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苏好学的头像

苏好学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7/05
分享
《“骂”社火》连载

第二十八章

(一)

苏葫芦脑子活,有眼色,最主要是他对冬子忠心。冬子就让他专门跟着樊显德,照顾他的一切:送他上学,接他放学,吃饭,陪他出外活动,晚上招呼他睡觉。

苏葫芦从村里跟到县城里,最后,显德考上了大学去了西安,葫芦在县里没事,又回到了村里。

十几年来,苏葫芦也养成说一不二的脾气,而且动不动就发火,就骂人。他是冬子宝贝儿子的跟班,平常都是派派活,动动嘴,每次都是以掌柜的身份来说话,这叫挟天子以令诸侯,长工们谁敢不听喃。他是下人中的上等人,这一点长工们都知道,家里有活,也没人敢使唤他去干。

对于苏葫芦的指派,长工们表面上应承的好好哩,可私下都在议论:苏葫芦是狐假虎威,真把自己当成掌柜的了,什么事都想管,干什么活都不能如他得意;苏葫芦是拿个针当棒槌使,真不知道自己姓什么,叫什么了;整天拿大奶头吓唬小娃,不知道自己是什么东西;一顿饭能吃几碗干饭,自己有几斤几两,自己不清楚;自己一天背着枕头(土语,或者背炕,贬义,睡觉),还说这个懒,哪个懒,不知道到底谁懒......

冬子年龄大了,身体不好,有时在县城,有时回村里,没有固定的时间和地方。就是在村里,他也一般不出门,有事了吩咐葫芦去办。

苏葫芦拿着鸡毛当令箭,有时他是传达冬子的意思,有时是他揣摩冬子的意思。但有一个特点,每次说话都不容商量,有冬子做靠山,干活的长工也从不问是谁的意思,问了也只是白问,于是,听到传话,只干就是了。因此,苏葫芦在家里的地位更高了。

葫芦想干啥没有人敢问,想去哪里也没人知道,按时回家吃饭行,不回来吃饭也行。有时高兴了,扫扫院子,或者跟着长工去地里看看。

一天晚上,他出去闲逛,回来晚了,到门口一看,冬子家的大门已经关了。天气热,反正在家里也是热的睡不着,外面凉快些,他也懒得叫门。

突然,想起村子东门楼口,苏家祠堂附近的巷道边上,有块平整的大石头,他过去夏天的晚上经常到哪里乘凉,好久没有在哪里睡过觉了,今晚索性也去那块石头上乘凉。

于是,他就踢拉着鞋,提着衣服到哪里去乘凉。

石头还是当年的石头,葫芦还是当年的葫芦,变更的是岁月,原来是年轻葫芦,现在是老年葫芦。

苏葫芦顺手在路边上折了几根高一点的草,放到石头边上。轻车熟路,葫芦用衣服拍打了一下石头上的灰尘,捡起地上的一块扁石头,把鞋底和在一起,放到扁石头上当枕头;自己平睡到石头上,接着把衣服盖到身上。

晒了一天的石头,暖暖地,葫芦躺上去,觉得无限的舒服。他翘着二郎腿,一手拿起石头边上的几根草,赶着蚊子,一手拍着自己滚圆的肚子,望着星空上的繁星点点,心里无限的惬意。

不由得嘴里哼起乱台:天地一宽展,凉风不要钱;常言说得好,人穷无亲,树瘦无荫,苏葫芦,天不收,地不管,活脱脱一个活神仙;吃奉粮,管奉事,操碎心来得罪人,但大老爷身后有靠山,任何人大老爷都敢得罪他,他还拿大老爷没办法,大老爷双手捂着勾子,我怕个球(土语,骂人的话)。自古道山大了好依靠,树大了好乘凉,大老爷的山是荆山,是秦岭山,是昆仑山,是人都撼不动的山上山,大老爷放心的得罪人。今晚蚊子真不少,都觉着葫芦的血好喝,都来凑热闹,扰得大老爷我不好睡觉。蚊子爱吃头蹄和下水(贬义,蚊子爱咬人的头、脚。夏天热,人睡觉都喜欢把头、脚露在被子外面),大老爷人心好,养活了你们好多老前辈......唱着,唱着,他竟在石头上打起鼾声,睡沉了。

那天晚上,刚好村里闹土匪,土匪从村子东面的门楼附近的一个缺口进了西常村。枪声一响,所有的庄户人家,都把门关的死死的,村里除了狗叫,没有人说话,都害怕招来土匪。

一个土匪很快就发现了,在苏家祠堂附近的石头上睡着的苏葫芦,并报告了头目。

头目走过来,叫醒了他,发现是苏葫芦。因为他骂过社火,四邻八社的人都认识他,都知道是个光棍一条,家里一贫如洗。

头目说:“苏葫芦,苏葫芦,你怎么睡在这里,枪都响了好一阵了,你心真大,你不害怕。别睡了,别睡了,起来,起来,回家去睡......”

迷迷糊糊地葫芦,被人一叫,还有点不高兴,说:“这里凉快,家里热,前半夜有蚊子咬,好不容易天凉啦,人睡着啦,不要耽误我睡觉了。”说完又翻过身,睡了过去。

头目用枪推推他的头,说:“回去睡,今晚老子有事,不要耽误老子的好事,否则,老子就不客气了。”

头目又用枪顶了顶他的头,苏葫芦还是一动不动在睡觉,头目没有办法,就随口骂了一声:“苏葫芦还真他妈的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还敢跟老子叫板,真是他妈的活的不耐烦了。”

手下人一听,就说:“一枪蹦了他算了,别跟他啰嗦。我们是干啥的,哪有好话给他说......”

“老百姓是我等的衣食父母,我们到村来是为了劫财,不是为了索命。不到万不得已,不要杀人。尤其是不要跟村里人结下死仇,否则,村民都出来拼命,我们怎样在山上活命,怎样在山上吃香得,喝辣得,你他妈的懂不懂。”

“哪,哪就绑了他,弄到山上等家里人拿钱赎人。”

“你傻你,去去去,滚一边去。我们绑票都是绑大户人家的命根子(家里的顶梁柱或者是孩子),大户人家才肯出血本,在很短的时间内拿出高赎金,我们才能利索的得到赎金。苏葫芦家里就他一个人,是远近有名的光棍,穷的叮当响。把他弄山上,不但要赔饭钱,而且到时候他还不走,平常没有吃饭的地方,总算找到一个吃饭不要钱的地方,他会像狗皮膏药粘上你,赖在山上不走。再说了,他又懒又贪,平常了还好抽两口,你要他干啥。立起能吓鬼,搬到能挡水,擦醋不酸(土语,做醋不酸),熬胶不粘,就是碾盘子放光哩——一个大活宝(碾盘子,碾子的底盘,用一块完整的大石头做得。碾盘子放光,土语,骂人的话)......”

说着,头目拿出一块银元,放在苏葫芦的脑门上,说:“起来,起来,快回吧,老子有事,快!”

无论人神鬼,见钱都眼开,是世间万古不变的真理。这时,还在沉睡的苏葫芦却伸出了手,一把抓了放在脸上的银元,缓缓地起身,把银元放在嘴边吹了一下,又放到耳边听一听响,然后提着衣服,踢拉着鞋不慌不忙的走了。

“嘿,还真他妈新鲜,还真他妈新鲜啦,老子一辈子抢人,抢来的现大洋都不知道有多少,看都没看过真假,苏葫芦他妈的,不但要了老子的现大洋,还不放心老子,竞还看真假,真他妈的新鲜!”

