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清晨,第一缕阳光还没能完全驱散夜晚的凉意,林思源就已经踏入了瑞宁医院机构办公室所在的楼层。走廊里静悄悄的,只有清洁工推着工具车走过的细微声响和消毒水特有的气味。他推开自己办公室的门,意外地发现里面已经亮起了灯。
苏玥正站在窗前,背对着门口,望着窗外逐渐苏醒的城市。她身上还是那件一丝不苟的白大褂,深色的头发利落地束在脑后,听到开门声,她转过身来。
两人视线交汇,彼此都看到了对方眼底那抹无法掩饰的淡青色阴影,但眼神却如同被雨水洗刷过的磐石,异常清醒、坚定,甚至带着一种即将迎战前的锐利。
“早。”林思源率先打破沉默,将公文包放在桌上。
“早。”苏玥的声音带着一丝清晨的沙哑,她走到林思源的办公桌前,将一个厚厚的文件夹和一个U盘放在他面前,“这是张建国从入院到昨天,所有的随访记录原件和电子扫描件。包括每四小时一次的生命体征监测图表、全部的用药明细和执行护士签名、特级护理记录,还有我让护士长整理的几段视频片段,是他精神状态不错时,和我们聊天、表达感谢的内容。影像资料做了备份和加密。”
林思源拿起那个沉甸甸的文件夹,随手翻开一页,里面是密密麻麻却条理清晰的数据和记录,字迹工整,时间点精确到分钟。这不仅仅是一沓纸,这是一次成功危机处理的完整档案,是一位患者从生死边缘稳步回归的见证,更是他们团队专业与责任的体现。他心中微微一暖,点了点头:“辛苦了。”
他打开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屏幕亮起,映出他同样熬夜准备的成果。“总部要求的预算超支说明和风险管控改进方案,我搭好了框架,核心数据和对比分析也填充了大半。”屏幕上,复杂的表格与清晰的文字交错排列,“重点在于解释我们所谓‘超支'的部分,24小时动态心电、血压监护仪的租赁费用,提前预备的、价格不菲的托珠单抗等抢救药物,以及为应对潜在风险而增加的肝肾功能、细胞因子谱等化验频次。”
他移动鼠标,点开一个用红色标出的对比图:“我试图把每一项‘额外’开销,都和患者安全这个核心直接挂钩。并且,我把这些预防性投入,与一旦发生严重不良事件(SAE)可能导致试验暂停、患者赔偿、机构声誉受损甚至项目夭折所带来的巨大损失,做了量化对比分析。简单说,我们花的是小钱,防的是大灾。”
苏玥凑近屏幕,身体微微前倾,目光快速而专注地扫过一行行数据和图表。她身上淡淡的消毒水味混合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像是薄荷提神剂的气息,传入林思源的鼻腔。她看了片刻,点了点头,语气肯定:“思路是对的。用数据说话,把单纯的‘成本支出’转化为必要的‘风险投资’和看不见的‘价值体现’,这样更容易让只看财务报表的总部理解和接受。”她抬起头,看向林思源,“那篇抹黑帖,机构办那边联系论坛版主了吗?有没有进展?”
