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苏好学的头像

苏好学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7/13
分享
《“骂”社火》连载

第四十三章

董钰带着一个男人回到了西常村里。

她仰着头,迈着碎步,她还是那么的高雅,但她一改往日的旗袍穿着,改穿宽大的衣服了。虽然平日里她保养得很好,但岁月的刀却无情的在她的脸上留下道道痕迹,及腰的秀发也平添了几根白发。

她邀请了樊家的几位年长的主事人,如子明、子亮、子晨到家里,告知樊家的长辈,自己要招一个女婿,这人是阌乡县县立高中教书的教员。

大家都知道了,没有说什么,都说只要你感觉好就行,事很好。因为大家都知道,立本家的难处,人家毕竟年轻,还要活着,还要活下去。

解放后,董钰领着两个孩子到西常村户籍登记:立本的大老婆是户主,董钰的老大儿子樊董平,户口登记在西常村,是樊家的儿子,入樊家宗族,延续樊家的香火。

守的云开日出,多年的媳妇熬成婆。立本的大老婆从此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段:名言正顺的樊家掌柜的,深宅大院,有钱有名有后人。同时也验证了自己的话,只要自己真心付出,现在的孩子,就是自己将来的靠山,是家里谁也撼不动的靠山。

新社会划成分,立本家地多,家业大,被定为地主成分。虽然立本的大老婆被划成地主成分,但她很开心。她不在县城住啦,回到村里,她要给孩子看住樊家的祖业。

她打开整天关得严实的樊家大门,把门口、庭院打扫的一尘不染。经常没事啦,坐在门墩上,和来来往往的人打招呼。也经常随大伙下地劳动,上地里一路上与村里人有说有笑,她心性开朗多了,在地里把自己拿的馍分给其他人吃,人人都说她是一个和气的老太太,更有人开玩笑给她叫‘地主婆’,她笑着说道:“现在才叫‘地主婆’,其实自己嫁到樊家时,就是‘地主婆’了。旧社会,自己是地主家的穷人,天天要干活,还要受气;好容易熬到新社会啦,自己又成了穷人中的地主,要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还要天天下地劳动改造。哎,一辈子都住在深宅豪院,却命薄一张纸,一辈子就是劳碌的命,怨不得别人,怨不得别人,哈,哈,哈......”

樊董平学习好,人品好,最终成为县立高中的一位教员。他听话、孝顺,立本的大老婆晚年生活幸福,无病无疾,享年八十六岁,寿终正寝。

老二董稳,随董钰回到娘家,让董稳在娘家成家立业,继承董家的香火。

董平,董稳,懂得平稳。平稳,平稳,平平稳稳的生活,平平稳稳的做人,平平稳稳的立业,这样才能有一个平安、温馨、幸福的家,董钰多年的心愿总算了结了!

樊家的老房子卖了,显德娘搬到了原来东院,喂牲口人住的三间小房子居住。她自己把当间收拾干净,原来的伙计们来帮忙,都纷纷落泪。

她笑着说,一辈君,一辈臣,君君臣臣是正常的事,没什么,没什么。显德不在家,只有她一个人,三间房子足够她用啦。她让人从崔家村驮了白色土,把房子里外都漫了一遍,年龄大啦,离不了火炕,又让人在西间盘了一座火炕、外面盘了一个灶台......

她笑着说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今后是自己一个人过,但生活的物件一件都少不了......

在当间放了两张八仙桌,把历代樊家的祖宗牌位整齐的放上,摆上香炉,初一、十五供奉祖宗。地面上铺上一张芦席,放上一个自己做的棉垫子,没事了,烧好香,坐到哪里和冬子说说话。西间有火炕,是自己的卧室,书柜放在卧室,方便自己看书;显德小时候的玩具,她依旧放在原来的箱子里,放在自己的卧室;东间间堆放杂物、粮食和厨具。

她在房子的边上,给俩个小狗也打起了一个窝。这两个小狗说来也怪,从不出门惹是生非,就跟听话的孩子似得,前后跟着她,像是保镖,更像是孩子陪伴着她。常言说,狗随主人,一点不错。

显德娘,一个上了年纪的小脚女人,平常走路都有点困难,而樊家东院十米高的炮楼,她隔三差五的要清扫一遍;炮楼边上凉亭下,收集地气的十二根竹管子的围栏里,她一如既往的把杂草清理干净,每年都装上艾草灰......

