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运河阳光的头像

运河阳光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8/19
分享
《京东往事(第二部)》连载

第一百八十五章 临时工vs正式工(二)

临时工和正式工是有着或大或小的隔阂的,这种隔阂源自待遇的不公,来自心里的落差,而临时工们会相互劝慰,用乐天知命的态度对待眼前的生活。辛辛苦苦从家乡,偏僻的一隅之地,来到繁华的京城,薪酬又大大高于他们在家乡的劳动所得,因此他们似乎在这种矛盾的心理中工作、生活。辛辛苦苦从家乡来到京城,他们大多选择安于现状,开始时他们或许有游子的“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孤独感,但他们身边的工友大多都有同样的经历,于是他们会相互借鉴、鼓励,希冀着生活能慢慢好起来。郑景龙却是他们中较为的特殊一员,看似单薄的身体,其貌不扬的外表,任谁也没想到,他能让掌管着一百几十号人的设备科科长赵旭光发现,这大约是机缘巧合,郑景龙的善于动笔的才能,被赵旭光发现了,他于是很轻松地被科长赵旭光调到了只有正式工才能进入的办公室。

那个时代有着巨大的城乡差别,同时也有着正式工和临时工的区别。正式工虽非个个耀武扬威,但相对于临时工而言,他们有着不小的优越感,与临时工相比,他们工作相对轻松,而工资奖金又常常高于他们。正式工们大多想说即说,少有顾虑,虽然文件一个接一个的传达下来,实行合同制,实行厂长负责制,实行聘用制,可说到辞退正式工,使其失业,那怕是极难办到的,除非个别人触犯了法律。那时中国的企业竟是一个大杂烩,职工的工作、生活、养老、生病等等,企业极少有不过问的;即便是企业不愿意过问,那职工本人也不会放过它,非要从企业得到或多或少的“帮助”不可。职工的家庭、子女问题,企业要担起责任,例如这个厂就有自己的托儿所、医务室等,没有这些配套设施,职工的后顾之忧就不能解决,工作就会不踏实甚或受到影响。话又说回来了,虽然企业为职工做了这许多,职工却常常是不买账的,十件事有一件不合心意,有的职工就会发牢骚,骂这个、骂那个,仿佛一个被惯坏了的小孩子,平时要什么给什么,习惯了,偶尔有一次违了他的心意,他便大喊大叫大哭大闹。其实说到底还是“习惯”使然,再就是缺乏危机感,多年来企业吃的“计划饭”和“垄断饭”,缺少市场竞争,利润一年比一年好,职工躺着都能挣工资。可是,1990年代中早期,市场经济已经呼之欲出,企业缺少了“计划饭”,而“竞争饭”好吃吗?谁也不知道,这个厂的正式工们显然还陶醉于老企业的大锅饭中不能自拔,还在幻想着企业福利分房的等美好憧憬中。在谢军来到这个厂后,还真就赶上福利分房,而一个做厂办公区那个五十岁上下的老职工,因为每天都要用墩布擦拭地面,从而赢得了“爱厂如家”的美誉,他也因此而分到了一套两居室住房。这是一件在当时来说都是很奇葩的事件,但这在当时的京城煤建厂,是切切实实发生了的。而郑景龙正是一个希望得到转正机会的一名临时工,这件事使他更加希望着赶快成为一名正式工。

可能是家乡多风沙的缘故吧,郑景龙脸上的肤色黝黑而略显粗糙,他的眼眶又是约略凹进去一点儿的;他的刀条脸的左半边有两条明显的沟槽,一条由颧骨处直通到嘴角,另一条与之平行的排列在外侧,一笑之下,那两道沟槽便愈加地明显;而第二条沟槽的上端略微凹进去一些,那便是郑景龙的酒窝儿,即便是敛容时它也仍然在那里。

郑景龙也确实爱笑,平时无论对谁都是不笑不说话。他人很瘦,身体的线条同他脸上的一样明显,瘦直的双腿支撑着他的身躯——细细的腰,窄窄的肩,细长的脖颈,仿佛鲁迅先生笔下的豆腐西施:一双细脚伶仃的圆规模样。他依着朴素而整洁,长日里总是一件洗的有些发黄了的草绿色上衣,一条黑裤子,秋天跟冬天的穿着相仿,只是冬天外面多了一件绿大衣。郑景龙大约是高中毕业,起先引起赵旭光对他注意的是他的字,他在黑板上的板报,花花绿绿,煞是好看,那其中的字系正楷,让学理工科的赵旭光一看之下便眼前一亮。之后赵旭光便试着让郑景龙写一些个人总结之类的材料,告诉过大致提纲之后,一篇两千字上下的个人总结,第二天便放在了赵旭光的案头。在偌大的京城煤建厂,具备写作能力的有党办主任与厂办主任,余者写些八百字上下的短文尚可,一旦超过千字,写作者常常没了信心,不知该从何处下笔;而这个承德偏僻乡村来的瘦高个子,就有这种驾驭几千字稿件的能力,这让赵旭光登时对他产生了好感。赵旭光每年尤其是年末的时候,要开各种会,甚至公司相关部门召集的会议他也要参会并发言,厂内的中层会就更不必说,或长或短的发言稿让这位理工科出身的科长甚为发愁,而有了郑景龙,赵旭光可以放心地睡觉了。放眼考量设备科的一百几十号人,能写文章的还真就没有一个,那些班组长可以跟你聊天,表述他的想法,可你叫他写出来,他便红脖子胀脸地推拒了。

虽然不少人对本该在一线岗位上的临时工郑景龙,出现在了设备科办公室里明确表示了不满,认为科长赵旭光不该这么使用临时工,如果每个部门都找理由这么使用临时工,那这个厂不成了临时工的天下啦。而赵旭光对于自己认准了的理儿常常坚持到底的,劳资科放出话来道,既然我们说不动你设备科,那这个叫郑景龙的临时工的工资你们自己想办法,我们劳资科只负责给一线的临时工发工资。然而,这也没能难住赵旭光,他把郑景龙的工资奖金等记在了正达工贸公司名下,那是设备科对外创收的自收自支的实体,郑景龙于是立足于设备科的办公室里。赵旭光在郑景龙转正的问题上也是下足了功夫,在这个问题上,同样是劳资科明确表示反对,因为无论是公司还是市府有关部门,明确要求转正的临时工须是一线的职工,而郑景龙所从事的是二线的活儿,这样的人不符合转正条件!即使我们这里通过了,公司那边也难说;公司那边勉强过了,市府有关部门那里审核关能过了?赵科长您这是一厢情愿、异想天开,不是我们劳资科不同意,是这个郑景龙不符合转正条件!较真儿到了这里,赵旭光找到了厂长霍春杰,陈述了郑景龙这个临时工的种种好处,最后霍厂长点头同意了赵旭光的请求,而劳资科也便勉强通过,但他们提醒赵旭光,公司关、市府有关审核部门关能不能过,就不是你我能左右得的了。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