苏葫芦还是没有回家,自己家里烂的回不去了。但冬子家的大门天黑就关上了,是人都明白,要使是平常,三更半夜的叫门也会惊动四邻,影响不好;何况现在明知道村里有土匪抢劫,自己叫门,这不是明摆着是引狼入室吗,伙计们也绝不敢开门不说,还会落下千古恶人的骂名。

于是,苏葫芦心想:不如睡到掌柜的门口,一是自己有了睡觉的地方,二是好歹到时候真要土匪到冬子家抢劫,自己也在场不是,平常冬子父子可是对自己很好很好的,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到关键时候,自己不能不在场,说不定自己在关键时候,也能尽一份力喃,也有可能自己为这事成为英雄,被后世传为佳话也说不定......

苏葫芦又踢拉着鞋,操近道,转到冬子的门口,就地趟在冬子家门口的条石上,一会功夫,竟打起了呼噜。

樊冬子是西常村的大户,家里最富有,东西也最多,是众所周知的事,每次村里过土匪,他家都是土匪必定光顾的人家。

没过多长时间,土匪们就转到冬子的门前,又看到了睡在门口的苏葫芦,骂道:“苏葫芦,你真他妈的,是个丧门星,老子今晚上出门没有看黄历,倒了八辈子血霉,你像热粘皮,缠着老子不走,扔都扔不掉,今晚我走到哪,都能看到你这块狗皮膏药,你让老子怎么干活......”

苏葫芦睡在哪里,一动不动的,嘴里自言自语的说:“我就是睡个觉,碍着你什么事啦,大晚上的让人挪来挪去,还让不让人睡觉,你烦不烦,要不是看在钱的份上,老子早都不耐烦了......”

“苏葫芦,你还敢顶嘴,你他妈的真真是死猪不怕开水烫,老子给你脸,你却不要脸,你不想活了,你信不信老子一枪崩了你。”

苏葫芦依旧睡在地上,一动不动的。嘴里小声嘟囔道:“不就是死吗,头割了碗大个疤,老子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有什么可怕的。哼,老子早都活腻味了,有本事,你就成全老子,在这里打死老子。老子一个老光棍,多年来一直害怕自己死了,没人送终,没想到了了了了还遇到这么一处好事,你就成全了老子,老子也落一个忠心护主的美名,主人家肯定会热热闹闹的厚葬不说,伙计们一定披麻戴孝,西常村人都会来送葬的,说不定将来还能编成戏文传唱。今黑儿要不是看在一块钱的份上,老子早就不耐烦了......”

光脚的真不怕穿鞋的,自古就是这个理。土匪头子大声呵斥道:“苏葫芦,你他妈的还一句一个老子,你知道不知道跟谁说话。”

“老子就是老子,老子一人吃饱全家饱,天不收,地不管,自由惯了,老子怎么了,平常我对人就是这么说哩,你能把把老子怎样?平常,老子心情不好啦,不仅开口骂人,还操起棍子打人喃;要使老子心情好了,上到锣鼓上还要当众大声骂人哩!走开,走开,老子还要睡觉哩,不要惹老子不高兴......”苏葫芦还是睡在地上,头也不抬的回道。

“苏葫芦,还真有你的!人家有钱人财大气粗,耍横,是钱横;有权人目中无人,耍横,是权横;你苏葫芦是要什么,没什么,穷的叮当响,穷的天不怕,地不怕,你穷的硬气,不是你人横,是天地人鬼神都怕穷,你是穷横!你知道老子是要钱,不要命,不能拿你怎么样,才敢跟老子耍横,你知道老子手里的家伙是干啥的不,真得不小心走了火,你就完蛋了......”说完,只听见“咔嚓,咔嚓”的声响,土匪头子就把子弹推上了堂。

“来,快点来,一枪蹦了老子,早了事,老子早都活够了。快点,快点,看准了,照头上打,老子动弹了不算好汉,不要打偏了,老子死不了,活受罪。在人世上老子没有任何一个亲人,你也算成全了老子,老子也解脱了,不再受着罪了。快,快点,别打偏啦,来个痛快的,老子还等着当忠心护主的英雄喃!一枪完蛋,我还等着投胎,下一辈子享福哩......”

“你还等着投胎享福呢,像你这在世上不行好,好吃懒做,整天干缺德事,阎王爷一定让你下油锅,再把你投到牲畜群里,让你变成猪马牛羊,还想投胎享清福,你做梦去吧你!”

“下油锅,变成猪马牛羊都行,反正是下辈子的事,最好是变成猪羊,只吃不干活就行。现在就想睡觉,不管别的事,睡好了再说......”人到了不怕死的地步,一切都是无所谓,说笑都是放肆,看天、看地就是傲慢。苏葫芦嘟嘟囔囔的说着,声音越来越小,说着,说着,又打起呼噜来。

“妈的,今晚上出门没有看黄历,遇到这个油盐不进的丧门星。像这种穷光棍,神仙不想见,阎王不想收,我们也不收,老子自认倒霉。常言说的好,老子惹不起,还躲不起,走,到别家看看,真他妈的邪性!”土匪头子一声令下,土匪们转头一哄而散,朝别的人家而去。

一般情况下,土匪下山抢劫,都是晚上,还都要戴上面具,不想让人看清他们的真面目,不想让闲人看到他们的劣行,更不想不伤人命。就是进村抢劫某家东西时,人家随便躲在家里某个地方,只要能藏的住身子,土匪明知道藏在哪里,就权当没有看见,土匪只为钱财,不为结死仇。老百姓也都说破财消灾,只要不是致命的举动,决不会出来拼命。村子里的老百姓是土匪的衣食父母,下次还来哩,土匪明白这个理。况且在山上的土匪中哪个村里都可能有亲戚,有朋友,伤了谁都不好办。

狗叫声、牛叫声、人喊声,不停地从村里不同的角落传来。各家各户都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竟没有一户人家开门救援,土匪在村里折腾了一夜。

第二天,天大亮了,村民们出门都在说起昨晚上村里闹土匪的事,巷道里人多的像在赶庙会,不一会儿就传开了:谁家的墙被扒开口子,家里的粮食被拉走啦,谁家的牛被拉走了,谁家的猪被赶走了......

好像整个村子的人都在说丢东西的事,看的出来大小农户都有损失,但唯独没有看到西常村首富——樊冬子家的伙计,更没有听到他家说丢东西的议论,这就有点奇怪了,莫不是昨晚上土匪抢光东西,还杀人灭口......

于是,纷纷到冬子家一看究竟。

冬子家的大门依然紧闭,苏葫芦竟然睡在门口,还打着呼噜。众人都蒙圈了,冬子家唱得是哪处......

其实冬子家的长工也都拿好了土枪、棍棒,一夜未睡。炮楼上值夜的伙计,也纷纷拿起家伙,站在门口,随时准备跟土匪拼命。

冬子平时交待过,要使真来土匪啦,炮楼不要上人,因为,土匪手里有枪,站的越高,目标越明显,钱才是身外之物,人命最重要......

听到门外的说话声,一位伙计迅速上到炮楼上看了看,看到外面绝对安全啦,才打开院门。

邻居们急切的问昨晚上过土匪,家里的情况:粮食、牛马被抢劫的数量......

一般情况,村里过了土匪,灾难家家户户没有幸免的,都有损失,就看丢了多少东西的事了。

院门打开了,众人的说话声,吵醒了,还未完全睡醒的苏葫芦,他提起衣服,打着哈欠,朝家里走去。

伙计好奇,就问苏葫芦道:“葫芦大哥,你昨晚睡在巷道里,看到土匪了吗,土匪没有抢你什么?”