老太太种着两亩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生活。每到收种季节,村里好多人,还有过去的伙计,都念冬子的好,给她帮忙收获和种地。她割肉、买酒招待帮忙的人。

到春荒无粮时,显德娘会以各种理由把自己多余的粮食无偿的给这些帮忙的邻居,让他们晚上拿走。大家心里过意不去,说等粮食下来了,就还她。

她总是说:“不用还,不用还。我一个人吃不了多少,放在家里既占地方,又有老鼠糟蹋,弄不好还会发霉。还不如趁现在好着哩,让大家都吃了,都是邻里邻居的,相互帮忙是应该的。况且,我年龄大了,显德又不在家,今后麻烦邻居的事多了。再说了,地里年年都有粮食,我还怕饿着......”

对于送出去的粮食,显德娘不但不要别人还,更不要他们挂在嘴边说好,说自己是大善人,这样有损自己的阳寿。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走,都是世代的邻居,相互帮忙适应的。她还经常让来村里要饭人到家里吃饭,村里有了村事,如耍社火、唱大戏,她都积极地捐东西。门也不落锁,经常大开,随人都能进入。对于这样的情况,村里人看不透,就有了很多闲言碎语。

对于别人的闲言碎语,她理都不理。就是偶尔听到了,也是摇摇头,一笑而过;或有当面说闲话的,她更是笑脸相迎,不做任何解释。

有闲暇时间,老太太就提一瓦罐清水,带着两个狗,到樊家坟,坐在冬子和大老婆的坟前,絮絮叨叨就是半天,不知道在说什么,临走时把水浇到自己在他俩坟前,亲手栽种得的柏树跟前。有时还带着书,坐在坟前一看就是半天,两个狗则忠实的爬在她身边静静地陪伴着她。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冬子和老婆坟前的两棵柏树已经亭亭玉立。

村里人看到这样情景,都说:这女人年龄大了,可能脑子出了毛病,傻了,并且傻的劲大了。要不是,大脑正常的人,整天跑到坟地干嘛,樊家坟可是大坟场,南院樊家的祖先都葬在这里,坟前的柏树高大茂密,风稍微一吹,发出渗人的响声,据有人说,大中午的还在樊家坟前见到过“鬼火”......

她也没能熬到解放就去世了。她一头银发,没有得病,清瘦的,风一吹就能飘走。留下的遗产就是一床被褥,一箱书籍,锅碗瓢盆。

她的后事是董钰回村办的,董钰遵照她的遗愿:自己死后,就穿当年自己和冬子结婚时那套衣服,一口普通棺材,自己的书籍,装在一个箱子里,放到棺材的旁边;家里不设宴席,让几人帮忙葬到樊家祖坟,樊冬子墓穴的旁边就行。

她唯一的要求是:立一块墓碑,上面写上樊冬子的续弦,樊显德的继母,就心满意足了。一句话,就是让世人都知道她是真正樊家的人,是樊显德名言正顺的继母。但到死,显德娘到没有说出自己姓什么,什么地方人。

显德娘去世后,显德不在家,就没有孝子,更没人招呼前来吊唁的亲朋好友。村里人念她的好,自觉地给她抬棺、打墓,自发组织了乐队。

晚上,当可智去坟地给她打怕怕时,发现竟有人先他,在显德娘的坟前烧过了纸,打过怕怕了。

打怕怕,土语,就是为去世的人赶走害怕。自己的亲人刚去世,对周围的环境不熟悉,周围的老鬼就回来欺负他(她),抢他(她)的东西。鬼怕灰,因而,用灰围起来,就像筑了一堵墙,其他的恶鬼就没有办法了。老祖先留下的规矩,人埋葬后第一天晚上,在逝者的坟头,先烧纸钱,然后用麦草围着坟一周,然后,点燃,留下一圈灰。

