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17年•江河汇流(夏)
八月中旬,盛夏的松花江,在持续高温下蒸腾着氤氲水汽。
龙江链首次测试成功的喜悦在团队中持续发酵,但江远航深知,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周一清晨,江远航提前来到办公室,却发现王璐已经在那里了,正对着电脑屏幕皱眉。
"出什么事了?"江远航走近,注意到她眼下的淡淡阴影。
王璐抬起头,神色凝重。
"从上周五开始,龙江链的节点参与率从98%暴跌至43%,而且还在持续下降。"
江远航的心猛地一沉。这时,团队成员陆续到来,个个面色凝重。技术主管小李指着大屏幕上的数据:"是老厂区的网络基础设施问题。很多参与节点的老企业用的还是十年前的网络设备,根本承受不了区块链的数据同步压力。"
就在这时,江远航的手机响起。来电显示是市工信局的赵处长。
赵处长的语气很严肃。
"远航啊,有个情况得跟你通报一下。昨天局里开了个会,有些老同志对你们这个项目提出了质疑。认为在现有条件下强行推广区块链技术是不切实际的,建议暂缓实施。"
挂断电话,江远航感到一阵无力。
王璐轻轻碰了碰他的手臂。
"别着急,总会有办法的。"
下午,江远航带着团队来到哈尔滨老工业区最集中的老动力区(2006年与香坊区合并,现为香坊区)。
王璐主动请缨同行,她说自己从小在厂区长大的经历也许能帮上忙。
在一家有着六十年历史的老厂,眼前的景象让众人大吃一惊。网络机房里,锈迹斑斑的交换机和布满灰尘的服务器还在运转,厂长苦笑着说:"这些都是2005年装的设备。厂里效益不好,能维持生产就不错了。"
更让江远航震惊的是,很多老师傅甚至还在用手工记录生产数据。
一位老技术员说:"我们习惯了用笔写,实在不行就用Excel表格。你们那个什么链,太高级了,我们学不会啊。"
王璐却在这时站了出来。
"张师傅,您还记得我吗?我是王璐,王振国的孙女。"
老技术员眯起眼睛,突然笑了。
"是小璐啊!都长这么大了!你爷爷还好吗?"
王璐自然地挽起老师傅的手臂。
"爷爷很好,还经常念叨您呢。张师傅,您可是厂里的技术大拿,当年我爷爷常说,没有您解决不了的问题。"
这番对话打破了僵局。在王璐的牵线下,老师傅们开始愿意交流实际问题。回程的路上,王璐对江远航说:"我爷爷和他们都是老同事,这些人最重情义。你要取得他们的信任,不能只讲技术,更要讲感情。"
江远航望着车窗外飞速掠过的老工业区景象,突然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他太专注于技术本身的先进性,却忽略了使用这些技术的人。
当晚,江远航失眠了。深夜十一点,他意外收到王璐的短信:"我在厂区俱乐部,要不要来看看?也许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灵感。"
江远航来到俱乐部时,发现这里聚集了十几位老船工,都是王璐通过她爷爷请来的。
"孩子,听说你的什么链遇到麻烦了?"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工人开口问道。
江远航将情况娓道来。让他意外的是,这些老工人虽然不懂技术术语,却很快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老工人拍着大腿说:"这不就跟我们当年开新航线一个道理嘛!"船再好,航道没疏浚好,照样搁浅。"
王璐在一旁轻声解释:"老工业区的网络基础设施就是航道,得先疏通好了,新系统才能跑得顺畅。"
这个生动的比喻让江远航茅塞顿开。讨论一直持续到凌晨,老工人们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让江远航感动的是,王璐一直耐心地做着记录,不时用通俗的语言帮助沟通。
离开时,江远航由衷地说:"今晚多亏了你。要不是你,我可能还在钻牛角尖。"
王璐微微一笑。
"其实我很佩服你。你有着最前沿的技术视野,缺的只是对老工业区的了解。而我正好相反。"
月光下,两人的目光交汇,江远航突然有种冲动想抱住她,但最终还是克制住了。
****
第二天,江远航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惊讶的决定:暂停龙江链的全面推广,先开展"新基建+老传统"的试点工程。
"我们要分三步走。"
在项目重启会议上,江远航阐述新方案。王璐则配合着展示精心准备的PPT,她用老工人能理解的比喻解释着技术方案,让在场的老厂长们频频点头。