“看到了,咋能没看到,还跟土匪说话了,还是个小头目哩。大老爷是福星,福星高照,知道不。”

苏葫芦一脸的神气,缓缓地从口袋里掏出一块银元,举到眼前说道:“大老爷睡在大道上,大老爷不但没有被抢,反而还得了一块银元,这可是真的银元,我昨晚都试过了,你们说,我说的对不对。我昨晚睡在咱家门口,咱家就没有被抢,是不是。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人在做,天在看,好人有好报,他们丢东西,是平常耍社火时不积极;我耍社火积极,大老爷念我的好哩,大老爷保佑我,我是福星,来来,你也看看银元的真假......”

苏葫芦这时强行拉着其他伙计的手,把银元放在自己嘴边吹了,要放到他的耳边听响。

看到苏葫芦手里的银元,肯定是昨晚上得到的。因为大家都知道苏葫芦是狗肚子里的生油——一流光(土语,骂人的话。与狗窝里不存干馍一个意思,说明家里不存东西)。

听完苏葫芦的自夸,摸了摸他手里的银元,看到他神气、不可一世的样子,这些都是真的,真真地事。

伙计们都吐了吐舌头,私下议论着:闹土匪少说丢东西,损失钱财;闹不好,还会丢人命,家破人亡,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这还真是奇怪了,家家户户紧闭院门,还遭受损失;而苏葫芦明明睡在大道上,不但没有被抢,反而还得银钱;睡在冬子家的门前,奇怪的是冬子家竟没有遭到土匪的抢劫。难道真有此事,给大老爷耍社火,大老爷还记着恩喃,苏葫芦真的是福星,关键时刻,苍天有灵,大老爷有灵,保佑......

于是,苏葫芦是福星,有大老爷保佑的说法,在西常村越传越邪乎。有的人竟然说:你仔细看,苏葫芦身上有神光护体,尤其是没有月亮的晚上,身体周围就能见到蓝光,一切妖魔鬼怪都无法近身。尤其是苏葫芦的光头,在阳光下漆明发亮......

从县城回来的冬子,听说了这件事,当着伙计们的面表扬了苏葫芦的忠心,还奖励他三块大洋,放了他三天假。

苏葫芦拿了钱,就高喊着买酒给伙计们喝,庆祝一下,伙计们一片欢笑。

上了年纪的伙计们议论说:不拿财,小鬼吃不得三碗干饭(土语,骂人的话,听了好话就飘了),三块大洋,可是几年的工钱,一下子有这么多的钱,存下来能养老,能买个棺材本。巴下等不得冷——热吃哩(土语,骂人的话,意思是拉得屎等不得凉下来,就吃啦。比喻事情办得仓促),他这是狗窝里不存干馍,当下就要花了,可惜了,可惜了,真是的......

苏葫芦听了听了他们的议论,笑着回答说:“别人都夸赞大老爷马好,就你当面竟敢说大老爷马廋。大老爷本是高人,视金钱如粪土。大老爷只管当下,不管麦怕(麦怕,就是收小麦前,是农民最缺粮的时候。春荒时,把家里仅有的粮食吃了,收麦前就没有吃的了),我现在是竹竿上围勾子(擦屁股),围一节算一节;至于老了,再说老了的话,真到那一天,我只管死就是了,狗吃了,还是狼吃了,还是把我的肉卖了,我都不管了。要使没有东西吃,发臭了,谁嫌臭,谁就把我埋了,哈,哈,哈......”

“你喔肉呀,没人要,有大老爷护着,是福星,更没人敢吃......”

“还说卖了,像你懒得那个劲,谁吃了你的肉,就会成懒汉了;就是不要钱,都没人要......”

“你是鸭子死了嘴硬;瓶子打了(碎了),就剩嘴了。不怕你嘴硬,到时候有你的罪受,没人想管你......”

苏葫芦笑呵呵地说:“喝酒,喝酒,兄弟们都说得对,都说得对,我老啦,有今儿,没明儿哩,走一步算一步,活一天,算一天,咱们不说长远的话,想得多啦,头疼......今天我多买几瓶柿子酒,几包炒花生,你们不是平常都喜欢喝柿子酒吗,今天酒管够,再猜拳、行令,好好乐呵乐呵。”

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地方不一样,喝酒的规矩不一样,大同小异。逢年过节或者有喜庆的事,或者闲暇时间,几个人或几十个人聚在一起喝酒,为了热闹,就兴起了猜拳、行令等娱乐活动,以助酒局的热闹气氛。

文化人或者有身份的人几个人喝酒,通常采用的是数数游戏或猜宝游戏。

“数数”游戏有“明五暗五”,“明六暗六”,“明七暗七”,“明八暗八”,“明九暗九”的玩法。喝酒的人围成一圈,从一个人开始数一,以此类推。如“明七暗七”的游戏:遇到“七”喊“过”,如七,十七,二十七......这叫“明七”;“暗七”就是“七”的倍数,也要喊“过”,如十四,二十一,二十八......遇到明“七”暗“七”,都要喊“过”,否则,就罚酒一杯。通常“七”的趣味性大,如“二十七”要喊“过”,“二十八”也要喊“过”,往往“二十八”人都忽略了,这样好多人在此喝了酒。

“猜宝”游戏最简单,就是庄家现场在酒桌上拿一物,如酒瓶盖,瓜子,花生等,握在手中,让人猜有没有东西,现场规定猜中,没有猜中的喝酒,这个没有定数。有时出一个拳头,有时出两个拳头。往往猜宝的规律是:十宝九空。

普通的老百姓整日忙碌,闲下来,聚在一起喝酒,都喜欢搞刺激,图热闹,而且是越刺激,越热闹越好。因而,酒场上劝酒的,端酒的,敬酒的络绎不绝,总害怕别人没喝好,等他人酒喝高了,酒后吐真言,看他出洋相(出丑):呕吐的,大哭大笑的,找人诉说自己心事的,到处乱跑的......因而,农村有一句老话:赌场朋友薄(薄气,小气),酒场朋友厚(厚道,总是让别人喝)。

粗人的喝酒规则没有更多的讲究,就是让人多喝,看人洋相。他们的游戏就是猜拳;石头、剪刀、布;老虎、杠子、鸡、虫;稀屎、米汤,你喝,我喝......

“猜拳”游戏(土语,叫划拳、划媒),一般出一只手。这种游戏比较热闹,也比较刺激,几乎爱喝酒的人都喜欢这种游戏。两人相对坐着,伸出一只手开始。有时都喊“两相好”见面;有时不喊,直接开战,叫“江湖乱倒”,这些规矩都是现场规定的,没有定数。还有的地方两个人坐在一起,相互不喊,只出手指,这种媒叫“老宝不变”,就是两个人出的手指数字加起来等于“五”,规定是谁赢。

玩法是:你手伸出来几个手指,嘴里喊一个数字,他也伸出来几个手指,嘴里也喊一个数字,你们俩伸出来的数字加起来等于他喊得数字,他赢;等于你喊出来的数字,你赢。输者赢酒,赢着赢拳,各取所需。双方喊数字都有别称:不出喊“宝疙瘩”,一喊“一点红”或者“一点点”,二是喊“两相好”,三喊“三结义”或者“三声炮”,四喊“四季来财”,五喊“五魁首”,六喊“六六顺”,七喊“七巧关”,八喊“八匹马”,九喊“九升官”,十喊“十全十美”或“大满贯”。两个人都是破着嗓子喊,声音震撼,因而热闹。

猜拳有失拳一说。就是你手指出的数字,与对方全部出的数字加起来都不可能达到你喊得数字,就叫失拳(失媒),失拳了,按酒场的规矩是要罚酒的。如你出的数字是一,对方最多出的数字是五,这时你只能喊一到六的数字,因为你出一和五相加最高是六,你喊了宝(就是零,只出拳头,没有数字)或七到十的数字,就算失拳。