其实,打怕怕本义是怕有人盗墓。人去世后,都要有陪葬,只是多少而已,有人就打起死人的主意。怕怕要打三天,烧得灰圈是检查有人动过坟墓没有的标准。第二次去看,坟周围还是一个完整的圈灰,证明没有人动过;灰圈不完整,证明有人动过坟墓了。

万物有灵,她养的两条狗,在她去世后,也一直忠实的爬在她的坟头。最后,成为两具骨架。有人看见了,深感狗的忠诚,在显德娘的墓边上,挖一个坑,把两具狗的骸骨平整的放到坑里埋了,让它俩永远的陪伴主人。

樊显德的娘,把地和房子都卖完了,虽然交足了赎金,但樊显德依旧没有回家,他就是雪入水中,泥牛入海,一切悄无声息,更没有丝毫的音讯,不知去向,更不知死活!村里没人问起樊显德的情况,樊家人也没有问,亲戚更没有人问。

自从樊冬子家卖地过后,他家就不再是西常村人议论的重心,当然也在没有人说起樊显德的任何情况。人走茶凉,古往今来都是如此。

后来社会变革,村里人忙着分地,划成份,参加各种学习和群众运动,更没有人问起樊显德的任何情况。

解放后,部队发函,要村里出具樊显德的出身(就是家庭成分),村里人这才知道失踪了好多年的樊显德还活着,并且参加解放军了。

这时村里人就有议论说:很可能樊显德当年在外面输了钱,败光了樊家几辈人的祖业,没脸回来,没脸见樊家的列祖列宗,山穷水尽时投军去了。幸好樊家祖上有德,他还活了......还有人说,可能是当年在外面买了房子,娶了老婆,欠下了巨额的债务,无可奈何才去投军......

乡上、村里出具的证明是,家庭情况:父母已去世,没有兄弟姐妹,家里现有三间住房,且房子年久失修,严重漏雨;原有耕地两亩,已经收归集体所有,其他别无资产,村上给他家划的家庭成分是:贫农。

一无所有,一无所有,这时村里才有别人明白了显德娘的远见:当了一辈子地主,吃香的,喝辣的;临社会变革,却成了一无所有,变成了贫农。

一九五二年春节前,樊显德领着老婆、儿子回到了西常村的家里。他中等个头,瓜子脸,浓眉,大眼睛,短发,一身中山装,清瘦,精神,完全继承了他母亲的基因。

这时,村里人才知道,樊显德当年是到延安参加八路军,后来随部队南下,他现在已是广西省的供销系统的主任,是当地有着举足轻重的人物。

也知道了,一同参加八路军的还有西常村的樊志英,现任郑州市市长,东坡村的任仰文,现任新疆军区参谋长......

听说樊显德回来了,董钰特地从阌乡县回到了村里,她拿出珍藏多年的一个牛皮纸袋,袋口上面还有显德娘的密封条,她亲自交给了樊显德。袋子上写着:亲交吾儿显德,仅吾儿一人拆观。

樊显德把娘留的纸袋拆开,里面有一封信件、一首诗和两款条幅,信封上写着:阅完信件即毁,不得保留,切切。

在一张纸上,娘用行书写了一首诗,并自己做了序。

欣知吾儿投奔光明,且身处安全之地,终将你爹托付之重任完成,如释重负,为娘心满意足,彻底释怀,再无忧矣。以吾儿之才,鹏程万里只是早晚之事,为娘早心知肚明,不必挂牵。偶读宋时大慧禅师释宗杲的《赠别》诗,深有感触,有同命相怜之意,特记之。

桶底脱落大地阔,命根断处碧潭清。好将一点红炉雪,散作人间照夜灯。

                                     民国三十五年深秋

显德吾儿如晤:

