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倚晴的头像

倚晴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10/25
分享
《医者》连载

第二十三章 调查组进驻

第二天早上八点五十,项目组办公室安静得吓人,连窗外偶尔传来的鸟鸣都显得格外刺耳。

林思源早到了十分钟,又把昨晚熬夜整理的李秀英事件报告翻了一遍,确保每个数据、每次用药时间、每句抢救记录都清清楚楚。他的眼底带着淡淡的青黑,但眼神依旧锐利。苏玥坐在自己位子上,低头看着王明山最新的监测数据,脸色有点白,眼神却还是那么镇定,只是翻阅纸张的手指比平时更用力些。

九点整,门被准时推开,沉重的响声打破了凝固的空气。

机构办主任领着三个人进来,皮鞋踩在地板上的声音格外清晰。打头的是个戴金丝眼镜、表情严肃的中年男人,姓郑,医院纪检的副主任。他身后跟着一男一女,男的手里拿着本子准备记录,女的拎着公文包,眼睛跟探照灯似的扫了一圈办公室,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

“林医生,苏医生,这位是郑主任,负责调查这次联合用药的不良事件。”主任介绍,语气公事公办,带着不易察觉的紧张。

“郑主任。”林思源和苏玥几乎是同时站起身。

郑主任点了下头,没什么表情,直接在主位坐下,开门见山:“情况我们基本了解了。从今天起,调查组正式进驻你们项目组。希望你们配合,提供所有和李秀英患者有关,以及ST-01联合用药方案的完整资料。”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

“资料都在这儿了。”林思源把那份厚厚的报告推过去,动作沉稳,“包括患者全部病历、伦理批文、用药记录、抢救过程详述,还有我们事后做的数据复盘和分析。”报告的厚度显示出他们准备的充分。

郑主任接过报告,只扫了眼封面,就递给了旁边的女同事。“纸质材料我们会仔细看。现在,”他顿了顿,目光在林思源和苏玥之间扫过,“需要和你们两位主要责任人单独谈谈。”他看向林思源,“林医生,先从你开始。苏医生,麻烦你在外面等一会儿。”

苏玥看了林思源一眼,眼神交汇的瞬间带着只有彼此才懂的默契和警惕。她没说话,拿起自己的杯子,安静地走了出去,并轻轻带上了门。那一声轻微的“咔哒”声,像是敲在每个人的心上。

办公室里只剩下林思源和调查组三人。空气好像瞬间被抽紧,更沉了,带着一种无形的压力。

“林医生,坐。”郑主任示意了一下对面的椅子,语气试图缓和,但眼神依旧锐利,“放松点,我们只是例行调查,了解情况。”

林思源依言坐下,脊背挺得笔直,心里那根弦却绷得更紧了。他知道,这绝不是简单的“了解情况”。

“根据辉扬集团提交的举报材料,还有我们掌握的情况,”郑主任翻开面前的文件夹,声音平稳地叙述,却字字千斤,“李秀英患者在参与你们联合用药试验后,出现了危及生命的严重心脏反应,目前仍在ICU监护。举报信里明确指出,”他抬起眼,目光直视林思源,“你们在知情的情况下,对心脏功能本来就不好的患者强行用药,涉嫌违反医学伦理和试验规定。对于这项指控,你有什么解释?”

林思源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迎上郑主任审视的目光,话说得清楚肯定,没有丝毫犹豫:“郑主任,‘知情’和‘强行用药’这顶帽子,我们戴不起,也绝不会戴。”

他拿起手边早已准备好的李秀英入组前的评估报告复印件,精准地翻到关键页面,推了过去:“这是李秀英患者入组前做的全面心脏功能评估结果。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她的心脏功能,按照我们当时制定、并且经过伦理委员会严格批准的联合用药方案入选标准,是明确‘达标’的。她有高血压病史,没错,但长期服药控制稳定,动态心电图和心脏彩超结果都在允许范围内;心肌酶谱确实存在轻微异常,但也未达到我们方案里明确规定的排除标准。所有这些评估过程、结果,都有详细的记录,有多位评估医生的联合签字确认。程序上,我们没有任何违规。”

他停了一下,给郑主任一点时间浏览报告,然后继续道,语气沉稳而坦诚:“郑主任,您也清楚,医学试验,尤其是这种前沿的、探索性的联合用药,本身就无法完全排除不可预知的风险。个体差异,是目前医学还无法完全攻克的一道难题。李秀英患者出现的剧烈反应,我们深感痛心和遗憾,但这属于罕见的、严重的个体不良事件,是我们和患者共同需要面对的风险,绝非举报信中所说的‘草菅人命’。事件发生后,我们没有任何隐瞒和拖延,第一时间启动了最高级别的应急预案,调动了院内所有能用的资源进行全力抢救,心血管内科、ICU的同事们都参与了进来,最终才把她从鬼门关拉了回来。整个过程,我们每一个决策,每一次操作,都经得起检验。我们扪心自问,对得起身上这件白大褂,对得起‘医生’这两个字。”

他这番话,有理有据,不卑不亢,既说明了客观情况,也表明了团队的态度和付出。

郑主任静静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等林思源说完,他推了下眼镜,镜片后的目光更加深邃:“哦?你的解释听起来很完整。但是,”他话锋一转,语气带着明显的质疑,“林医生,那你怎么解释,辉扬集团对这次事件的细节,包括精确的用药时间、患者的即时反应,甚至你们内部的一些初步讨论内容,都了解得一清二楚?举报信里的时间点,精确到了分钟。这难道也只是巧合?仅仅是他们运气好,猜到的?”

