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广汉谢文的头像

广汉谢文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8/27
分享
《杜康在新繁》连载

第三十一章 后记

合上书稿的最后一页,窗外已是深夜。寂静中,我仿佛能闻到四千年前,从蜀地新繁的龙藏寺地宫中,飘散出的那一缕醇厚而复杂的黍香。

动笔之前,我问了自己一个问题:杜康究竟是谁?

他是《史记》与《竹书纪年》里,夏王少康模糊的身影;是《说文解字》中,与“秫酒”二字紧密相连的那个名字;是曹操笔下,“何以解忧”的千古咏叹。历史的尘埃将他重重包裹,只在文献的裂隙间,透出几缕微光。我们习惯了追逐帝王将相的宏大叙事,却常常忽略,真正塑造我们文明血脉的,或许正是这样一缕看似微不足道的酒香。

这便是《杜康在新繁》的缘起——我想在历史的留白处,探寻另一种可能。当复仇的火焰与文明的薪火同时摆在一个人的面前,他会如何选择?是戴上象征权力的王冠,还是举起盛满悲欢的酒爵?

他选择了后者。

本书的创作,我试图将《史记·夏本纪》的王室世系、《竹书纪年》的“寒浞之乱”与“少康复国”作为经线,将三星堆、金沙遗址的考古发现,以及新繁杜康墓的千年之谜作为纬线,编织出一个既忠于史实风骨,又充满人性温度的故事。书中的每一次盟誓、每一场战争、每一种酿造技艺的革新,都尽可能地在《华阳国志》的记载、二里头遗址的文物、乃至现代化学的原理中寻找依据与回响。这并非凭空杜撰,而是在史料的留白处,以敬畏之心进行的推演与重构。

新繁,这个位于成都平原腹地的古镇,是这一切故事的最终归宿。它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坐标,更是文明的熔炉。在这里,中原的礼制与巴蜀的神巫文化相遇,黄帝的血脉与古蜀的图腾交融,少康的王权理想与杜康的匠人精神分道扬镳。杜康最终长眠于此,不是偶然,而是一种必然。他将夏的精魂,融入了蜀的土壤,最终凝结成一杯酒,流淌进华夏文明的血管。

因此,杜康早已不只是一个人,他是一个文化符号,一种选择。他告诉我们,有一种力量,可以不依赖杀伐与征服。王朝的背影会远去,青铜的兵戈会锈蚀,但那杯酒,却能穿越血火,温润后世千年。它盛放着丰收的喜悦,也消解着乱世的忧愁;它见证了盟誓与背叛,也承载了融合与新生。

感谢所有为本书提供灵感的历史文献、考古报告与研究学者。历史是沉默的,但它留下了足够多的线索,等待我们去倾听,去感受。

最后,我想对每一位读到这里的读者说:当您下一次举杯,无论杯中是浓烈的白酒,还是清雅的黄酒,不妨静心感受片刻。

那杯中晃动的,或许,正是四千年前,杜康在新繁的月光下,见过的人间。

广汉谢文2025.7.28于新繁三桥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