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运河阳光的头像

运河阳光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8/19
分享
《京东往事(第二部)》连载

第一百八十四章 临时工vs正式工(一)

谢军到设备科之前,厂团委和工会举行了一次趣味运动会,比如慢骑自行车,谁骑车慢且不会中间下车者胜;还有就是手举乒乓球拍,上面放一个乒乓球,能快速到达终点而球不落地者胜,诸如此类。那次比赛上,谢军见到了郑景龙,彼时身材细高刀条脸儿的郑景龙满脸通红,浓密的半寸长的头发竖立着,好像过于紧张的脸色,又好像赛前刚喝过酒一般。后来谢军和他同在一个办公室,谢军便问他那天是不是真的喝酒了,郑景龙笑着说,“没有!怎么可能喝酒呢?第一我不会喝酒,半瓶啤酒就晕菜了;第二那是上午,谁一大早起来就喝酒?我们家就我老父亲还可以,能喝上二两三两的;我是不行的,白酒一口不喝,不刚说了嘛,半瓶啤酒就晕菜!你说我那天脸红啊,可能吧,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有时便觉得这张脸红红热热的,真是奇怪了。”

郑景龙是承德来到这个厂做临时工的,因为这个厂的环境的缘故,本地人少有来这里做临时工的,所以厂里就专门从偏远地区招聘临时工,那些地方常常是很贫穷的,一年到头付出再多辛苦也只是换得几顿饱饭吃,有的村男子娶不上媳妇,什么原因?穷呗!哪家姑娘愿意嫁给只能勉强吃饱饭的主儿?这些地方招聘来的临时工,肯吃苦,因为这里的月收入或许能赶上他们家一年的收入;几乎听不到他们抱怨,与老家干农活儿相比,这里的活儿应该是轻松的,就是累也累不到哪里去!对于这些临时工来说,京城煤建厂虽非“天堂”,但能到这里做临时工,他们已然很知足了,哪里来的抱怨?干上一两年,将家里的房子翻盖一下,就可以娶媳妇进门了。市府有关部门鉴于煤建系统的实际情况,同意每年给公司几个名额,由临时工转成正式工,以鼓励那些工作踏实表现优异的临时工。这招很管用,那些干了几年有资格农转非的临时工纷纷跃跃欲试,那郑景龙便是其中之一。科长赵旭光对这个人也很赏识、照顾,在农转非的问题上帮了郑景龙不少忙,向劳资科推荐,劳资科那边主张按规定要农转非的名额有限,最先考虑的一线的临时工,而非在设备科办公室做文员的郑景龙一样的二线临时工。为此,赵旭光和劳资科掰扯儿,和劳资科的关系闹到了僵持的程度,最后,赵旭光找到了厂长霍春杰,希望他能支持自己。在赵旭光的极力争取下,这个名额最终给争取了过来。郑景龙于是整天价喜上眉梢,乐滋滋地脚上踩了弹簧一样地干活儿,任劳任怨。

谢军在到兰州金城大学读书的第二年暑假,一天晚上,京东县法院的院长熊振铎和院办李主任大驾光临新屯村的谢明坤的家,气宇轩昂中带着关切。突然的来往令谢明坤不知所措,倒是熊院长宗气十足地笑问道,“老谢啊,你知道我们深夜来访,所为何来?”谢明坤犹豫了一下道,“熊院长,我就实话实说了,最近听说有农转非的信儿,是不是……”院办李主任笑说道,“老谢哪,你还真成!你家属的农转非问题,解决了,熊院长想第一时间,把这个喜讯告诉你!”只听熊院长平静地说道,“你们够条件的家属农转非了,我想第一时间告诉你!希望在工作中,你们少一些后顾之忧。”停了一会儿,熊院长继续道,“再者,既然农转非了,我们还在考虑帮助你们解决住房问题。这件事由张副院长主办,争取在一年之内,解决你们这批农转非的中层领导的住房问题!我先透露给你,先不要广而告之哟!”那个晚上,谢明坤没有睡好觉。在那个城乡差别巨大的时代,很少有青壮年农民身份者不希望成为居民身份的,这在谢明坤如此,那辗转于承德农村、与京城煤建厂之间的郑景龙又何尝不是这样!

人对美好生活的想往和憧憬,是那么自然而生动。那即将由外地农民临时工身份,转而成为京城居民身份的郑景龙也是如此,他心中或许还在想,在成为这个厂正式工之后,他或许还能分上一套房子,哪怕是厂区西面,临近铁道的平房宿舍的平房也好啊,到时候将老婆孩子接了来……

谢军来到设备科办公室的第二天上午时候,郑景龙和熊春雷都出去了,屋里就只有谢军和刘淑文。这时却见她抬起头,敛容低声对谢军道,“小谢,你知道嘛,郑景龙是临时工!”谢军回答知道,刘淑文继续低声道,“这么大一个厂,用一个临时工坐办公室的,就咱们设备科一个!也不知道科长看上他哪点儿了?”

从招聘临时工来厂工作的初衷来看,他们确实是来做体力劳动的,像郑景龙这样大咧咧做办公室工作的,设备科算了破例了。新近到一个新部门,谢军不便瞎议论,但那时他以为刘淑文等职工确是有些另眼看待郑景龙的。郑景龙是临时工也没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临时工又怎么了,还不是和我们一样的工作?

理虽如此,但事实上临时工的地位、待遇什么的确实不如正式工,他们须老老实实听从调派,在管理者心中,临时工应该是任劳任怨心平气和的。如果临时工实在不令管理者满意,那最终结果是会被开除掉的。临时工对此是清楚的,因此他们心中确有一种认识,一种对于同劳而不同酬的抱怨。但他们大多又知道,这世界上不公平的事太多,有的人就生在京城里,有的人则生在了穷乡僻壤;有人生来就锦衣玉食,而有人生下来就缺衣少食;有的人天生来就聪明,稍加点拨就能心领神会,而有的人,则刚好相反,百八十字的课文,背半宿还是磕磕巴巴地背不下来……这就差距,这种差距你找谁说理去?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