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锁钥的头像

张锁钥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8/10
分享
《生存边缘》连载

第一百一十章

当灵魂与职业有一种沟通的时候,当人在职业中能找到理想的归属、价值的归属、心的归属的时候,当人与职业能相互成全的时候,薪水与上升空间就显得无足轻重了。不是这两种因素不需要考虑了,而是不必考虑了。为什么不必考虑了?你全身心地热爱自己的职业,愿意为自己的职业付出全身心的努力,你的职业与你的个人追求、个人理想和个人价值的实现早已融为一体了,薪水会欠缺吗?上升空间会浓缩吗?不,薪水与上升空间因为你的付出与努力早已有了全新的意义,这时已不是薪水与上升空间在定义你的价值,而是你的价值在创造财富,在拓宽、提升你献身的这个职业在社会维度上的重要性,这就是人与职业的相互成全。

永远不要认为是人在选择职业,其实职业也需要好的人才去创造与成就。优秀的建筑师,会使建筑成为一个国家标志性的建筑物;优秀的政治家,会使一个国家国富民强,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政治清明,文化丰富;优秀的作家,用激扬、深邃的文字书写人生的悲欢离合,把时代精神扎根在历史的滚滚的文化长河中,用思想的力量激荡一代又一代人类的心智;优秀的传道者,会使宗教信仰深入人心,源远流长;优秀的木匠,会使摆放在客厅的家居经久耐用,美观绝伦;优秀的厨师,会使一道菜传承百年,会使一家即便身处陋巷的店门庭若市;优秀的医生,不需要拥有华佗再世的美名,只需使患者相信真正的天使不在天堂,而在人间,当生命遇到威胁的时候,把这脆弱的生命交到医生的手中,就像交到上帝的手中一样安心,医者就是人间的上帝。

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与职业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米康的切身经历给出了普遍意义上的答案。已经工作了五年的米康一直认为无论是他自己,还是这家医院,包括医院里的其他就业人员以及患者都无药可救了,“一潭死水”就是米康这五年的全部感受。刚来医院的那段时间,米康像所有刚步入职场的年轻人一样,充满激情,蓄势待发,全心全意地想把自己的所学用在最合适的地方。他像一只初登赛场的斗鸡一样,雄心勃勃、斗志昂扬,每天起床不是被闹钟叫醒的,而是被大干一场的梦想的呼唤叫醒的。在这种呼唤里,米康希望实现灵魂与职业的沟通,希望在职业生涯中实现理想的安顿、个人能力的提升与生命价值感的呈现。然而,一天又一天过去了,一月又一月过去了,紧接着一年又一年过去了,米康的那种推动梦想的动力在减弱,笼罩梦想的那层梦幻般的色彩逐渐黯淡无光,被铺天盖地的名叫“无可奈何”的阴霾所覆盖,情绪越来越低沉,头发越来越少,腰围越来越粗,肚子越来越大,所学的知识忘得越来越多,每天的工作由一开始的充满激情,变成后来的敷衍了事。工作了五年,虽然有了工作经验,但不知道为什么,那颗求知向学的心却越来越消沉。当然胜任目前的这份工作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只要患者到了自己的手里,睡不着觉的,可以给他吃助眠的药物,帮助他入睡;发疯的,依然可以给他吃一些抑制精神错乱、保持镇定的药物,让他不至在发疯时干一些无可挽回的事情;抑郁的,依然有抗抑郁的药物,让他不至于想要自杀。无论什么病,都有对应的药物;无论什么症状,都有相应的措施。每位医生都像流水线上的工人,他所擅长的就像流水线上的某一个环节,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这样重复着。旧的病人走了,新的病人再来,不一样的面孔,几乎相同的症状。