这个问题,直指核心漏洞,也是林思源早就预料到并且准备反击的关键点。

林思源等的就是这个问题。他身体微微往前倾了倾,构成一个略带压迫感的姿势,声音比刚才压低了些,但每一个字都更加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份量:“郑主任,这也正是我和苏医生目前最大的疑虑和担忧所在!我们高度怀疑,项目组内部可能有人泄露了关键信息,甚至不排除有人与外部利益方里应外合,故意夸大、歪曲事实,试图阻挠和破坏ST-01项目的正常推进!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医疗事件,可能涉及不正当竞争,甚至更严重的问题。”

他直接把问题捅了出来,毫不避讳:“所以,在这里,我正式请求调查组,在严格调查李秀英患者不良事件本身的同时,也能彻查信息泄露的渠道和责任人!找出这个内鬼,查明真相!这不仅是为了还我们项目组一个清白,更是为了保护国家投入大量资源支持的重点科研项目,维护我们医院的声誉和正常的科研秩序!这件事,至关重要!”

郑主任的眼神猛地闪烁了一下,身体几不可查地坐直了些,似乎完全没料到林思源会如此直接、强硬地进行反击,不仅完全否认指控,还反过来将了一军,提出了内部调查的要求。他沉默了几秒,手指停止了敲击,对旁边的记录员沉声道:“把林医生的这个要求和相关陈述,详细记录下来。”

“是。”记录员头也不抬,笔尖在纸上快速滑动,发出沙沙的声响。

接下来的问话,变得更加细致,甚至可以说是刁钻。调查组显然有备而来,问题围绕着联合用药方案制定的每一个理论依据、具体用药剂量的选择计算过程、抢救时每一个关键决策的瞬间考量、与家属沟通的每一句话等等,事无巨细,步步紧逼。

“林医生,请解释一下,为什么在明知雷沙星存在潜在心脏毒性的情况下,仍然选择将其与ST-01联用?”

“抢救过程中,使用托珠单抗的剂量依据是什么?有没有考虑过其他替代方案?”

“在患者出现室速时,优先选择电复律而非药物复律,是基于怎样的判断?”

面对这些连珠炮似的、极具针对性的问题,林思源始终保持着冷静。他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底蕴、清晰的逻辑思维和对整个项目烂熟于心的了解,......沉着应对。他引用最新的文献数据,展示详细的计算过程,复盘当时的紧急情境和决策权衡,回答得条理清晰,证据充分,滴水不漏。他甚至主动提供了部分原始的实验记录和计算草稿,以证明其严谨性。

一个小时后,办公室的门终于再次打开。林思源从里面走出来,感觉像是打了一场高强度、耗尽心神的硬仗,后背的衬衫已经被汗水浸湿,黏在皮肤上。他看到苏玥还等在外面,靠在对面的墙上,低着头,看不清表情,但身姿依旧挺拔。

听到开门声,苏玥抬起头。林思源对她微微点了点头,用只有两人能懂的口型无声地说了两个字:“当心。”

苏玥眼神一凝,瞬间明白了什么。她没有多余的表情,只是轻轻颔首,然后深吸一口气,挺直脊背,迈步走进了办公室,走向属于她的“战场”。

门再次关上,隔绝了内外。

林思源靠在冰凉的墙壁上,仰起头,闭上眼睛,长长地、缓缓地吐出一口浊气,试图将胸腔里的压抑感一并排出。他知道,刚才的交锋,顶多只能算是第一回合,勉强稳住了阵脚。真正的风暴,恐怕还在后头,而且只会更加猛烈。调查组的进驻,就像一把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他拿出手机,屏幕亮起,显示有几条新消息。他点开,看到安德森教授又发来了一封邮件,标题是关于对王明山肿瘤样本进行更深层次分子机制分析的初步想法和实验设计。科学的探索永无止境,前景迷人,可现实里的明枪暗箭、人事倾轧,却如此耗费心神,让人疲惫。

正当他揉着发胀的太阳穴,试图从繁杂的思绪中抽离片刻时,眼角的余光瞥见一个熟悉的身影......王磊。他正低着头,脚步匆匆、几乎是小跑着从走廊另一头穿过,神色仓皇,连往办公室这边瞄一眼的勇气都没有,很快就消失在走廊拐角。

林思源的眼神瞬间冷了下来,像结了一层寒冰。他想起苏玥之前的怀疑,想起那个辉扬的赵经理几次三番试图套近乎的场景,想起一些看似巧合的细节……之前只是怀疑,此刻,王磊这做贼心虚的表现,几乎印证了他的猜测。

内部的钉子,已经扎得太深,不拔不行了。而且,必须得快,否则后患无穷。他站直身体,眼神变得锐利而坚定,一个新的计划开始在他脑中成形。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