然而,推广过程并不顺利。一些老企业对改造持怀疑态度,担心投入大见效慢。这时,王璐再次展现出独特作用——她通过爷爷的关系,说服了几家重点企业率先试点。
最让人头疼的是资金问题。基础设施改造需要大量投入,而投资方在看到初步挫折后更加谨慎。
在一次深夜加班后,王璐对江远航说:"我有一个想法。为什么不尝试产融结合的模式?让银行和保险公司也作为节点加入区块链,这样既能解决资金问题,又能增强系统可靠性。"
这个创新想法让江远航眼前一亮。更让他惊喜的是,王璐主动请缨去对接金融机构。
"我大学辅修过金融,也许能帮上忙。"
在王璐的努力下,很快就有银行表达了兴趣。然而,就在融资谈判进入关键阶段时,新的挑战又出现了。
****
一周后,江远航接到紧急电话:试点企业之一的老电机厂在设备改造过程中,意外发现地下埋藏着大量苏联时期的老电缆,这些电缆仍然带电,严重影响了施工进度。
老厂长无奈地说:"这种情况在老工业区很常见。五十年代的图纸不全,谁也不知道地下还埋着什么。"
现场工程师建议使用昂贵的进口探测设备,但需要额外预算和时间。就在江远航为难之际,王璐提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解决方案。
她说:"让我试试吧。我认识几位退休的老电工,他们也许有办法。"
几位年逾七旬的老电工被请到现场。令人惊讶的是,他们带着最传统的探测工具,甚至还有用铁丝自制的探针,很快就摸清了地下电缆的走向。
一位老师傅解释道:"这些老电缆的排布是有规律的。当年苏联专家教的时候,我们就记住了。"
在老师傅的指导下,团队不仅顺利避开了老电缆,还想出了一个大胆的主意:将这些老电缆改造为区块链节点的接地装置,利用其良好的导电性能增强系统稳定性。
这个意外之喜让团队士气大振。
王璐更是突发奇想。
"既然老电缆还能用,说明当年的工程质量过硬。我们何不把这个作为卖点,告诉投资方:老工业基地的基础比想象中更扎实?"
在她的建议下,团队制作了一份特别的推介材料,重点突出了老工业区的独特优势。这份材料在接下来的融资谈判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
随着试点工作的深入推进,龙江链开始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最让人惊喜的是,很多老企业在参与过程中,不仅解决了网络基础设施问题,还发现了新的发展机遇。
龙江链项目在经历了技术突破和体制风波后,迎来了最终测试的日子。这次测试将模拟全线通航的真实场景,结果将决定这个东北老工业基地数字化转型标杆项目的命运。
凌晨四点,天刚蒙蒙亮。哈尔滨船舶集团的码头上已经灯火通明。三艘不同类型的试验船——现代化的"新智号"、九十年代改装的"奋进号",还有一艘完全保留传统操作方式的"老东风号"。
正在进行最后的准备。
江远航在晨会上对全体成员说:"这次我们要证明的不仅是技术,更是一种理念。数字化转型不是要抛弃传统,而是要让老经验焕发新生命。"
林晓梅带着老船工顾问团早早来到现场。老人们今天特意穿上了崭新的工装,胸前的奖章擦得锃亮。
林晓梅对技术人员说:"孩子们,今天你们是主角,我们给你们当后盾。"
测试在朝阳初升时正式开始。三艘船沿着松花江主航道向上游驶去,每艘船都装载着不同类型的货物,模拟真实航运场景。
初始阶段一切顺利。龙江链系统实时显示着三艘船的位置、状态和货物信息,区块链节点同步稳定。
观摩区里,来自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的专家们频频点头。
然而,就在船队即将到达第一个关键测试点——松花江大桥时,意外发生了。
气象部门突然发布雷电黄色预警。原本晴朗的天空迅速被乌云覆盖,江面上刮起大风,浪涛开始翻涌。
"测试是否暂停?"现场指挥请示。
江远航看向林晓梅。老船工们已经聚在一起,对着天空和江面指指点点。
林晓梅果断地说:"不要停!真正的航运哪能挑天气?这正是考验系统的好机会!"
她转身对老船工们说:"老兄弟们,该咱们上场了!"
令人震撼的一幕出现了:平均年龄超过七十岁的老船工们迅速分成三组,登上了护航快艇,每艘快艇跟随一艘试验船。他们不用任何现代设备,仅凭观察水面波纹、风向和云层变化,就开始通过无线电发出指令:
"新智号注意,右舷30度方向有漩涡群!" "奋进号减速,前方有漂浮物!" "老东风号改变航向,避开主流区!"
更令人惊讶的是,龙江链系统开始自动学习这些经验判断,并将之转化为数字指令。区块链上的智能合约实时更新,为每艘船提供最安全的航行方案。
观摩席上一位专家惊叹。
"太神奇了!这是人工智能与人类智慧的完美结合!"