还有的酒场,为了增加难度,猜拳出双手,就是两个人的喊得数字达到二十,更难定输赢。

“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布大于石头,石头大于剪刀,剪刀大于布,谁都不是最大,相生相克的原理。可以两个玩,也全部参与,热闹非凡。

“老虎、杠子、鸡、虫”游戏,只能两个人玩。杠子打虎,虎吃鸡,鸡吃虫,虫攻杠子,谁也不是最大,也是相生相克的原理。这种游戏,开口有讲究,都是现场定规矩:要么是虎见面,就两个人第一句都喊“虎”,谓之“虎”见面,下面随便喊。要么就是开口不准喊“虎”,寓意开口为“虎”,虎伤人哩。

“稀屎、米汤,你喝,我喝”的游戏最有意思,只能两个人玩。玩法是:你喊“米汤”,对方喊“我喝”,你输,对方喊“你喝”,他输;你喊“稀屎”,对方喊“你喝”,你输,对方喊“我喝”,他输。玩这种游戏,看热闹的特别多,起哄的人也最多,这就看谁的脑子更快一些。

苏葫芦在众伙计们的簇拥下,买回了最少八瓶柿子酒、三斤盐水花生。都走出了铺子,年龄稍大一点的䦆头说:“喝酒不能放单菜(就是单数菜,一个、三个、五个),单菜是鬼菜,要么再买点葵花籽,好歹是双数......”

苏葫芦说:“行,头都磕了,还怕作揖,就再来一斤葵花籽。”

众人抱着酒,拿着菜吵吵闹闹的回到家里。

坐在堂屋的冬子听到了响声,笑着走了出来。他到厨房交待再做两荤、两素四个菜,量要大些,让伙计们好好乐呵一下。

这次村里过土匪,虽然自己不在家,伙计们个个勇敢面对,没有一个认怂的,关键时刻都是好样的,家里的东西没有收到一点损失。他很高兴,又从屋里取出一瓶藏了多年的西凤酒,拿了些烟叶、几盒洋烟卷,一盒冰糖,一盒点心,也去了伙计们住的东院。

伙计们围着八仙桌而坐。桌子中间放了盐水花生和葵花籽,伙计到厨房拿的碗放在桌上,还没有来得及散开。

见冬子来了,伙计们都站起来,拘谨的手不知道放在哪里。

冬子让大家坐下,又让把碗散开。他打开西凤酒的包装,拧开瓶盖,说:“怎么没见今天请客的主人——葫芦兄弟喃?”

“跟争水、麦桩、雨春这几个好战分子(爱喝酒的人,叫好战分子,含有贬义)去茅厕尿尿去啦,今天要大干一场,要腾肚子哩,其实他们这是懒驴懒马屎尿多......”一个伙计笑着说道。

“谁背后地里说大老爷马瘦哩,大老爷可听见了,哈,哈,哈......”葫芦一进门,听见有人说他,就接上话了。

葫芦径直走向八仙桌,边走边大声说:“大老爷今天给你们来一场张飞战关羽——再不念兄弟情了,一个一个把你们喝趴下。”

当他看到冬子也坐在桌前时,有点惊讶。话也有点结巴:“冬子哥,你...怎么...坐在这了...”

“我来给你道贺来啦,你是家里的福星,家里有你大老爷保佑,咱们家这次才免受土匪的灾难;兄弟们也都齐心协力,为咱家的财产不受损失,不怕危险,都是好样的。这是显德满月时,喝剩的一瓶酒,今天大家尝一尝西风名酒的味道如何。”

冬子一手给碗里倒酒,一手把碗递到每一位伙计手里,西风酒的香味迎面扑来,伙计们纷纷说:“好酒,好酒,西凤酒是名酒,真是名不虚传呀!”

冬子端起碗说:“今天兄弟们好不容易聚齐了,来,各位兄弟把酒端起,我在这里感谢众兄弟们,等一下葫芦到厨房端菜,我让厨房给你们做了四个菜,今天下午就不去地里干活了,好好乐呵乐呵,葫芦兄弟,你替我好好招呼大家。”

冬子一口喝完酒,放下碗,拱手道:“各位兄弟,你们慢慢喝,慢慢耍,我有事先走了。”

冬子刚走出门,只听见葫芦大声说:“兄弟们,掌柜的真是仁义,又是给钱,又是送好酒、好烟,又是加菜,还放假让大家好好乐呵,难得呀,难得呀,人心换人心,今后要好好地干活。”

“是呀,是呀,难碰到这样的掌柜的。其实,好好干,即使给掌柜的干,也是给咱们干,自古神灵看庙的有钱;掌柜的没钱,伙计们干瞪眼;大河有水小河流,大河无水小河干。就像这次村里过土匪,要是家里的东西都被土匪抢走了,掌柜的没有东西,他拿什么养活咱们......”伙计们纷纷议论说。

“麦庄,你和雨春去厨房端菜,我和争水开始喝了。来,争水,今日有酒今日醉,哪怕明日喝凉水,咱俩先来‘稀屎、米汤,你喝,我喝’我最爱这个游戏啦。”葫芦说。

“好,我俩去端菜,你俩先来者,看谁先喝稀屎,哈,哈,哈......”麦庄说。

葫芦率先喊道:“我先做庄家,咱开始,稀屎。”

争水大声喊道:“你喝。”

伙计们一片哄笑。苏葫芦摸了摸没有几根的头发,自言自语地说:“今天开门红,第一局就挂彩了,愿赌服输,来,把酒给大老爷端上来,哈,哈,哈......”

争水连忙端起碗双手递给葫芦说道:“葫芦哥买的酒,葫芦哥第一个喝,这叫开门红,今天说不定肥水不流外人田,可不敢喝高了。”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争水,没看出来,你娃好本事,真是被窝里放屁哩——还能问(文)能捂(武),来继续。准备,稀屎。”

“你喝。”争水还是大声喊道。

哈,哈,哈,一片哄笑。

刚进门的麦庄说:“葫芦哥,真是张飞卖秤锤哩——人硬货更硬,老宝不变。唵,人又不灵,装啥秃子,再喝,可真要肥水不流外人田了。”

“葫芦哥是吃铁棍,吧(土语,拉)铁钉子——硬汉,但人家是刀块不怕你脖子粗,刀刀见血,哈,哈,哈......”麦庄笑着说道。

“真是的,不是哥几个说哩,大老爷就是响铮铮的汉子。争水是癞蛤蟆取了个秋黄(土语,青蛙)——人长得丑,还玩得花,好,好,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高过一浪。今天出师不利,今天出师不利,你们几个先来,我缓缓,这柿子酒还真烈,两大底子(一碗底子)喝得可有点蒙了。争水,你跟别人来,老哥是好打架没力气......”

生活中的苏葫芦也有调皮的一面,村里离了他还真就不热闹了。

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当地是鬼节,冬天就要到了,子孙们要给自己的先人送越冬穿的衣服和纸钱,就是俗话说的送寒衣。十月初一前一天晚上,天刚黑下来,各家在家里的门楼里用草木灰围个圈,在圈内烧纸钱和纸做的衣服,口中还要念叨这是给xx老先人的东西。

苏葫芦晚上回家,从一户门口过。刚好屋内的主人在给老人烧纸钱和纸衣服,他口中念着:爷爷,您在世时对我好,我心里永远记着。马上天就冷了,我给你送些钱和衣服,你把这些衣服拿回去就穿了;过去家里穷,在世您总是舍不得多花一分钱,什么事总是细发,现在我们家的日子好多了,不要心疼钱,多买些柴火,整个冬天放开的烧,要使没有了,我到年关再给您送......

