着茯苓,听到动静竟失手打落了石臼槌子,砸伤了她自己的脚面。她跛着脚帮着儿子长在从墙皮的夹层里取出《鞣皮秘典》,她那粗粝的手指在泛黄的羊皮封面上停留了半晌,像是在抚摸着另一个时空的丈夫的脸庞。当神秘的唢呐声突然在院子里响起时,她第一个冲了出去,却只看见月光下血蝶翅膀折射出的细碎红光。当她返回屋里,发现丈夫周兴东已经咽了气,这个瘦小的老妇人突然爆发出惊人的力气,一把扯下自己左耳的铜环,塞进丈夫的嘴里——这是山里人杜绝“尸语”的老法子。

在周兴东出殡那天,冯翠花穿着二十年前丈夫周兴东从县城给她买回来的靛蓝褂子,衣襟上别着当年她娘家陪嫁的(本是一对,被她为给丈夫抓药当了一支)一支银簪。当“血蝶”落在灵柩上组成“契”字时,吓得人群纷纷后退,只有她颤巍巍地走到棺材前,从怀里掏出一个粗瓷碗,碗里盛着加了朱砂的苞谷酒。她用手指蘸了酒,向蝶群弹去,声嘶力竭地喊道:“长安他爹!长存他爹!长生他爹!长在他爹!”四声呼唤像四道符咒,“血蝶”竟应声散开,在空中排成箭头形状,指向“周氏义庄”的遗址方向。

李小翠等妯娌四人守护在婆婆冯翠花的周围,一边给公爹奉上供品,一边悲痛地流泪,随即唱起了在心中压抑了很久的歌曲:

乱世烽烟遮月光/你踏过荆棘霜雪凉/皮袄裹起垂死的希望/义庄粥饭暖化了饥荒年殇/“戒盈守缺”家训传承/青铜片上千钧重量/义庄银元上镌刻爱国情怀/一生沉浮写满了沧桑。

这时,泪水狂奔的父老乡亲,都情不自禁地跟着李小翠唱起了悲壮的歌曲:啊,周兴东啊,山一样的脊梁!/血蝶衔来祖训飞扬/银元深埋义字当先、千钧重量/温泉涌出,是你魂魄的滚烫!

李小翠继续领唱:蒙冤不折青松昂/平反泪落映朝阳/秘典传给儿孙的手/比那银元更闪亮/鬼宅废墟蝶火舞/你在黄土下面笑沧桑。

乡亲们继续跟唱:啊,周兴东啊,风骨永留香!/义庄精神刻满山岗/今生来世都唱这支歌—— 周氏家训永流芳!

此刻,守在灵棚下的周天昊、周天光等重孙辈的孩童们也哭唱起来 :太爷爷教我们看月牙/ 弯弯的月牙像镰刀,别嫌小呀,别嫌小——/水缸里还能养半片云 /留下一半让给鸟儿来叼!

守在灵棚下的周兴东的子孙们一起跟唱起来:戒盈呀戒盈,知足是甜糕/守缺呀守缺,天地当书包/您冬天送给我们的果子核/已在我们的掌心里发烫了!

周天昊与周天光双手虚托,如捧月光,继续动情地哭唱:太爷爷是棵走动的大树/时刻庇佑着子孙的幸福/我们继承您的遗志愿做一滴春雨/把龙头沟门的禾苗浇注……

当晚,人们看见冯翠花在“周氏义庄”的遗址上燃烧纸钱,火堆里混合着鞣皮用的栲胶,腾起的青烟里隐约有银元碰撞的脆响。

月圆之夜,冯翠花蹲在周长在窗外听了整宿。当书页翻动的声音传来时,她攥着围裙的手指突然松开,从兜里掏出七枚生锈的铜钱,在窗台上摆成北斗七星的形状。她想,“长在儿他爹留给他的《鞣皮秘典》,就像这北斗七星一样,给我这个至今打着光棍的长在儿,指明了正确的人生航向。”第二天早上,当苦读了一夜《鞣皮秘典》的周长在推开房门时,从母亲冯翠花的眼眸里看到了希望之光!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