然而考验才刚刚开始。随着风暴加剧,更大的危机出现了。
松花江上游的水库因突然的强降雨开始泄洪,水位急速上涨,江流变得湍急异常。更糟糕的是,强雷电导致沿岸电网出现故障,多个区块链节点失去电力供应。
技术人员焦急地报告:"系统节点同步率下降到65%!再这样下去,共识机制要崩溃了!"
就在这危急关头,老船工李师傅突然说:"快!启用应急方案!"
只见三艘试验船同时改变航向,向一处看似普通的江湾驶去。令人惊讶的是,这里的水流相对平缓,风力也较小。
李师傅解释:"这里是老码头遗址,1958年建过临时码头,水下有基础结构,所以水流较缓。"
更神奇的是,当他们驶入这个区域时,区块链节点的同步率开始回升!
"怎么回事?"江远航惊讶地问。
小张兴奋地报告:"这里有一条1972年埋设的军用通讯光缆!虽然早已废弃,但它的金属屏蔽层成了天然的电磁屏障,增强了我们的信号传输!"
传统经验与现代技术,在这个暴风雨的江面上完美融合。
最终考验接踵而至。监测系统发现"奋进号"的发动机温度异常升高,但自动诊断系统无法确定故障原因。
"让我看看。"
老船工王师傅仔细观察着数据传输屏上的曲线。
"这是水泵叶轮损坏的典型特征。1958年,我在同样的船上遇到过一模一样的情况。"
技术人员立即远程检查,果然发现冷却水泵的叶轮出现了裂纹!
但新的问题来了:在如此恶劣的天气下,如何完成这个精细的维修?
就在这时,龙江链系统展示出了最令人惊叹的功能。通过增强现实技术,维修指南直接投射到船员的防护面罩上,每个步骤都有三维动画演示。同时,区块链智能合约自动生成了最优维修方案,连需要的工具和零件都提前准备好了。
"老经验+新技术=无敌!"一位年轻船员兴奋地喊道。
在老船工的指导和系统的辅助下,维修工作仅用了平时三分之一的时间就完成了。
傍晚时分,暴风雨渐渐停歇。夕阳穿透云层,在江面上洒下万道金光。三艘试验船圆满完成所有测试项目,顺利返航。
码头上,掌声如雷。专家们纷纷起立,为这个跨越三代人的创新团队喝彩。
国家发改委的代表激动地说:"今天我看到了中国创新的最佳范例!不是简单照搬国外技术,而是扎根中国大地、解决中国问题的真创新!"
交通运输部的专家补充道:"更可贵的是,这个项目探索出了一条老工业基地数字化转型的新路径——尊重传统、立足实际、大胆创新!"
最让人动容的时刻出现在晚霞满天的时分。老船工们集体走上主席台,林晓梅作为代表发言:
"同志们,今天站在这里,我想起了六十年前的一天。那时我还是个学徒工,跟着师父在松花江上跑船。那天也下了大雨,师父指着江面对我说:'晓梅啊,你看这江水,遇到礁石就绕过去,遇到悬崖就跳下去,从来不停下前进的脚步。咱们搞工业建设,也要有这股劲头!'"
她眼中闪着泪光:"百年过去了,松花江还在流淌,工业建设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改变的只是形式,不变的是那股永不停歇的精神!今天,我看到了这种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
全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
几天后的一个清晨,江远航被紧急电话吵醒:松花江上游突发污染事件,多家水厂被迫停止取水。由于缺乏完整的流域数据,环保部门难以快速定位污染源。
危急关头,龙江链项目组主动请缨。在获得特别授权后,团队迅速启动应急机制。王璐带领技术小组,首次实现了全流域数据的实时共享和协同分析。
"通过区块链节点追溯,污染源定位时间从原来的平均6小时缩短到23分钟!"应急指挥中心里,环保部门负责人难以置信地看着分析结果。
更让人惊喜的是,在数据共享过程中,各企业发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好处。一家化工厂共享了废水处理数据后,获得了上游企业提供的水质预警数据,从而避免了停产损失。
这次突发事件成了最好的"广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主动要求加入数据共享体系。更重要的是,政府部门也看到了数据共享的实际价值,开始转变态度。
在随后召开的专题会议上,赵处长宣布:"市里决定以龙江链为基础,打造松花江流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我们将出台专项政策,支持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
****
随着政策瓶颈的突破,龙江链项目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但江远航发现,王璐最近总是神神秘秘的,经常一个人加班到很晚。
"你最近在忙什么?"一天下班后,江远航忍不住问道。
王璐神秘地笑笑:"在准备一个惊喜。等成功了再告诉你。"
这个回答让江远航更加好奇,但也只好按捺住疑问。直到一周后,王璐兴奋地拉着他来到实验室。
"看!"
