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去年夏天,这“落榜秀才”借住在这“归来园”里,复习考试,诗、书、礼、易,各门功课似有突飞猛进。到了秋闱(wéi)京师会考,崇祯皇帝亲自出题。他一人进京赶考,也是命中的定数,这“落榜秀才”不再落榜,而是一举胜出,考了个第三名探花郎!只可惜他没有当官的命,就在发榜当天,他高兴过了头,在京师的客栈里买了三瓶“二锅头”烈性酒,外加一盘炒花生,一个人在客房里喝到了半夜。也是因为年纪大了一些,他当晚就喝死了!知道的人,无不为他扼腕叹息。
他一人进京赶考,客死异乡,无人知晓他家住何处,家中尚有何人。好心人出了些钱,将这没命的探花郎,抬到西山的荒地里,草草掩埋了事。他一缕游魂飘飘忽忽,南归吴中。他原本无家无室,因此他的鬼魂无处安身,只好栖身在这“归来园”里。
由于这探花郎的名气太大,不多久,一群与他经历相似的读书人的冤魂——“斯文鬼”们,都聚集到这归来园来。他们不再受功名所累,无需再读那些八股文章,便夜夜切磋诗词,日日讲经论道,过得倒也十分逍遥!
今夜元宵佳节,这一帮“斯文鬼”们也备了酒菜,写好了灯谜,准备在园中闹元宵,岂料常开怀带着一家子来这里赏灯猜谜,破坏了他们的雅兴,心中有说不出的懊恼。不知哪一个鬼提议,他们自己闹不成元宵,不如拿常开怀一家来寻开心,闹得他一家也过不好这个元宵佳节,他们也算是“闹元宵”了。他们见蘧玉凤长得美貌飘逸,就有意要折腾她。当常有邻让蘧玉凤猜灯谜的时候,他们就暗中挪动灯谜,让蘧玉凤在小孩面前出丑。
这探花郎也曾请常开怀看过病,因此也算是熟人了。可当他听常开怀说出“我与列位无冤无仇,不忍加害,你等还不速速离去”这样不客气的话时,不由得勃然大怒,道:“常太医,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可听你说出的话,就像一个无德小人!我们要是不离去,你要如何加害我们?”
“哈哈哈!”群鬼们大笑道,“我等已经为鬼,看你还能如何加害我们!”
听了这话,常开怀意识到,这是一帮有学问的“斯文鬼”,而探花郎生前他也认识,对待他们,不能像对待一般的恶鬼那样对待。他意识到,他刚才的话过于粗鲁了。于是,他改口道:“洛秀才,刚才我常某人说话多有冒犯,这里给你们赔不是了!你们要是还活着,不说位列三公,也定是一方父母。且说今天的事,我常某人要到你们的衙门去,状告一帮无赖,侵占我租来的园子,你们当如何主持公道?”
探花郎听常开怀这次说的话还算有理,便一时无话。这帮鬼当中,有一个“高才鬼”,心中不服。只听他冷笑一声,道:“哼!姓常的,我等是一帮读书人的鬼,并非无赖,你到衙门去告,有何证据?我要是大老爷,就赏你一顿棍棒,将你当作诬告好人的无赖,赶将出去!”
常开怀道:“我刚才只是打个比方,无意将各位比作无赖。我也不想把话扯远了。这位兄台也是读书之人。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请各位谨记孔夫子的教诲,做个君子,速速离开这园子。”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高才鬼怒道,“姓常的,我敬你时,叫你一声‘太医’。说得难听一些,你就是一个江湖郎中、江湖骗子而已!你有什么资格来跟我们这些圣人的门徒来谈论圣人!”
“哈哈!”常开怀笑道,“我常某虽非孔氏门中人,但还是敬重孔夫子的。我奉劝各位,还是听孔夫子一劝:‘恭近于礼,远耻辱也。’早早离开我这园子,省得自取其辱!”
探花郎见他们占了人家的园中,原本心中有愧,但听常开怀竟然用孔夫子的话,来教训他们这些自视为孔门高徒的读书人,不由得心中大怒,道:“子曰:‘色厉而内荏(rěn),譬(pì)诸小人!其犹穿窬(yú)之盗也与(yú)!’‘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他这一通‘之乎者也’地引用孔夫子的话,大意就是告诉这些“斯文鬼”们:这姓常就是一个外强中干的强盗,不要再跟他废话了,上啊,揍他!
这些“斯文鬼”们听到了探花郎的“号令”,再也顾不得“君子动口不动手”的斯文古训了,他们一起出手,各使出各的神通,刮起一阵阴风来,将园中灯笼的悬挂线全部刮断,然后将所有的灯笼都刮起到半空中,一起朝常开怀那边砸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