林思源眉头微蹙,摇了摇头:“联系了,官方渠道发的函。但对方回复说需要时间审核内容,走流程,态度不冷不热,估计是想拖,或者等着看我们会不会有进一步‘表示’。”他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愠怒,“我们不能干等,被动挨打不是办法。”
他深吸一口气,目光变得沉稳而锐利:“我的想法是,双管齐下,主动出击。一方面,以瑞宁医院官方和我们研究团队的名义,尽快发布一份措辞严谨、事实清晰、有理有据的公开声明,附上部分可以公开的数据和详细的诊疗时间线,直接驳斥那些歪曲事实的指控。另一方面……”他停顿了一下,目光落在苏玥脸上,“或许我们可以尝试请张建国叔叔和他的家属出面,用他们最真实、最直接的亲身经历来回应。患者的信任和认可,比我们自说自话一万句都更有力量。”
苏玥闻言,沉吟了片刻,指尖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轻敲击了两下。她抬起头,眼神冷静而周全:“可以尝试。张叔叔和他的家人对我们确实非常信任,也多次表达过感激。但我们必须充分尊重患者及家属的意愿,不能有任何形式的勉强或诱导。同时,一定要做好保护他们隐私的措施,避免他们因为站出来而受到二次伤害或不必要的打扰。”
“我明白。”林思源郑重点头,保存好当前的文档,“这件事的沟通需要注意方式和分寸,等下查房的时候,我亲自去跟张叔叔和他儿子谈。至于那两例疾病进展的患者,安德森教授那边急需的补充临床资料……”
“我已经整理得差不多了。”苏玥几乎没有任何停顿,立刻从随身的文件袋里又拿出一个稍薄一些的文件夹,推到林思源面前,“包括他们用药前后详细的症状变化日记、所有合并用药的记录、影像学报告的动态对比,甚至记录了他们近期饮食起居的一些可能相关的细节。希望能帮助安德森实验室那边更快地锁定那个旁路激活突变的规律,找到突破口。”
分工明确,思路清晰。两人不再多言,立刻分头行动。
林思源拿起苏玥整理的张建国的资料,径直走向病房区。清晨的病房走廊已经开始了忙碌的节奏,护士们推着治疗车轻声穿梭。他推开张建国所在单人病房的门,老爷子正在儿子的搀扶下,在床边慢慢踱步,气色比起前几天又红润了不少,见到林思源,脸上立刻露出了笑容。
“小林医生,这么早啊!”
“张叔叔,今天感觉怎么样?看着精神头更足了。”林思源笑着上前,帮忙扶了一把。
“好多了好多了!都能自己走几步了!”张建国乐呵呵地说。
林思源没有立刻切入正题,先是例行查看了监护仪上的数据,又询问了昨夜睡眠和早餐情况。然后,他才斟酌着用语,将网络上出现不实言论的事情,用尽量平和、不让老人担忧的方式说了出来,并委婉地提出了希望他们能帮忙澄清的请求。
他话音刚落,张建国的儿子,那个叫张伟的中年汉子,眉头立刻就竖了起来,语气激动:“林医生,苏医生,你们放心!我们绝对相信你们!网上那都是些什么人在那胡说八道!要不是你们反应快,处理得当,我爸他……后果我想想都后怕!我们需要怎么做?您说!是录视频还是见记者?我们肯定配合!必须站出来说句公道话!”
躺在床上的张建国也用力撑起身子,苍老但坚定的目光看着林思源:“对!小林医生,苏医生,我这条老命是你们从阎王爷手里抢回来的!我不能让那些坏心眼的人往你们身上泼脏水!该怎么说,你们教我,我照着说!绝不含糊!”
