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锁钥的头像

张锁钥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7/23
分享
《生存边缘》连载

第一百零六章

现在我们来深度分析一下王微安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皮浪·科西加需要她这样的人。隔山跨海,一个意大利人仅仅因为先是读了一个姑娘写的两篇论文,然后见了她本人,与她谈了一次话,就认为她是他需要的人,为什么?无需讳言,答案肯定不是因为别人力荐了这个姑娘。力荐只能促成见面,并不能决定去留。

回顾历史,公元前三六二年,秦孝公继位后,商鞅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的引荐见到了秦孝公,最后能使商鞅留在秦国辅佐秦孝公实行变法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景监的引荐吗?不,是因为商鞅对秦孝公大谈特谈的富国强兵之道;公元前二零六年,萧何月下追韩信,把韩信推荐给汉王刘邦,最后刘邦登坛拜韩信为大将军,是因为萧何的力荐吗?不,是因为韩信的军事才能。

综上所述,我们很容易回答这个问题了:为什么皮浪·科西加需要王微安?答案非常明确:因为思想。

什么叫思想?在汉语词典里,是这样解释的:(一)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思想的内容为社会制度的性质和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在阶级社会中,思想具有明显的阶级性;(二)念头;想法;(三)思量。

毋庸置疑,思想具有前瞻性,能超越时代的局限,跨越历史的长河,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而一直生生不息、贯穿古今,这样的思想我们称之为真理。而用真理指导现世生活,人们的言行举止与道德风貌符合真理的准绳,人类社会就会太平安康、繁荣昌盛。

那么,王微安有什么样的思想呢?这就要看王微安是一个怎样的人了。从故事的一开始,我们就知道王微安是一个孤儿。那么王微安自己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呢?王微安当然知道自己的双亲过早地去世了,她成了一个孤儿;王微安也知道孤儿意味着什么,但她并没有刻意地把孤儿带来的一切现实处境的困难与不易无限地放大。也就是说,作为一个被普遍认为举目无亲、孤苦伶仃、无依无靠、形单影只的孤儿,王微安不是一个习惯于沉浸在悲哀与不幸中,只知道一味地自怨自艾、唉声叹气地感受痛苦的人。她是一个能做到坦然地接受现实,而不怨天尤人的人。这一点,从王微安如何塑造自我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得一清二楚。

那么,现在,我们又要问了,是什么原因让王微安从不抱怨呢?原因有二:其一,王微安习惯于辩证地看待问题,也就是张之琛引用的老子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这种观点。孤儿固然无依无靠,孤儿也固然举目无亲,但是无依无靠与举目无亲的反面则是绝对的自由与绝对的自立,没有人给予你爱与援助,也就意味着没有人有资格横加干涉你的任何事情,在一个绝对孤立与自由的生存环境中,你要一个人决定你这一生要走的路。而这条路不可能塑造出一个软弱无能的人,只可能塑造出一个自强不息的强者。正所谓:烈火试真金,逆境试强者;其二,王微安习惯于站在人生的全局设计自己的人生路线。也就是说,在很小的时候,王微安在内心深处就非常明白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后想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自己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自身素质与自身价值,如何培养这种自身素质,如何提升与实现这种自身价值。有了这种明晰的对于人生全局的规划,王微安的每一年,甚至于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都按着这个既定方针在度过。正如古罗马悲剧家塞涅卡所言: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个码头,那么任何风都不会是顺风。而王微安正好是一个始终知道自己的人生航船驶向哪个码头的舵手,因此即便一路上遇到的都是逆风,她也会想方设法让它变成顺风。

所以,基于以上两点原因,对于王微安这样一个人,她有时间抱怨吗?她有理由抱怨吗?绝对不会,抱怨会阻碍前行的方向,王微安绝不抱怨。

这样的一个姑娘难道不难能可贵吗?这样的一个姑娘认识她的人难道能做到不欣赏她吗?我们国家有十几亿人口,比王微安起点低的人屈指可数,比王微安起点高的人多如牛毛。如果每个人都能像王微安一样付出如此艰辛的努力来塑造自己,用如此不屈不挠的精神来完善自我,站在个人的层面,哪个人的人生会碌碌无为,谁能做到不为自己竖个大拇指;站在国家的层面,如果每个公民都如此严于律己、自强不息、坚韧不拔,我们的国家何愁不会越来越强大,越来越繁荣昌盛。

这就是皮浪·科西加喜欢、欣赏王微安的原因,这也是皮浪·科西加需要王微安的原因。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