苏葫芦听见了,就大声说:“好孙子,你真孝顺,我这就穿上了,我这就穿上了,你放心,哈哈哈......”

屋内的人一听是苏葫芦在外面搭话,立即开门,大声骂道:穿你妈的X......

以后,苏葫芦见了那人的面,就问:“你说我的衣服怎么样?”那人追着他骂,他则哈哈哈大笑而去。

有一次,苏葫芦从巷道上经过,见一个人蹲在门口的石墩上吃刚蒸出的红薯,他悄悄地走过去,猛地压了一下那人的头,那人的嘴一下与滚烫的红薯相接,烫得大叫,以后那人只要见了苏葫芦,就追着打他、骂他......

从小到大,苏葫芦尽心尽责的照顾显德,显德上大学了去了,但他永远记得苏葫芦的恩情。

虽然,樊显德上学走时反复的给家里人交代要善待苏葫芦,每次放假了还要苏葫芦跟着自己,照顾自己,伙计们嘴上都答应的好好地待他。但他走了,一年才回来一次,他的交待只是交待。因为苏葫芦平常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把所有的人都得罪了。

对于苏葫芦的不足,冬子没有少说他。说了能强些,没几天毛病又犯了,苏葫芦是老毛病在改,新问题在出,他是浑身贴膏药,真是好的地方不多。

因而,大多时候,苏葫芦则表现的是悲伤的一面。苏葫芦平时由于有人护着,平常在下人面前自由惯了,也任性惯了,凡事都由着性子来。显德上学走了,苏葫芦因失去了保护伞,平常得罪家里的所有人,大家敢怒不敢言,因此,只要冬子不在村里,葫芦就成了野地的旋风,没人管,也没人问,遇到了饭点跟着吃,过了饭点,厨房里干净的像过了土匪,什么吃得东西都没有。

俗话说:口中有德,目中有人,心中有爱,行中有善,这四样行为是打开幸福之门的钥匙,但苏葫芦恰恰把这几样事都反过来干了。

看到这般场景,苏葫芦知道了、也想到了他的结局:自己已经众叛亲离,大家都不待见,这是让他另谋生路哩!

世上最浅薄的关系就是你有一次没有随他得意,他就忘记了你以前所有的好。这就是人性,不计千般好,只记一时错。

俗话说得好,树挪死,人挪活,因而,他心里盘算着,在冬子家里若没有主人的大伞保护,是真的待不下去了,自己要另谋出路哩。

他也经常自言自语地说: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处处不留爷,爷就投军去。自古以来,人到万难投军是最好的出路。

民国时期,军阀混战,今天你来收粮,明天他来催款,老百姓民不聊生,哪还有心思种田干活。遇到旱年,很多家庭就没有吃喝,只有出外逃荒一条路可走。

更要命的是各家要抽丁参军,开始当兵只要年轻人,每家二抽一,就是家里有两个男丁的,必须出一个当兵;好多富裕的家庭,不想让孩子当兵,要么找人顶替名额;要么就是让孩子去学校念书,虽然家里是两个男丁,但是要当兵的人还在学校念书,正在读书就是没有成年,就是个孩子,不能去当兵,因而,万泉学校里,父子同在学校读书的,兄弟几个都在同一个班级读书的比比皆是,一句话,想尽各种办法逃避兵役。

此时村子里各家都为当兵的事发愁,尤其是有钱家庭更不想让孩子去当兵。于是,各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都想钻空子逃避当兵的差事。

苏葫芦很快就谋划了另一种活法:接人钱财,替人当兵。只要有人出钱,找顶替当兵的事,他就积极答应,先是吃一顿,再是讲好价钱,自己拿了钱,先是挥霍,然后就是心甘情愿的去当兵。

苏葫芦经常说:偌大一个社会,芸芸众生,都有亲人和朋友;就自己是一个人,像野地里的旋风,无依无靠,无牵无挂的,去哪都是一张嘴,到队伍上,每天好歹都有三顿饱饭,自己也不用下苦干活。若要上战场,大不了就是一死,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有什么好害怕的。

有钱就买喝酒,喝高了,还要来一段:回头来骂刘彪你禽兽不如,平日里在大街杀生为本,大称买,小称卖,坑害良民,不务正业耍无赖赌场胡混......那一晚孙家庄二命伤损......刘公道当相约常走衙门,见人头你不报井内私沉,宋兴儿年纪幼被你伤损,宋先生年迈苍苍,该靠何人......

可是到新兵集中营,有好多长官都认识他,都说他是社会油子,让他来干啥,一天好吃懒做,平时还喜欢抽两口,更不能扛枪卖命;而且年龄大了,腿脚不灵便,部队不是养老的地方,就把他放了,让哪家重新出丁。

虽然部队上放了他,但苏葫芦不想回去,因为部队伙食能强些,能吃饱,吃饭规律,关键是还不干活;若真回去了,他顶替的人家要他退钱,而这些钱早都被他不知道花到什么地方了,口袋里一文不剩,苏葫芦依旧是苏葫芦,一无所有。

正应了一句俗语:我本高人,视金钱如粪土。金钱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走,留在身上是累赘。

无可奈何的苏葫芦回到西常村,那些出过钱的人家追着他要钱,逼急了,苏葫芦说:“灶火口哪能退出柴火,只要填进去,就没有退出来的理由。”

要么就是:“我已去过部队了,是他们不要我,又不是我不干,钱是花了,要钱没有,要命有一条,你随便来取,我光脚的,还怕穿鞋的......”

话好说,但这些家庭都恨死苏葫芦了,背地里不知多少回诅咒他早死哩。

常言说,坏人只能变老,不会变好。

好多人也返回来说:找人当兵本来就玄乎事,这不是钱的事,是要人命的事,你都不知道这事不好弄。况且苏葫芦是什么人你们心里没有数。你们是火神爷放火哩,却烧了自己的庙,自己搬着凳子砸了自己的脚——活该。

好多村里人仍在背后骂苏葫芦,好多外村人为当兵的事,也在骂他,苏葫芦在村里是停不下去了。

走投无路的他又来到新兵训练营,在新兵训练营边上胡乱找个歇脚的地方。有时间,就到营房周围转转,等待开饭时间,混饭吃。

最后,苏葫芦既不是部队的人,也不是部队征集的民工,就是在部队边上混吃混喝的闲人,能混进去了,饱吃一顿;混不进去,就饿着。

兵荒马乱的,加上连年饥荒,好人家都不好过,何况苏葫芦喃。穷困潦倒,饥寒交迫他的,最后就是泥牛入海无消息,也像雪落水中悄然无息的消失,不知去向,更不知生死。

为人切莫逞英雄,凡事无过一理通。万斛楼船沉海底,只因使尽一帆风。

(二)

一天晚上,立本带着巡逻队沿着大街巡逻,突然发现几个人正在大街上贴宣传标语,他带着巡逻队迅速赶上前去,试图抓捕他们。

听到警察的哨声,有人高喊道:有警察,快跑!

贴标语的人拼命的跑,巡逻队也在奋力的追赶。老旧的街道坑坑洼洼的不平整,加上路灯昏暗,樊立本一门心思的抓人,没注意,他一脚踩到坑里,被甩出两米开外,他小腿摔骨折了。

住院治疗期间,他巡逻队的队副也被免职了。正所谓铁打的营盘,流动的兵,上峰给他的理由是巡逻队的工作很重要,也很忙,不能一天没有队副,等你伤养好了,工作另有安排......