患者和家属毫无保留的信任与支持,像一股汹涌而温暖的激流,瞬间冲垮了林思源心头因抹黑、压力和连日疲惫筑起的堤坝,让他喉头甚至有些微微发哽。他深吸一口气,压下翻涌的情绪,用力点了点头:“谢谢!张叔叔,张哥,谢谢你们的信任!其实不需要特别做什么,就是如果后续有必要的媒体采访,或者我们简单录制一段视频或音频,您二位就把您当时的真实感受,和我们医护人员是怎么尽全力给您治疗的,照实说出来就行。真实,最有力量。”
安抚并叮嘱好张建国父子后,林思源回到办公室,发现苏玥已经泡好了两杯速溶咖啡,浓郁中带着苦涩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两人就着咖啡,再次投入到完善报告和公开声明的工作中。
下午两点,机构办公楼的小会议室里,气氛严肃。机构办主任、项目监查员王磊,以及林思源和苏玥悉数到场。这是应对此次危机的核心内部沟通会。
王磊显得有些焦躁不安,手指不停敲打着笔记本电脑的外壳:“总部那边催得紧,邮件一封接一封,压力很大啊……”
林思源没有多余寒暄,直接将自己的笔记本电脑连接到投影仪上。“主任,王监查,这是我们准备的关于预算和风险管控的说明报告,以及针对网络谣言的公开声明草案。”他语气平稳,条理清晰地开始陈述,将熬夜整理的成果......展示。
他重点强调了预算使用的合理性和前瞻性,将每一项“超支”都与患者安全和试验长远利益挂钩:“……我们认为,这些投入不是浪费,而是确保试验伦理底线和研究数据质量的必要保障。事实证明,正是因为我们提前预备了托珠单抗,才能在张建国发生CRS时第一时间用药,避免了更严重的后果。这笔账,不能简单按支出算。”
接着,苏玥接过了话头。她没有看稿子,而是凭借对临床数据的烂熟于心,用冷静而笃定的声音,补充了张建国事件中详细的抢救流程、用药后的反应数据、以及后续稳步康复的客观指标。“……数据显示,我们的应急预案是有效且高效的。团队在面对突发状况时,判断准确,处置果断。目前张建国患者恢复良好,这对试验本身而言,不仅不是污点,反而证明了我们具备处理复杂情况的能力,以及药物在度过初期风险后可能带来的显著疗效。”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机构办主任和王磊:“至于网络上的不实言论,其描述与事实严重不符,且刻意忽略了患者后续的良好转归以及我们团队的全部努力。这不仅是对我们医护人员职业操守的污蔑,更是对受试者及其家属情感的伤害。我们必须予以坚决回击。”
机构办主任是一位年近五十、经验丰富的行政领导,他认真听着两人的汇报,不时低头在笔记本上记录着。听完所有陈述,他又仔细翻阅了苏玥带来的部分随访记录原件,沉吟了片刻,最终抬起头,目光中带着决断:“情况我了解了。思源,苏玥,你们准备的材料很充分,应对思路也很清晰。这件事,机构办会全力支持你们。”
他看向王磊:“王监查,请你将这份报告立刻转呈总部,并附上我们机构的正式意见,强调瑞宁医院研究团队的专业性和对受试者安全的高度重视。”接着他又对林思源和苏玥说,“公开声明按你们准备的草案,稍作润色后,以医院和研究团队的名义联合发布。需要协调媒体资源的话,办公室会协助。至于患者方面……既然家属同意,可以作为辅助材料,但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保护好患者隐私。”
有了机构办的明确支持,后续工作推进得快了许多。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将城市的天际线染成一片暖金色,瑞宁医院的官方平台以及林思源、苏玥团队的学术交流账号,几乎同时发布了关于ST-01试验的澄清声明。
声明逻辑严密,用事实和数据说话,详细列出了张建国事件的时间线、处理流程和后续康复的关键数据。声明最后,附上了一份音频链接......是经过张建国父子同意后,截取的一段老人带着浓重口音,却真挚无比的话语:
“……那会儿是难受,觉得过不去这个坎了……但林医生、苏医生,还有那些护士姑娘们,没一个慌的,用药、抢救,守了我一宿啊……把我这老骨头从鬼门关硬生生拉回来了……我现在一天比一天好,能吃饭,能下地溜达……我信他们,感激他们!网上那些话,不能信!”
