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帝八年(公元前199年),皇帝刘邦看到大汉开国初期,经济落后,物资匮乏,自己作为大汉天子,乘马车出行居然找不到六匹毛色相同的骏马驾车,而丞相和将军更是寒酸,竟以耕牛驾车出行,实在令人汗颜,刘邦决心采取措施,改变这一状况。
这年十二月,汉高帝刘邦颁布诏令,一是要求朝廷简化法律,减少禁令;二是要根据国家的实际需要和民众的承受能力来征收赋税,降低农业税收,实行“十五税一”的政策,以减轻农民的纳税负担;三是核定官吏的俸禄,确保官员的生活水平,以稳定封建统治;四是加强朝廷的开支管理,合理安排财政预算,以保障经济恢复,农业发展,社稷稳定。
为了改变关中人口不足的现状,减少不安定因素,建信侯刘敬向汉高帝刘邦提议,将原来六国诸侯的后裔及当地财主豪绅家族和居民十万余人,迁徙至关中,以繁衍补充人口,促进关中经济发展。
刘邦欣然采纳了刘敬的这一主张,立刻下诏实施,由中原地区向关中大规模迁移人口,刘敬的这一提议对关中的繁荣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同年,汉高帝刘邦深深感念于北方军民为英勇抗击匈奴入侵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返回长安后不久即下诏宣布,凡参加平城和白登山战役,冒死守卫北方边境各城邑的全体汉军士兵,退役后终身免除徭役;今后凡战死的士兵遗体必须放入木柜再送回家乡,当地地方官员要亲自出面迎接战死的士兵遗体,并重新为士兵遗体更衣,换以木棺装殓,然后备齐丧葬用品,有官员在场督葬的情况下,给予战死者庄重安葬。这些举措显著提高了士兵的地位,稳定了军心,鼓舞了士气。
“民以食为天”,汉高帝刘邦始终念念不忘谋臣郦食其当年给自己提出的这一至高无上的治国之策,注重农业发展。汉高帝八年(公元前199年)三月,为鼓励农耕,发展经济,抑制经商,刘邦颁布诏令:一,汉朝商人不得穿绫罗绸缎的服装;二,商人不得持有兵器;三,经商者出行不得骑马和乘坐马车。这就使得商人的地位等同甚至低于耕田的农民,此举极大地调动了汉朝民众致力于发展农耕的积极性,农业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汉高帝九年(公元前198年)岁首,是与匈奴商定汉朝公主出嫁的日子,吕后早就挑选出一位与鲁元公主年龄相仿的漂亮宫女,在礼仪官的悉心调教下,这位女子学会了歌舞弹奏,熟悉了皇室的礼节,按照汉朝公主的规格打扮起来,十分端庄美丽。
这年十月,刘邦任建信侯刘敬为使者,带领数千人的仪仗队和士兵,数十辆马车,满载大批贵重嫁妆,护送汉朝公主前往匈奴与冒顿单于完婚,至此,汉朝与匈奴的战事终于告一段落,换来了六十余年相对和平安定时期。
这一时期,虽然匈奴人多次背信弃义,越过长城大规模进犯汉朝边境,给大汉造成严重损失,怎奈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父子两代皇帝因为国力不足,不愿与匈奴大动干戈,为缓和汉匈之间的紧张关系,避免战争,依然施行和亲政策,每当匈奴新单于继位,汉室便选出一名宗室公主嫁给匈奴人,直至汉高帝刘邦之曾孙,汉景帝之子,西汉第七位皇帝汉武帝刘彻登基称帝(173),汉朝具备了强大的国力,才终于忍无可忍,废止和亲的做法,开始对匈奴人予以毁灭性的打击。此是后话暂且不表。
欲知后来之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注解:
(173)汉初七位皇帝依次为汉高帝刘邦,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惠帝刘盈,少帝刘恭(无谥号),少帝刘弘(无谥号),汉武帝刘彻,但也有人认为太后吕雉扶立的刘恭和刘弘这两位少帝并非汉朝正统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