为娘自知不久于人世,虽将心腹之言嘱托于吾儿,望吾儿见字如面,仔细领悟娘的一片苦心。

我本出生书香门第,自幼读书习字,女红、女艺精良,且深知读书之重要性。可曾想,天道异变,家遭土匪抢劫,父母暴亡,我与兄长流落阌乡县街头,以讨饭为生。

兄长被抓当兵,生死不明。我在县城偶遇董钰,与之相交成知己。后被董钰介绍到西常村,见你家屋舍整齐,庭院花草茂盛,屋内陈设古朴大方,你爹彬彬有礼,对人宽厚、仁和;下人忠厚,人尽其责。

主雅客善,忠厚、温馨、和气之家也,我才决意留下。显德,你人小,有教养,聪明好学,是可造之材,我甚喜欢。于是,决定终身不育,视你为己出,尽全心把你培养成才。

你我相遇,成为母子,缘分也。打小对你严格要求,教仁义礼智信之品,养忠孝节义之德,育吃坐站行之态,知无规矩不成方圆之理,看似不尽人情,但真心要你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现在你确实已具有文风、字体、品德等方面之才。为娘欣慰,将来进入社会,你的这些良好的自身素质,也就是德才兼备的才能,走到哪里都是千金难求的人才。吾儿鹏程万里只是早晚的事,为娘早已心知肚明,因此,死而瞑目,心无遗憾。

吾儿投身报国,实樊家之幸事也。从你来信中,得知部队情况:部队上官兵平等,所经过地方对百姓秋毫无犯,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之约束,打土豪,分田地,视百姓如亲人。此队伍千古未闻,成大事,得天下之师也!虽数年未见,为娘高兴,吾儿有明辨是非、深明大义之德心,又见吾儿有心系天下苍生,报国安民之鸿鹄之志。

古人云: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吾儿所属部队,得天下已成定局。为娘深知不久的将来,店铺、土地、房产等明财(能看见的财产)都会成为吾儿前程之累赘。因而,为娘焚香告知你爹和列祖列宗,然后决定将樊家的土地,房产全部变卖,为吾儿赢得一个好出身。

家里的旱地、水地,仅留下河油坊附近的两亩左右糊口,家里的房屋只剩下原来喂牲口人住的三间小房(就是东跨院的三间小屋)和家里的炮楼。

为娘心想盘算:留三间小屋,以供奉樊家历代先人的牌位;留炮楼为吾儿荣归之日点灯之用。

阌乡县的店铺也卖给董钰,她也是命苦之人。

卖店铺、卖地、卖房的所有凭证我都封存好了,但要找到一个合适的人保管很重要,不管将来发生了什么,他一定要能把这些凭证完整地交给你。这事,为娘日思夜想了好长时间才想到的这个可靠的人选——你的亲娘舅。

你的亲娘舅,他是一个忠厚之人,当他看见为娘把你的家业都败掉,一定很气愤,不只是他,他一家人都恨死我了,为娘知道,他越是恨我,他就会把这些东西保存的越好,等你将来回来了,好拿着凭据跟我算账,彻底清算我,让我滚出家门。不管怎样,只要这些东西到了吾儿手中,为娘就达到目的了,也就了却了最后的心愿。

显德吾儿,此时,村里人的冷嘲热讽,亲戚们的冷言冷语,樊家人的恶语中伤,你不在身边,为娘没有一个能信赖的亲人,能依靠的亲人,孤立无助,孤立无助呀,你知道,为娘的压力有多大吗,你要在娘身边该有多好呀!

盛世古董,乱世黄金,自古如此。三处所得钱财,为娘已托人换成黄金,放于某地,地方我已写信告诉了你。还怕时间久远吾儿忘记,我还把东西所放的地方写在哪些凭证里,你在里面仔细品味,就能找到,只要你不说,谁也不知道。

黄金黑人心,白酒红人脸,是千百年来的古训。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让人不为金钱所动,实在是比登天还难!但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尤其在社会大变更时代,人心更不可沽,要慎之又慎。

祖上留下的基业,上担负的是樊家列祖列宗的重托,下担负的是樊家的后代子孙兴旺发达,怎样放这些东西,是为娘的最大心病。更可笑的是,历代祖先积攒下的最后一点基业,恰恰还是黄金,自古都是黄金黑人心呀;但机会仅此这一个,不会有第二次啦。

