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帝刘邦与刘敬同车返回晋阳行宫,请刘敬入座议事,刘敬忙施礼说道:“微臣岂敢。”
刘邦说道:“朕赐你入座,有何不敢?不必拘礼。”
刘敬躬身施礼说道:“谢陛下。”这才跪坐于侍者拿来的蒲垫上。
刘邦问刘敬:“朕知道你熟知匈奴情况,鉴于当前形势,你有何应对匈奴人的良策,可避免两国间再起战事,保我大汉北方边境长期安定?”
刘敬思索片刻答道:“启禀陛下,目前,匈奴军力强大,疆域广阔,全民皆兵,一呼百应,匈奴人自幼生长在马背上,个个善骑射,好争斗,且匈奴人是游牧民族,出没无常,行踪不定,骑兵行动迅速,防不胜防,当前,我朝无论是国力还是兵力皆不宜与之力敌,须巧于应对,施行安抚之策,设法缓和与匈奴的关系,以使我大汉北方疆域维持较为和平安宁的局面。”
刘邦听了颔首说道:“建信侯所言极是。朕经过此次白登山之战,见识了匈奴军队的强大实力,这个冒顿拥有控弦之士三十万之众所言不虚。朕经过再三考虑,也感到当下我朝尚不具备与匈奴人决战的实力,应以和平相处为宜,不知建信侯可有具体策略,令匈奴人与我大汉和平相处,停止袭扰?”
刘敬答道:“禀陛下,微臣近日来一直在考虑此事,已经想出对策,若实行这一办法,可使匈奴人从此停止对我朝边境的侵犯,当前对我大汉最为有利。”
“是何办法?快快讲来。”刘邦听刘敬说已经想出办法,急忙问道。
“只是此法关系到皇室利益,不知当讲不当讲?”刘敬有些犹豫地说道。
“只要是对我大汉有利,便是对皇室有利,建信侯尽管讲来无妨!”刘邦说道。
刘敬迟疑了一下,似是仍然有所顾虑,再对刘邦说道:“微臣说出此法,还望陛下不要动怒。”
汉高帝刘邦摆摆手答应道:“不必顾忌,朕请你来商议国事,就是要悉心听取你的建议,怎会动怒?”
刘敬说道:“谢陛下。当前,匈奴兵力强盛且机动性极强,短期内无法以武力取胜,只可施以安抚之策,与之亲善,令其收敛好战掠夺之本性。”
刘邦点点头说道:“嗯,说得有道理,不过,你这亲善之策是指什么?”
刘敬答道:“陛下想必知道,自春秋以来,各国之间即有以和亲交好的先例。如四百余年之前,晋国为称霸中原,减少与秦国的冲突,意欲与秦国结好,而秦国为增强实力,养精蓄锐,扩张疆土,也不打算继续与强大的邻国晋国为敌,于是,秦穆公主动提出愿意与晋国和亲修好。晋献公正有此意,当即答应秦晋和亲之事,并将自己的女儿伯姬嫁给了秦穆公。晋献公去世后,晋国发生内乱,秦穆公目光长远,为了两国长期和平安定,便扶助晋国公子重耳成为晋国君主,并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晋文公重耳,两国间几十年相安无事,‘秦晋之好’遂成为一段佳话,后人多有效仿。”
“嗯,听你话中之意难道是让朕效仿那秦穆公,晋献公吗?”刘邦听刘敬说到这里,肃然问道。
“微臣正是这个意思,”刘敬见刘邦发问,接着说道:“在下听说那冒顿单于喜好珠宝女色,陛下若是舍得将自己的女儿鲁元公主下嫁给冒顿,再送以丰厚的嫁妆礼物,如此一来,冒顿单于便成为大汉天子的女婿,和亲之后,冒顿还能攻打他的岳丈大人吗?如是,则可长期维持我大汉与匈奴之间的和平局面,避免北方烽烟频起,百姓遭受战乱之苦,朝廷无力承担战争负担之重!”
汉高帝刘邦听刘敬说的是这个主意,当即语塞,抚着颌下胡须沉默片刻,皱起眉头说道:“若是按照你说的这个法子,朕为了边塞一时安宁,竟将自己唯一的嫡女鲁元公主下嫁给远居荒漠野蛮之地的匈奴人为妾,这,这实在是羞辱矣!不过,若能安抚匈奴,保证我朝北方边境不受匈奴人袭扰,百姓安居乐业,这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说到这里,刘邦忍不住长叹一声,对刘敬说道:“唉,你有所不知,只怕是皇后疼爱鲁元公主,将她的女儿视若掌上明珠,断然不会答应矣!”刘邦说着摇摇头,面露难色。
欲知后来之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