几乎是在声明发布的同时,林思源也将那份凝结了心血、逻辑严密数据充分的预算及风险说明报告,正式发送给了王磊,叮嘱他立即转呈给总部决策层。
做完这一切,窗外已是华灯初上,夜幕低垂。办公室里重新只剩下林思源和苏玥两人。他们几乎是同时向后,靠在了椅背上,长时间紧绷的神经骤然松弛,浓重的疲惫感如同潮水般涌上,但眼神交汇时,却都看到了一丝如释重负的轻松,以及共同完成一件重要事情后的默契。
“接下来,就是等待总部的反应了。”林思源望着天花板,呼出一口绵长的气息。
“嗯。”苏玥轻轻应了一声,显得有些慵懒。她拿出手机,纤细的手指滑动屏幕,翻看着声明下面不断增长的评论。虽然偶尔还能看到一两条固执的质疑或恶意的揣测,但更多的是表示理解、支持和愤怒于造谣者的留言,甚至有不少医学背景的同行站出来,客观科普CRS在免疫治疗中的常见性和可控性,赞扬瑞宁团队的处理及时专业。看着这些理性的声音逐渐占据上风,她紧抿的嘴角几不可察地微微松动了一下。
就在这时,林思源放在桌上的笔记本电脑发出了一声清脆的邮件提示音。他原本慵懒的神情瞬间一凝,立刻坐直身体点开邮箱。发件人赫然是“Prof. Anderson”!
他快速浏览着邮件内容,脸上的疲惫迅速被难以置信的振奋所取代,甚至忍不住用手指关节敲了一下桌面:“太好了!安德森教授回信了!”
苏玥立刻投来询问的目光。
林思源语气激动地转述:“教授说,我们补充过去的临床资料非常及时和宝贵!他们结合最新的基因测序数据,已经初步锁定了那个旁路激活突变可能影响的关键信号通路!并且基于这个发现,提出了两个非常有潜力的联合用药候选方案!他建议我们可以在后续筛选合适的患者中进行小规模探索性尝试,或者专门设计一个亚组研究!”
这无疑是雪中送炭般的好消息!它不仅为解决那两例耐药患者的困境指明了新的方向,更在总部质疑他们风险控制和科研深度的关键时刻,提供了最强有力的支撑,他们不仅仅是在被动地控制风险,更是在主动地、前瞻性地攻克科学难题,推动项目的深度和广度!
林思源看向苏玥,眼中闪烁着难以抑制的光芒,连日来的阴霾似乎被这封信一扫而空:“看来,我们的运气,还没到山穷水尽的那一步。”
苏玥也仔细看着屏幕上的邮件内容,冰冷的眼眸中终于融化了些许,露出了一个比较明显的、带着些许释然和认可的浅浅微笑:“这不是运气。这是努力的结果。”
第二天上午,当阳光再次洒满办公室时,王磊几乎是冲进来的,脸上堆满了如释重负的笑容,声音都比平时高了八度:“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总部回复了!马克总监亲自批复的!”
他挥舞着手中的平板电脑,仿佛那是什么胜利的旗帜:“总监说,我们的说明报告非常专业、详细,逻辑清晰,充分展示了团队卓越的风险管控能力和对受试者安全极致负责的态度!之前冻结的预算全部批准恢复,后续经费也会按时到位!他还特别表扬了我们应对负面舆情时表现出的及时、透明和担当!指示我们,按既定计划全力推进试验,同时,要重点跟进安德森实验室提出的联合用药新方向,争取早日拿出成果!”
压在每个人心头的那块巨石,伴随着王磊兴奋的语调,终于被彻底搬开,轰然落地。林思源和苏玥对视一眼,无需多言,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同样的情绪,不仅仅是如释重负,更有一种经过风雨洗礼后,更加坚定的、继续前行的决心。
危机暂时解除,阴云似乎已然散去。但他们心里都清楚,前路绝不会就此一帆风顺。那个隐藏在暗处泄露信息的“内鬼”还没有揪出来,竞争对手的觊觎和手段绝不会停止,科学上未知的难题更是需要他们一步一个脚印去探索和攻克。
但,经过这一次的携手并肩、联手破局,他们之间那种微妙的信任和默契,似乎又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加固了一层。那是一种在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共同抵御过明枪暗箭后,才能培养出的、无需言说也无法替代的战友情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