为娘深知此事,干系重大,责任重大。纵然千难万难,为娘都要把这份重托完整无损的、分毫不差的、悄无声息的交到吾儿手上。

历经九九八十一的周折,事情总算得以圆满解决。显德吾儿,取东西之时,仅限吾儿一人,且不可告知他人,再知己的人都不行,也包括你的知己亲人——妻子、孩子都不能在场;免得节外生枝,辜负为娘的苦心。这一点,吾儿谨记,吾儿谨记,一定要答应为娘。

娘老了,再也不能给吾儿帮到什么忙,只能用耕种两亩地,守着家里的三间小房,为吾儿挣得一个好的出身:无家、无业、无地,正向吾儿所说的:做一个真正的、彻底的无产阶级革命者。

显德,为娘晚年生活快乐,心甚慰。农忙时,邻居们帮忙收获,播种,我请他们吃饭,咱家人进人出,热闹的像赶大集;农闲了,有好多邻居来家里闲坐,院子虽小,但仍有欢声笑语。

你带回的俩个小狗确实听话,也善解人意,整天陪伴着我左右,解我孤独,使我老有所乐,这可能是上天赐给我最后时光的最好的伙伴啦。心烦了,我带着它俩到樊家坟去见见你爹;高兴了,我带着它俩到地里干活。在地里它俩跑远了,我一喊“显显”、“德德”它俩就很快跑到我身边,在我的腿上来回的蹭,我仿佛感到是你在我的身边,陪伴着我,你知道为娘有多高兴吗......

有一年麦收时,它俩奇迹般的在麦地里捉到一只小兔子,小兔子的后退被它俩咬伤了。我把小兔子抱回来,买了一个鸡笼,把小兔子放到里面,还在雷家药铺买了药。我给它上药,割了草喂它,邻里都说野兔子根本养不活,你不用白费力气,但为娘没有放弃,小兔子竟奇迹般地活了过来。

说心里话,我见了受伤的小兔子,是想起了你,显德,为娘是担心:你个人漂泊在外,无依无靠,还要行军打仗,要使真受伤了,能有好心人给你救治吗?儿行千里母担忧呀!

小兔子长大了,伤也好了。我把它带到地里放生,可我打开鸡笼的盖子,它就是不走。万物皆有灵,皆有感恩之心。为娘用心感心,希望在冥冥中也有好心人帮助我儿,是吾儿于荆棘丛中化险为夷,成就伟业!

为娘不知你现在何处,只知你去了延安,在咱村西北方向,因时时眺望西北,默愿你一人在外,时时,事事注意安全,注意身体,安全是离家最近的路!为娘等你平安归来!

近段身体有变,恐无时日,望吾儿荣归之日,在樊家炮楼点灯之时告知于我,我一定会与你爹在望乡台上,远观樊家炮楼上火红火红的灯笼。

为娘含泪而来,含笑而去,今后与吾儿于梦中相见,再叙母子深情!

                                 民国三十八年冬月四日

  他读着娘的信,泣不成声,读完,伏在娘的灵前哭的死去活来。

展开两款宣纸条幅,条幅上有娘用小篆写的一首词和一首七律诗。

赠吾儿显德:

天作帐,地为床,侧耳青山听潮涨,放胆去思量;千刃山,万险滩,敢上九天捉金蟾,赤心撼苍天;父母恩,儿女情,古往今来谁能讲得明,万事皆天定,玄机心中藏;施善缘,积仁德,笑迎碧波万顷,乘舟日边行。

题显德吾儿:

秦岭脚下西常村,钟灵毓秀出贤人。老村老户苏樊贾,有情有义美善真。沧海桑田天道轮,冬去春来乾坤新。慈母坟前松柏树,男儿膝下有黄金。

由于诗词字体皆是篆体字,好多人不认得,但所有的字显德却看得明明白白,意思也是领会的清清楚楚。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