队副被免职的消息比旋风吹得还快。巡逻队里只有少数几个当兵的去医院看过他,其他人连理他都没有理他,平常的哪些称兄道弟的酒肉朋友更是躲得远远地。

他想托谁办个事,捎信给人家,但人家找各种理由说没有时间,尤其是过去在他手下当兵,唯他命是从的哪些迎逢拍马、自称铁杆小弟的人,更是溜得比谁都快;真是推不过了,来了,就是说几句官话:最近很忙,事多,脱不开身,没几句话,就转身就走了。

还真应了哪句话:曾经是无话不说,现在是无话,不说。

落架的凤凰不如鸡!立本第一次感到了人情的冷暖,世太的悲凉,正应了一句古话:锦上添花小人多,雪中送炭君子少。

回到县城的家里,门口的叫卖声,吵杂声,越让他心烦。他决定回村里静养,董钰也给大老婆交代了及时催孩子上学的事宜,也跟着立本回到了村里。

其实,董钰在于不在家都是无所谓的事。因为,董钰向来只管生,不管养。无论孩子怎样淘气,怎样无法无天的捣蛋,她都视而不见,只一心一意的读书、习字。

这三个小祖宗,立本在家时都不听话,他不在家啦,刚开始几天还差不多,但后来,大老婆越来越管不住了。

老虎不在家,猴子称大王,这句话说得一点没错,但心烦的立本根本不管这些他认为的小事。其实,不教管孩子,古往今来,得到的结果,不,是恶果!是让人追悔莫及的!这是对他没有文化的最大报复,这是他人生的第二大失误;第一大失误是他不该杀了人家全家,劫掠人家的财产,还把人家的闺女掠来做老婆,这样的老婆能和他一条心才奇怪哩!表面上和和睦睦的,客客气气的,但事实上,人家都不知道背地里诅咒他暴死多少回了!这是立本自己在自己身边埋了一个特大隐患,是一个在随时都可能爆发的大隐患,一旦爆发了,这个报复是让他毁灭的报复,这也是对他贪婪本性的最大报复。

回到村里,立本深宅大院的确实安静,加上立本本来就不太跟村上人来往,就是他当官时回村里都没有人来往,更不说现在落魄了。

经常来家里的是武森和立山两个人。武森来要么送补药或者是疗伤接骨的偏方;或者就是送一、两只野兔子,或者抓得斑鸠,或者是河里的鱼虾之类等等营养品;而立山经常来是坐坐,还是不太说话;要么就是问问枪的事,如最新式的枪,怎样才能出枪最快、把枪打得更准等等。

对于武森、立山的到来,董钰依旧是我行我素,读书、习字、喝茶,从不去打扰他们说话。他们也习以为常了,从不去打扰人家。

董钰回到西常村里,依旧要泉水泡茶。她让武森派人每天早上给她从轩辕泉里取一大木桶泉水,供她喝茶用。

偶尔,遇到董钰正在品茶,她也会主动的给这两位各沏一杯茶,只是送到房间里,转身就走了。

平常不善言语的立山,每每端起滚烫的茶水,望着董钰的背影,脸上泛起一丝让人捉摸不透的笑容。

立本拄着拐杖给立山讲解打枪的要领。爬在地上或者借助掩体,或者站立双手举着枪,双手要稳,身体不能有丝毫的颤抖;无论外界的环境影响多大,就是风雨雷电,山崩地裂、洪水猛兽来临,心里始终要没有任何杂念,专心致志,瞄准目标,准星、枪口、目标,三点一线,然后开枪,就能命中目标;差值分毫,谬之千里,要使有一点点颤抖,不能一枪击中目标,反而把自己的位置暴露了,就会被别人一枪毙命,战场上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立山心气更高,他要的是神不知,鬼不觉得让人一命呜呼。他认为,像平常人一样,举枪,把枪放平,瞄准,再开火,这样你要打的目标,早都跑到九霄云外了。

他要求自己掏枪、举枪、瞄准、射击,几秒钟,一气呵成,而且是百发百中的一枪毙命的绝活。

立本听了,摇摇头说,这样的枪法,就是对于自己经常玩枪的人都感到难度很大,都是不可能的事,你还是放弃吧。

但倔强的立山,心里打定的注意,是一定要实现的。他站在院子里,不论刮风下雨,还是骄阳似火,一动不动,举枪,放下,举枪,放下,一练就能练一整天,立本要他歇歇,喝口水再练,他都不肯。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立本的精心指导下,立山的枪法有了大的长进。他终于练成了挺枪的绝活,指哪打哪,弹无虚发,立本很满意。

挺枪就是枪平常夹在胳膊肘下,看到目标,迅速举枪,开火,一枪命中目标。其速度之快,难以想象。

平常立山训练都是以固定的东西为目标,就是靶子是不动的,他确实能百发百中。但日常的目标都是活动的,而且还不停的移动,尤其是人,不但活动的速度快,而且还夹在人群中,机会稍纵即逝,难度更大。

立本要立山平常的训练目标转为以活物为靶子,因为他知道,立山命中死目标,不是他的心思,他要做的人上人、强中强的顶尖手段。为了实现心中的目标,立山整天抱着立本送他的长枪,举起,放下,举起,放下,白天练习,晚上练习,就连睡在床上,都要练习举枪,从不间断。

对于如此刻苦的立本,武森也是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有一天,立山正在院子里练习,立本拄着拐杖从门里出来,顺手扔出去茶杯,对立山喊道:“兄弟,茶杯!”

立山听到喊声,顺着茶杯抛出的声响,立刻调转枪口,迅速开枪,茶杯在空中被击碎了。

立本高兴的表扬立山说:“秒,秒,妙极了,兄弟,功夫不负有心人,你确实练成了百发百中的神枪手了。”

“哥,这都是你的功劳,大恩不言谢,我会感激你一辈子的。但我还觉着不够快,刚才出枪时,手还有点抖,要使遇到跑着的活物,他们更有不稳定的线路,像刚才就打不着,我还要继续练习,你放心吧!”

从那以后,立山练习的时间更长了,更刻苦了。

俗话说是骡子是马,得拉出来溜溜才知道。又一个月过去了,立本想看看立山挺枪技术在活物身上的效果,就约武森一同去外出打猎散心。

传说上古时期,一次特大洪水,在西常村南的荆山河两岸几百亩的良田地上,留下了大大小小的石头,西常村人叫此地东岭上。

东岭上位于西常村的东南方向,沿荆山河两岸有几百亩大小的乱石滩,石头高低突兀,几乎寸草不生,稀疏的、大小不等的柿子树点缀其中,一片萧瑟。

离村子远,平日了少有人去,是野兔、狐狸、蜜獾等野生动物的乐园;有时风声或者远处传来的响声,还会惊起藏在乱石中的野鸡。

高大的柿子树上,落满了乌鸦,稍有风吹草动,乌鸦蜂拥而起,发出凄惨的叫声,更增添了悲凉、幽静的气氛。

他们三人骑着骡子,到东岭上乱石滩里去寻找猎物。他们刚到东岭上,骡子的蹄声就惊动了停留在柿子树上的乌鸦。它们一哄而起,纷纷向远处的柿子树上飞去。

立山见状,立即勒住骡子,迅速提起夹在胳肢窝的长枪,仰面就是两枪,天上纷飞的乌鸦,有两只就掉落下来。

这时,枪声又惊起藏在乱石下的一只野兔子,它敏捷的一蹦一跳、忽左忽右的朝远处奔跑。立山迅速跳下骡子,举枪,开火,野兔子应声倒下。

立山脸上露出少有的笑容,他说:“不说兔子、乌鸦,就是狼、老虎来了,我照样也是一枪让它毙命,哼!”