她指着屏幕上的系统界面。
"这是我开发的'数字师徒'平台。利用AR技术,让老工人能够将自己的经验可视化地传授给年轻人。"
江远航被深深震撼了。这个系统不仅技术精湛,更重要的是,它完美地融合了传统智慧和现代技术。
"你是怎么想到的?"他惊叹地问。
王璐的脸微微泛红。
"还记得那次我们去老厂区,看到老师傅手把手教徒弟的场景吗?我当时就在想,能不能把这种传承方式数字化......"
他看着王璐,突然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创新——不是技术的堆砌,而是让技术为人服务,让传统在现代重生。
****
八月底,龙江链项目迎来了标志性时刻。在平台上线仪式上,江远航站在全新的"数字航道指挥中心"里,望着大屏幕上繁忙的江面。如今,整个松花江航道都已经接入了龙江链系统,船舶通行效率提高了40%,事故率下降了60%。
更让人欣慰的是,在老船工们的建议下,团队开发了"数字师傅"系统,将老船工的经验通过AI技术传授给年轻船员。这套系统现在已经推广到全国多个内河航道。
"江总,马厅长找您。"秘书的声音从通话器里传来。
马处长,如今已经是省工信厅副厅长。但他今天不是来检查工作的,而是带来了一个特殊礼物——一套泛黄的航行日志。
"这是从档案馆找到的,"马处长说,"你外祖父留下的完整航行记录。省里决定把它数字化,纳入龙江链的知识库。"
江远航轻轻抚摸着那些已经褪色的字迹,仿佛触摸到了一段鲜活的历史。他知道,这只是开始。龙江链的经验正在推广到黑龙江、乌苏里江......整个东北的水系都将被数字技术唤醒,老工业基地的血脉正在重新奔腾。
在启动仪式上,江远航做了简短而精彩的演讲。最后,他出人意料地转向王璐。
"这个项目的成功,离不开一个特别的人。她不仅带来了技术的创新,更带来了人心的凝聚。"
他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王璐,谢谢你这些日子的陪伴和支持。我想问你......"
话未说完,王璐突然打断他,眼中闪着狡黠的光。
她转向台下。
"其实,我今天也准备了一个惊喜。"
大屏幕上突然播放起一段视频,是全国各地老工业基地的同行们发来的祝福。原来,在王璐的牵线下,龙江链已经与多个老工业基地建立了合作关系。
视频播放完毕,王璐才转向江远航,眼中含着泪光。
"你刚才想问我什么?"
全场响起善意的笑声。江远航也笑了。
在雷鸣般的掌声中,王璐用力点头,泪水终于滑落。
王璐轻声说:"你知道吗?我最大的愿望就是看到老工业基地重新焕发生机。现在,这个愿望正在实现。"
江远航握紧她的手:"这才刚刚开始。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
****
傍晚,江远航陪着母亲再次来到江边。春江水上,百舸争流。每艘船都装载着龙江链终端,在数字航道的指引下安全航行。
江远航指着江面。
"妈,您看,外公他们的经验,现在每时每刻都在守护着这条大江。"
林晓梅望着夕阳下的江面,泪水终于滑落。
"你外祖父他们那代人,用一辈子的经验征服了这条江。你们这代人,用科技让这条江变得更好。这就是传承吧。"
远处,一艘货轮拉响汽笛,如同在回应这句话。江面上,区块链节点闪烁的光芒与航标灯的灯光交相辉映,仿佛一条数字与现实交织的河流,奔向远方。
第二天,项目组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来自全国各地老工业基地的贺信,那些曾经共和国工业的长子们,纷纷发来祝贺和学习邀请。
更令人惊喜的是,国家智能制造专项办公室决定将"龙江链"模式列为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标杆案例,向全国推广。
站在新的起点上,江远航没有停下脚步。他立即着手筹备"工业遗产数字化保护中心",计划系统性地收集、整理、数字化保存老工业基地的宝贵经验。
他在项目启动会上说:"我们要建立一座数字长城,不是用砖石,而是用数据和精神铸就的长城。保护的是记忆,传承的是精神,开创的是未来!"
夏夜的风吹过松花江面,泛起粼粼波光。江岸上,老工业基地的灯火依次亮起,与满天星斗交相辉映。
江水奔流,不舍昼夜。如同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永远向前,永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