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倚晴的头像

倚晴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10/03
分享
《医者》连载

第一十三章 校友会上的风波

周六天还没亮透,林思源就拖着行李箱往高铁站赶。最早一班高铁七点发车,他靠在窗边打了个盹,再睁眼时,窗外的风景已经从熟悉的城市高楼,换成了母校所在城市的老街道。

两年多没回来,变化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校门口的旧书店改成了连锁奶茶店,以前常去的小吃摊倒是还在,冒着热气的蒸笼里飘出肉包香味。走进校园,新盖的实验楼贴着亮闪闪的瓷砖,可往里走几百米,那排老梧桐道还是老样子,阳光穿过层层叠叠的叶子,在地上洒下一片碎金似的光影,风一吹,叶子沙沙响,跟他读书时没半点差别。

校友学术交流会在大礼堂办,林思源到的时候才八点半,里面已经坐了不少人。穿西装的、穿休闲装的,三三两两凑在一起说话,有人拿着保温杯,有人手里攥着刚印好的名片,空气中满是"好久不见""你现在在哪高就"的寒暄,混着点淡淡的怀旧味儿。

"林思源!这儿这儿!"

一声大嗓门突然炸开,林思源顺着声音看过去,刘毅正隔着好几排座位挥手,胳膊抡得幅度老大,周围好几个人都转头看过来。他赶紧走过去,刚坐下就被刘毅拍了下肩膀:"可以啊源哥,现在你可是咱们系的大名人了!"

旁边戴眼镜的张磊推了推眼镜,也跟着凑过来:"瑞宁医院那个靶向药试验,数据都传到我们公司了!我同事还说呢,这项目要是成了,以后咱们国内患者就不用花大价钱买进口药了。"

"就是就是,"坐在另一边的李萌笑着点头,"当年你在实验室熬通宵做数据,我就知道你小子肯定能搞出点名堂,果然没看错人!"

林思源被他们说得有点不好意思,赶紧摆手:"别捧我了,都是团队一起干的,我就是负责其中一块而已。再说现在还没到成功的时候,后面还有好多关要过呢。"

他这话刚说完,一个带着点嘲讽的声音突然插了进来:"哟,这不是林大学霸吗?听说从安德森实验室回来了?怎么,国外的月亮也没比较圆啊,还是混不下去了?"

林思源抬头一看,心里愣了下......是周伟。比他高两届,当年在学生会竞选主席的时候,周伟输给了他,后来听说进了辉扬药业做市场。这会儿周伟穿了身笔挺的深灰色西装,头发梳得锃亮,发胶喷得能反光,手里捏着个皮质手包,脸上挂着笑,眼神里却没半点善意。

刘毅的脸色立马沉了下来,撸了撸袖子就要开口,林思源赶紧按住他的胳膊,抬头看向周伟,语气挺平静:"国内现在新药研发机会多,回来很正常。听说你在辉扬做得不错,负责好几个大品种?"

周伟显然没料到他会这么接话,愣了一下,又很快恢复了那副欠揍的样子:"还行吧,混口饭吃。不过我说思源,你们搞的那靶向药,动静是挺大,可初期数据好看有什么用?你也知道,新药研发十不存一,最后能不能上市还两说呢。"

他往旁边的椅子上靠了靠,声音又拔高了点,像是故意要让周围人听见:"依我看啊,还不如像我们一样做仿制药,风险小,来钱还快。你们这费劲巴力搞原创,最后要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图啥呢?"

这话一出来,周围的气氛瞬间冷了下来。张磊皱着眉抿了抿嘴,李萌直接翻了个白眼,刘毅更是气得手都攥紧了,要不是林思源按着他,估计已经站起来跟周伟吵起来了。

林思源还没来得及开口,一个温和却有分量的声音突然从身后传来:"科研的价值,可不是用赚不赚钱、能不能上市来衡量的。"

众人回头一看,都赶紧站起来:"陈教授!"

来的是陈国栋教授,林思源当年的导师。他还是老样子,穿了件洗得发白的藏青色中山装,袖口卷到小臂,手里拎着个旧帆布包,头发虽然白了不少,可眼神还是那么亮,透着股睿智劲儿。

陈教授摆了摆手,让大家坐下,然后目光落在周伟身上,语气挺平和,却让周伟坐立不安:"仿制药确实重要,能解决老百姓用药难的问题,可如果没人做原创药,医学怎么进步?"

他顿了顿,声音又沉了点:"我教了几十年书,带过的学生不计其数,为什么一直鼓励他们搞科研、做原创?不是为了让他们当名人,也不是为了让他们赚大钱,是盼着有一天,咱们国家能有自己的好药,让那些躺在病床上等着救命的患者,多一份希望。"

周伟的脸一阵红一阵白,手指捏着手包的带子,半天憋出一句:"陈教授您说得对,是我目光短浅了。"当林思源开始展示临床试验数据时,他默默收起了桌上摆着的辉扬药业宣传册。

陈教授没再跟他多说,转头看向林思源,眼神里满是欣慰:"报告准备得怎么样了?我可是特意过来听你讲的。"

林思源心里一暖,赶紧点头:"都准备好了,教授,您放心。"

九点整,交流会正式开始。主持人简单讲了几句开场白,就开始让校友们上台做报告。林思源被安排在第三个,前面两个校友讲的都是行业趋势和市场分析,台下有人认真记笔记,也有人在底下悄悄玩手机。