立本、武森惊讶的张大了嘴巴,同时也为立山惊出了一身冷汗。立山出手如此敏捷,枪法如此出神入化,将来肯定是自己的一个得力帮手,这手段对于别人肯定是一大威胁,对于自己难道不是吗?

为了检验立山的绝活,能适应任何一个复杂的环境。一天,立本和武森,也喊上立山同去山里散心打猎,立本让他在山上奔跑的活物身上演示一下挺枪的绝活。在山上地形复杂,目标隐蔽,若能迅速举枪,一枪毙命,这才真正的是练到家了。

三人进入荆山,翻过蔡坡来到柳沟的柿树园子,正爬到半坡,看到对面的坡面上有一只山羊在向坡顶奔跑,它一会转到树林里,一会钻到藤蔓里,时而仰头站立警觉地张望,若隐若现。

立本就对立山说:“兄弟,看见对面那只山羊了吗,今晚上能吃到这只山羊肉吗?”

“看到了,哥,解决它,分分秒秒的事,你看好,今晚上一准吃了它,你再来点烧酒就更好了,哈哈哈哈......”

立山转身对武森说:“师傅,您跑得快,下去背羊吧,坡陡,您小心点。”

说完,举枪,开火,一气呵成,对面山坡上的那只山羊应声从坡上滚了下去,立本这次是真的服了。

立本这次是真得相信,立山确实练成了,真得练成了挺枪的绝技!他看在眼里,心里确实喜忧各半。喜的是自己添了一个强硬的帮手,忧的是这位帮手——自家兄弟的手段,包括枪法、心思是自己的十倍往上。

自古都是心腹和大患相连,谁人不知,谁人不晓!立山的心性,立本是知道的,面冷心黑,做事绝不留情面,只要你冒犯了他,遇到谁,都不会心慈手软的,现在他让你消失,只是分分秒秒的事了。

战事越来越紧,“二抽一”得到的兵员远远不够用,接着又出台了“三抽二”,到最后就不管年龄大小,是男人都要,更甚者,队伍在村上见男人就抓,老百姓的日子更难了。

柏子家里有一个儿子,叫立书,他又带回来一个,叫立山,立山虽是养子,也算家里的男丁,按乡里的抽丁规定,原来就在“二抽一”的范围,现在都到“三抽二”啦,因此,家里必须出一个兵。

见天,乡里催兵的到家里来问话或者让村里通知到乡上问话,何时能出一个兵。虽然,柏子今天请村上的人吃饭,明天给乡上的送礼,为出兵的事,给上下都使了钱,但抽丁的名额是死的,人情到了,都是在拖延时间,根本不起任何作用,出兵是早晚的事。

立书、立山,手心手背都是肉,谁去都不合适,但家里必须出一个兵。柏子着急的团团转,但无计可施,真是天王爷不在家——六神无主。

立山从小不受大娘的待见,为抽丁的事,大娘一见他就来气,不是他,家里就不会有这样的烦心事。大娘天天指桑骂槐,后院的伙计们心里明白,不敢吭声,立山更是低头不语,一言不发,整天阴沉着脸,他不想给柏子老爹惹事。

立山心里明白,家里有再多的人,但却一个都不多;虽然他是孤单一人,就唯独多他一个。

从小到大,立山受够了大娘的气!现在的樊立山,已不是当年孤苦伶仃、瘦小无助的弱者,他会武术,又有挺枪的绝技,自己的翅膀已经长成,可谓天不怕,地不怕,是一位顶天立地的男子汉。见到老爹为抽丁的事求爷爷告奶奶,立山私下决定出门当兵,出去闯一闯。

为了当兵的事,心思缜密的立山没有听取立本的意见,因为他是当兵的,他肯定说当兵好,因为他的房子、家业,连老婆都是他当兵取得的,他整天在县城吃香的,喝辣的......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他当兵的缘故。

思前想后,立山想起了自己的师傅王武森,见见他,给他说说自己的想法,再听听他的说法。

村里的赌场关门歇业,武森紧闭院门,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在家里没有什么事干,像掉了魂似的整天无精打采。虽然,自己名下有了好多土地,但他哪有经营土地的心情呀!

立山面对着给他开门的武森,着实吓了一跳:头发很长凌乱,胡子也好久没有刮,面色苍白,两目无神。

立山开口问道:“师傅,您身体不舒服,精神怎么这么差?”

武森回道:“没有病,最近总是心情不好,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立山,你的脸色也不好,怎么啦,不是你大娘又......”

“师傅,弟子有心事,今天就是来请教师傅的。”立山说。

“好,好,好,进屋再说。我也正愁没有人坐坐,说说心里话,我还说你这段时间把师傅忘记了,连人影都不见。今儿刚好你来了,咱俩就好好说说话。我让你师娘给咱弄两个菜,家里还有我前几年存的两瓶陈年西凤酒,咱俩今天一醉方休。”

武森的老婆是他在赌场用钱买来得。本来是一个个子高大、手脚麻利、性格开朗,能干活,能做饭,一个勤劳善良,任劳任怨的农村妇女。但由于丈夫好吃懒做,平日里还爱赌博,闲时还喜欢抽两口,赌博场上输了钱,竟把她交给了别人顶账。

老婆的公爹在世时,丈夫还有所畏惧,公爹去世了,婆婆溺爱丈夫,由着他性子来,不几年,老人留下的几亩旱涝保收的水浇地就让丈夫赌输了。丈夫晚上打牌,白天睡觉,从不下地干活,家里仅剩下村南的几亩旱地,全靠老婆干。旱地要使缺水,地里就颗粒无收;家里再没有别的收入,弄得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婆婆、丈夫还埋怨她。这样的苦日子,她都能坚持,好歹能养活自己。

由于丈夫抽大烟,自己没有生养,本来整天受婆婆白眼,公公不在了,母子俩人合伙欺负她。丈夫赌赢了,喝点酒当众羞辱她是不下蛋的母鸡;赌输了,回家来在她身上撒气,打她,把自己十赌九输的理由怪罪于她——不会生孩子,给家庭、给自己带来了厄运。

一天晚上,武森让人叫她,说自己的丈夫在赌场酒喝高了,回不去了,让她把丈夫领回家。

她到赌场才知道,丈夫把家里仅剩的几亩旱地输了!赢家请丈夫喝酒,竟把丈夫喝高了。

她在赌场哭得死去活来,自己唯一的生存指望破灭了。他恳求赢家:自己有力气,能吃苦,这几亩地是自己唯一的收入,请人家饶恕自己的丈夫过错,赌博欠的钱,自己慢慢还,一定还清。

赌场无父子,愿赌服输,赢家怎能同意喃!人家要求她明天中午之前,必需把地契交出来,否则,就要用他家的房子顶账......

她哭得死去活来。但丈夫由于酒精的作用,说出了让她凉透心的话:“我没有后人,留地有什么用,留给谁喃,今日有酒今日醉,管他明日喝凉水,你这不下蛋的母鸡,你不同意交地契,也不愿用房子顶账,干脆用你跟着人家顶账算了。”

她抱着丈夫的腿求他,欠的赌账,自己慢慢还,丈夫推开她。她又转身求赢家,赢家不理她,赢家则要求她丈夫要么现在拿现钱还清赌账,要么明天中午前拿地契,否则,按他丈夫说得,就让她顶账。

她哭得死去活来,但在赌场上的赌徒,有谁管这些事,还嫌不热闹,在旁边煽风点火:男子汉大丈夫,顶天立地,说钉子就是铁,竟让老婆在这里胡来,今后还怎样......

