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敬见汉高帝刘邦十分为难,忙施礼说道:“陛下恕罪,就当在下未曾提起此事,其实您大可不必忧心,可另想其他办法安抚匈奴人。”
“你何罪之有?难道除了此法还有更好的办法吗!”刘邦摊开两手说道。
朝廷的沛县籍老臣人人皆知,汉高帝刘邦虽是贵为万人之上的天子,傲视群雄,尊贵无比,却因为出身低微,年轻时随性而为,娶吕雉为妻之前,已经与本村相好的曹姓女子未婚有了一个儿子(即刘邦的庶长子齐王刘肥),又加之战争年代刘邦率众起义,在外带兵作战,自从归附起义军首领项梁的队伍离开家乡之后,数年未见发妻吕雉,吕雉不但在家乡沛县侍奉公婆,抚养儿女,艰难度日,撑起了刘家的门面,彭城之战时,吕雉和公公刘太公又被项羽掳去,颠沛流离,饱经磨难,吃过不少苦头,所以刘邦称帝之后,感到对吕雉有所亏欠,唯独不愿招惹的人便是皇后吕雉。
回到长安之后,汉高帝刘邦向皇后吕雉提起与匈奴和亲一事,果不其然,皇后吕雉听说刘邦欲将自己唯一的亲生女儿鲁元公主下嫁给匈奴人冒顿单于,虽然知道这是两国间的外交大事,自己无权公开反对,但内心却是极为不舍,悲痛异常,于是茶饭不思,日夜哭泣。
汉高帝刘邦深知吕后的心情,女儿自出生到如今年方十六岁,与母亲吕后朝夕相处,除了吕雉被项羽掳去软禁两年之外,鲁元公主几乎从未离开过母亲半步。女儿是母亲的心头肉,如今吕雉突然听说要将女儿嫁给数千里之外北方荒原大漠的匈奴人,再无相见之日,定然是心如刀割,痛不欲生。想到此,刘邦也是心绪不宁,寝食难安,整日眉头紧锁,难下决断。
其实,为人之父的刘邦又何尝舍得将自己唯一的女儿远嫁北方蛮荒之地的匈奴呢?
这日,曲逆侯陈平看到汉高帝刘邦连日来为了与匈奴和亲之事愁眉不展,长吁短叹,即便上朝听政也是精神不振,心不在焉,便私下求见刘邦。刘邦正在宫中独自烦愁,听侍者进来禀报说陈平单独求见,心中忽然现出一线亮光,刘邦知道陈平头脑灵活,谋略过人,关键时刻总能想出办法摆脱困境,他若是没有主意,断不会主动入宫求见,于是忙传召陈平进宫。
陈平进了书房,向刘邦施礼说道:“在下陈平拜见陛下!”
刘邦对陈平说道:“免礼。你今日入宫见朕所为何事?”
陈平答道:“在下看到陛下近日为汉匈和亲事宜愁眉紧锁,神不守舍,定是不舍得将鲁元公主嫁与匈奴人冒顿为妾,其实,陛下大可不必忧愁,臣有一法,可为陛下解忧!”
刘邦听了转忧为喜,心想这个陈平果然有了办法,急忙问道:“你有何法可为朕排忧解难?快快讲与朕听听!”
陈平答道:“陛下这几天只顾忧愁焦虑,担心女儿鲁元公主远嫁匈奴受了委屈,却忘了一事。”
汉高帝刘邦不解地问道:“朕忘记了何事?”
陈平答道:“陛下您想,鲁元公主平日里深居后宫,极少出门,即便出宫也是乘坐马车,有护卫跟随,非亲近者不得靠近,因而能见到她的人屈指可数,那个远在几千里之外的匈奴人冒顿恐怕更是连鲁元公主长什么样都不曾听说过......”
刘邦听到这里,感觉陈平话中有话,插话问道:“你说得没错,那又如何?”
陈平接着说道:“所以,陛下可密选宫中长相姣好,年龄相仿的女子,梳妆打扮成公主模样,加以训练,掌握礼仪,然后按照我朝公主的规格备以厚礼和仪仗,嫁往匈奴,如此,即便是神仙老子也难辨真伪!”
刘邦听了陈平这个主意,不禁大喜,连连夸奖道:“好主意,好主意,陈平你小子果然脑袋灵活,诡计多端,朕怎么就没想到这个法子呢,哈哈!”
“谢陛下谬赞,不过是浅薄之计,权且用之。”陈平施礼说道。
刘邦赶紧来到后宫,把陈平的主意告诉了皇后吕雉,吕后听了自然是破涕为笑,心情大好,当即同意了这个办法,并答应亲自主持办理遴选公主人选等事宜。
解决了出嫁公主的难题,于是刘邦任命建信侯刘敬为使者,前往匈奴与冒顿单于商谈和亲罢战事宜。
欲知后来之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