轮到林思源的时候,他深吸了一口气,拿着U盘走上讲台。他没做花里胡哨的PPT,首页就只有"靶向药ST-01临床试验进展"几个字,后面跟着的全是实打实的数据表格和监测曲线。

"各位老师,各位校友,大家好,我是林思源。今天主要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团队在ST-01靶向药临床试验中的一些进展,还有遇到的问题。"

他的声音很稳,目光扫过台下,正好对上陈教授鼓励的眼神,心里更踏实了些:"ST-01主要针对晚期肺癌患者,目前我们完成了第一阶段的临床试验,共纳入32名患者,其中28名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肿瘤缩小,有效率大概在87.5%。"

台下有人"哇"了一声,还有人拿出手机开始拍照。林思源没停,继续往下讲:"不过在试验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在第12例患者张建国身上,出现了严重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也就是CRS。"

他点击鼠标,屏幕上出现了张建国的监测数据和治疗方案:"我们分析了CRS发生时的细胞因子风暴峰值,发现IL-6水平在短时间内飙升了200倍。基于这个发现,我们制定了阶梯式干预方案......当体温超过38.5℃时立即使用托珠单抗,而不是等到出现低血压。"

台下几位药企研发部的校友纷纷坐直了身子,有人开始快速记录。"这次事件之后,我们重新优化了患者筛选标准和监测方案,后续纳入的15名患者中,只有2名出现了轻微的皮疹和腹泻,没有再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林思源的声音顿了顿,眼神更坚定了些,"新药研发这条路,肯定不好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可能失败。但我始终觉得,只要我们守住患者安全的底线,一步一个脚印做研究,就一定能看到希望。"

他抬起头,看着台下的人:"对我们来说,这不是冷冰冰的数据,也不是用来评职称、拿奖金的项目,是能给那些在绝望中等待的患者,多一份生的可能。"

话音刚落,台下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比前面两次都要响。有人站起来鼓掌,陈教授更是笑着拍了拍手,眼里满是骄傲。

提问环节的时候,好几个校友都举手提问。有个在药企研发部的校友问:"你们现在的试验数据这么好,后续有没有考虑跟企业合作推进二期试验?"

还有个做投资的校友直接递了张名片上来:"林老师,我们公司很看好这个项目,能不能留个联系方式,后续详细聊聊?"

林思源一一回答,把该留的联系方式都留了下来。等他走下台的时候,刘毅赶紧凑过来,拍了他好几下:"源哥,你刚才讲得太牛了!没看见周伟那脸色,跟吃了苍蝇似的,没等提问环节结束就溜了!"

林思源笑了笑,没说话。他转头看向台下,陈教授正站在不远处等他,手里还拎着那个旧帆布包。

散会后,林思源陪着陈教授在梧桐道上慢慢走。秋天的阳光正好,透过叶子的缝隙洒在地上,两人的影子被拉得长长的。

"做得很好,思源。"陈教授先开口,语气里满是欣慰,"不骄不躁,还能坦诚地把遇到的问题讲出来,比以前更有担当了。看到你现在这样,我就放心了。"

林思源心里暖暖的,赶紧说:"都是您当年教得好,要是没有您那时候督促我做数据,我也走不到今天。"

陈教授笑了笑,摆了摆手:"跟我没关系,是你自己肯努力。对了,苏玥那孩子,现在跟你配合得怎么样?"

林思源愣了一下,没想到陈教授会突然提到苏玥,他赶紧点头:"挺好的,苏医生特别专业,责任心也强。这次张建国的事,多亏了她及时发现异常,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是个好姑娘,就是性子冷了点,不爱说话。"陈教授笑着说,眼神里带着点深意,"你们俩一个敢闯敢拼,一个沉稳细心,正好互补。好好合作,以后的路还长着呢。"

林思源听着陈教授的话,心里忽然有点异样的感觉,像是有什么东西轻轻跳了一下。他正想再说点什么,手机突然震动了一下。

是苏玥发来的信息,就短短一句话:"3床患者出现轻微皮疹,已用抗过敏药,情况稳定。勿念。"

没有多余的话,跟她平时说话一样,简洁明了。可林思源看着这条信息,嘴角却不自觉地扬了起来。他快速回复:"收到,辛苦你了。我这边报告很顺利,今晚就返程。"

发完信息,他抬头一看,陈教授正笑着看着他,眼神里带着点了然的意思。陈教授看着他低头看手机时嘴角不自觉的笑意,恍然看到了三十年前的自己。那时他也是这样,在学术会议间隙,偷偷看着女友发来的电报。

"快回去吧。"陈教授轻轻推了他一把,"别让人等久了。"

林思源点了点头,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填得满满的。他看着眼前的梧桐道,阳光正好,风也温柔,忽然觉得,不管未来的路有多难走,只要身边有靠谱的同事,有支持自己的师长,就没什么好怕的。

他拿出手机,又看了一眼苏玥发来的信息,嘴角的笑意更深了些。今晚就能回去了,到时候还能跟苏玥交接一下患者的情况。

陈教授看着他低头看手机的样子,笑着摇了摇头,脚步又慢了些。梧桐叶在两人身边轻轻落下,像是在为这温馨的时刻,添上一抹温柔的底色。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