武森着实看不下去了,自己出了钱,还清了欠的赌账。这个女人当众哭着说,是武森替自己还清了赌债,自己就是武森的女人了。

武森当面拒绝了,但这个女人很坚决,原来那个家没有什么可留恋的,决定当天晚上就不回去了。

无耻之极的丈夫还当众向武森讨要喜酒喝,庆幸自己总算把一个丧门星赶出了家门,自己的厄运从此将会消失:今后逢赌会必赢,还能赢来大钱,再娶个黄花大姑娘,今后过锦衣玉食的好生活。

月满则亏,悲极生乐。这个女人那天晚上彻底的看清了原来丈夫的真面目,她痛下决心,转身跟着武森。其实,她是苦尽甘来,真正的幸福生活开始了。

这个女的有力气,也肯出力,不但把家里收拾的干净整洁,亲戚关系也处理的井井有条;而且苦惯了的她,天天下地干活,到地里能顶一个男人干活,村里人都夸武森捡了个宝贝。

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个女人大度开朗,和邻居合得来,还做得一手好饭菜,也知道疼人;最大的喜事是短短的四年时间,又给武森添了两个儿子,武森高兴的合不拢嘴,给大儿子起名单喜,给二儿子起名双喜。

一盘瘦肉,一盘猪耳朵,一盘猪肚,一盘炒鸡蛋,四个硬菜,很快端上桌子,淡淡地香油味和柿子醋味迎面飘来。

望着色香味俱佳的菜,不善言语的立山都开口表扬师娘的手艺。

武森说:“立山,咱师徒俩无话不说,今天儿你来了,我很高兴,咱俩好长时间都没有喝酒了,先陪师傅喝酒,聊天,再说事不迟,咱师徒俩今天一醉方休,来,先喝三个......”

一瓶酒下肚,立山说出了自己想去从军的想法,想听听师傅的看法。

武森借着酒劲,说出了心里话:“咱俩师徒一场,我最欣慰的是你有吃苦的精神,你有常人难以具备的意志力。俗话说,只有走出来的成功,没有等出来的辉煌,你有武艺在身,身手矫健;你有枪法在心,百发百中;你胆大心细,又有文化。因而,在社会上,你是蛟龙,你是猛虎,遇到时机成熟,你能上天,你能入地,你能呼风唤雨,你也能遮风挡雨。你下那么大的苦,练就的武术、枪法,难道就是为了争家里哪点蝇头小利,那就太不合算了。屋里的哪点家长里短的小事不值得你放在心上,村里的庙宇太小,容不下你这尊大佛。天下之大,适逢乱世,是有能耐人的用武之地,你的翅膀硬了(土语,有本事),是时候出去闯一闯了,师傅支持你从军,我敢断言,你只要走出家门,走出西常村,一旦到部队上,飞黄腾达是指日可待的事......”

樊立山从王武森家里回来的第二天,又去拜望了自己心里最敬重的师傅——苏天民,想听听他的意见。

年龄大了的苏天民师傅虽不在教书了,但看书的习惯依旧坚持。

师傅家的门开着,立山轻手轻脚的走进门,就看到坐在屋檐下看书的苏师傅。

他戴着眼镜,坐在小桌前,专心的在看书。小桌上放着茶壶,家里的小花猫卧在桌上打盹。

“师傅,您还在看书,我是樊立山,我来看您了。”樊立山站在院子里,对着苏师傅鞠了一躬,说道。

“是立山呀,快,快,快,快来坐下,现在眼睛不行啦,耳朵也不行啦......”苏师傅摘下眼镜,连忙起身,上前拉住立山的胳膊,让他坐到自己的身边。

苏师傅翻开茶碗,给立山倒了一碗茶,说:“立山,你喝喝,这是霜桑叶茶,这几天我上火了,霜桑叶茶下火很好的。”

“谢谢师傅,谢谢师傅。这茶叶味道很美的,平常我家里上火了,也喝这个茶,下了霜,我爹收拾了好多桑叶,用绳子穿了,就挂在墙上。”立山回道。

简单的寒暄后,立山告诉苏师傅说,现在的情况您都知道,“三抽二”,比过去“二抽一”更紧啦,家家户户为当兵的事犯愁喃。让孩子出门当兵,这在老百姓的心中就是去送死的,村里出去当兵的有几人回来过。但出兵是硬任务,为当兵的事人人愁得没办法。尤其是自己家里的情况,大娘护着大哥,天天在家里指桑骂槐,家里闹得鸡犬不宁。老爹手心手背都是肉,谁都舍不得。自己没有选择,只能去当兵碰碰运气,今天来就是想听听师傅的想法......

苏天民师傅一听,先是一惊,然后说:“立山呀,说良心话,对你的情况,我是很同情的。不过,话说回来,少年苦些是好事。孟夫子说过: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起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就是说,老天给你困难,是对你的历练,激励你的心志,使你的性情坚定,增加你所不具备的能力,使让你看透人心,增强你的洞察力,自古英雄出少年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家里的都是些锅碗瓢盆的小事,村里都是家长里短的琐事,为了私利,都是说不到桌面上,不值一提的鸡毛蒜皮的小事。你现在长大了,该是你施展抱负的时候了,出去闯一闯,是好事,外面的世事大着哩。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得远,才能有出息。当下,国难当头,正是男儿报效国家的时候,从军是好事,也是青年人一展抱负的必由之路。古往今来,咱们民族的精英们都有从小立志从军的决心,如大诗人岑参、辛弃疾、陆游、文天祥,爱国将领岳飞,还有民间流传的、替父从军的奇女子花木兰,大破天门阵的奇女子穆桂英等等,都为国家太平,为老百姓安居乐业,在疆场上舍生忘死的拼杀,而名垂青史。但现在军阀混战,不知道哪家真正是为老百姓谋太平的队伍,你有思想,有抱负,难能可贵,但要认准队伍才行。另外打仗不是儿戏,是要死人的,你真要去从军,一定要给你爹说清楚,你的家庭情况我清楚,偌大一个家,只有他老人家一个真正关心你,让他不要替你操心,你大啦,有能力保护好自己。我知道你会武术,武术在乱世是非常有用处的,也是你强身立命的本钱。圣人说得好,知子莫如父,立山,其实,当年你在学堂个子小,把几个大个子的同学打了时,我就知道你会武术,我当时都看出来了,你不是池中之物:你是龙,有朝一日龙得水,必令江河水倒流;你是虎,有朝一日虎归山,必定血染半边天;你是狮,有朝一日狮回草原,必定气吼山河镇;你是凤,有朝一日凤归巢,必定祥云漫天、艳阳高照。你将来一定会在社会上叱咤风云的......”

苏天民师傅说着,说着,却泪流满面。

他拿出手绢,擦了擦泪,接着说:“‘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这都是古人写得壮词,是向世人展现自己为国尽忠,为民拼命的决心的。‘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成功万古枯’,将军能受到封赏,功在杀人多,这才是事实。说心里话,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谁愿意自己的孩子出门当兵。兵的职责是打仗,但打仗不是过家家,是血淋淋的你死我活,自古征战几人回!”

苏师傅拉着立山的手,边哭边说,立山,好苦命的孩子呀!从小在家没有母爱,家里是叔叔不疼,兄弟不亲,没有人真正关心过他。长大了,又碰到当兵的事,这些个不好的事都朝你一个人身上来喃。虽然自己是师傅,也没能尽到师傅的责任,没能让立山学有所成......

樊立山手里拿着茶杯,只是听着,不停地点头,脸阴得难看。

临走时,苏天民师傅取出二十个银元给他,立山不要。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