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兴西拿着手电筒和自制的猎枪,走进了青龙洞旁的山野。他想逮只兔子或者打只狍子,好让一家老小解解馋。然而,他在青草被砍光、树木皮光光的山野里搜寻了一个多时辰,连野兔和狍子的影子都没有发现。
他不由得想起了自己出门前家中孩子们那种期待的眼神,不由得又发出一声叹息。他虽然有些垂头丧气,但他仍然没有灰心,继续打着手电筒在山野里搜寻着心中的目标。
突然,他的目光被小路上一个在光照下闪烁的物件吸引住了。他急忙走上前,蹲下身子,发现竟是一块精致的带夜光的苏联手表。周兴西把手电筒夹在腋下,腾出那只手,小心翼翼地将手表捡了起来,轻轻地吹去落在上面的灰尘,放在耳旁听了听,那滴滴答答有节奏的美妙声响让他大喜过望,他又将它拿在眼前仔细地端详,喃喃自语道:“好家伙,这么精致的手表不知道是何人弄丢的,这会儿那个丢手表的人不知道是多么心疼,也不知道是怎样发疯地寻找呢?要是哪天我知道了失主是谁,我一定要把这块手表还给人家。不过,将来我要是真的有钱了,我也一定买一块这样的手表戴戴!”
他瞅着这块手表,下意识地摇晃了摇晃,又放在自己的耳旁听了听,却听不到了方才那种齿轮转动的细微声响。他想,方才分明还好好的,怎么一到了我的手里就发生了故障?方才分明正常走着的手表指针,怎么会突然停摆了?这时,他的右眼皮突突地跳起来,心中莫名其妙地涌起一股不安与慌乱。他突然想起了一直病恹恹的侄子周长安,难道是他的身体出了状况?周兴西皱起眉头,总觉得这只手表的突然停摆与某件事请的发生相关联,于是,他收起猎枪,急匆匆地朝着东山梁周长安与李小翠的家中赶去。
周兴西在奔向周长安与李小翠家的路上,夜风呼啸,山野寂静。他的手电筒光束在黑暗中划出一道微弱的光路,脚下的山路崎岖不平,但他的步伐却坚定而有力。
突然,他停下了脚步,抬头望向月光隐退后夜空的星光,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说的情绪。他想起了家中五个儿子为争夺一口蛇肉打闹的场景,想起了妻子李淑玲失望的眼神,想起了自己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他深吸一口气,一边赶路,一边哼唱起了他心中的《山野的呼唤》这首歌曲: 夜风呼啸,山野茫茫/手电筒的光,照亮前行的方向/饥饿的岁月,压不垮脊梁/心中的火,燃烧着希望。不向苦难低头,不向命运投降/哪怕前路荆棘,也要勇敢去闯/山再高,路再长/我们肩并肩,走向那曙光。黑夜再深,也有星光/寒风再冷,也冻不僵梦想/一家人,心连心/扛起生活的重量,奔向远方。 不向苦难低头,不向命运投降/哪怕前路荆棘,也要勇敢去闯/山再高,路再长/我们肩并肩,走向那曙光。 山野的呼唤,回荡在耳旁/奋斗的脚步,踏破夜的荒凉/我们不怕苦,我们不怕难/因为心中有爱,有希望的光芒。
他的歌声起初低沉而沙哑,像是从心底深处挤出来的叹息,但随着歌词的推进,他的声音渐渐变得坚定而有力。
歌声在山野间回荡,仿佛在向这片贫瘠的土地宣告:无论生活多么艰难,他都不会放弃。他要带着一家人,扛过这段最黑暗的岁月,走向黎明的曙光。
这首歌不仅是周兴西的心声,也是那个时代无数挣扎在苦难中的人们共同的呐喊。它传递着一种不屈的精神,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夜风将他的歌声吹散,却吹不散他心中的信念。他把猎枪扛在肩上,加快了脚步,朝着周长安与李小翠家的方向奔去。他知道,那里或许有他需要的答案,或许有他生活的希望。
此时五十二岁的周兴西,身材挺拔,面容刚毅,眼神中透着聪慧与精明。作为周长安的叔父、李小翠的叔公公,一个被政府摘掉了富农帽子的革命积极分子,在龙头沟门村颇有威望。他对大哥周兴东和侄媳李小翠一家的关照,成为东山梁人们的美谈。
当周兴西来到东山梁周长安的家门时,突然听到从院子里传来的阵阵哭声。他用手推了推大门,发现大门是虚掩着的。于是,他就走进院子里,发现李小翠正跪在院子中间的一棵野牡丹树前,与野牡丹树一边对哭,一边对话……她的脸上洋溢着喜悦和希望。他走上前,向李小翠打听事情的缘由。李小翠就把刚才发生在周金池与周金来之间,因为饥饿争夺舔碗打斗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周兴西。然后,又把撞入周兴西眼帘的这一幕的来龙去脉和盘托出,让周兴西邂逅了一次终生难忘的仙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