活着这件事情,好像令人很痛苦似的——这是米康对患者的理解;工作这件事情,好像令人很痛苦似的——这是米康对自己的理解。早些时候的所谓的理想早已隐遁,灵魂腐朽不堪,生命的价值感被埋藏在了疲惫与劳顿中,生命早已没有了价值感的诉求,但求不麻木不仁,但求不随波逐流,但求不苟延残喘。

有一天下班回家,温柔善良的妻子看到米康愁眉不展,一言不发,就对他说:

“老公,你要不换个职业吧。我担心再这样下去,你会变成你们医院的一位病人。”

米康苦笑了一下,回答:

“不至于,我就是太累了。”

是的,米康感到心累。作为一位医生,他已经没有那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了,他有的只是迷茫与困惑。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一位患者。不久前,米康接诊了一位十六岁的名叫郭蛐蛐的女孩。这个女孩是个高中生,她在凌晨去学校的路上,遇到了抢劫的歹徒,她因为受到惊吓精神错乱了,被双亲送来了医院。郭蛐蛐刚被送来医院的时候,她的精神状态就像一只惊弓之鸟,战战兢兢、唯唯诺诺,目光躲躲闪闪,不说话,看人从不看人的眼睛,你也不知道她在看哪里。只要看到一个角落,郭蛐蛐就会冲过去蜷缩在那里。那副样子,让看到之人无不产生怜悯之情。

看到这个女孩如此年轻,五官那么纯澈、干净,米康觉得甚是惋惜。他尽心尽力地为她诊治。但是,初步检查后,并没有发现郭蛐蛐的神经系统有何异常。也就是说,检查的结果与郭蛐蛐的精神症状不相符。这就好比一个人说自己得了癌症,但是一经检查,他的身体非常健康,没有任何患癌的迹象。现在郭蛐蛐的情况就是如此。看郭蛐蛐的表现或者说反应,她的确受到了惊吓,精神上受到了刺激,而且这种惊吓与刺激好像是不可逆转的。也就是说,无论在家人看来,还是在医生看来,郭蛐蛐就是完全精神错乱了,她疯了。因此,郭蛐蛐的双亲悲痛欲绝,涕泗横流,为年纪轻轻的女儿伤心得肝肠寸断。作为主治医生,米康建议郭蛐蛐留院观察一段时间。于是,郭蛐蛐留了下来。但是令人奇怪的是,郭蛐蛐完全不配合治疗,她既不吃药,也不打点滴。也就是说郭蛐蛐硬生生地反抗医生对她实行的一切治疗措施。医生与护士无可奈何,最后决定把她捆绑起来。郭蛐蛐这才不再反抗,开始吃药了。

这样治疗了两周后,一个星期三的晚上,米康留下来值班。夜里十点多,米康来到住院部顶楼的天台,他想在这里放松一下,抽根烟。但是,当米康来到天台时,他看到一个披散着长发的女人趴在天台南侧的墙上抽烟。看不清女人的脸,因为她背对着他。从体型与头发来看,只知道是一个女人。米康轻轻地走到西侧的墙边,掏出烟正要点燃,突然看到女人吸烟时烟头的那点微光照亮了她的侧颜,米康大惊失色,他认出吸烟的这个女人,不对,是这个女孩正是郭蛐蛐。米康打消了吸烟的念头,他屏息敛气,一动不动地静静地观察了一会儿,从郭蛐蛐吸烟与吐烟圈的姿态,米康深信这个女孩根本就没有受到惊吓,她的精神也没有受到刺激,她所有的症状都是装出来的。

“她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个问题闪现在米康的脑海里。

这个问题把米康推到女孩的身边。米康一言不发地来到郭蛐蛐身边,一边点烟,一边用漫不经心的语气问道:

“你为什么要装疯?”

听到突然传来的声音,郭蛐蛐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惊讶之情,她转过脸冷冷地看了说话者一眼,认出是自己的主治医生,不屑地回答:

“别以为是你聪明看出来了,是我不想再装了。”

“我知道。”米康平静地说道,“现在可以告诉我你为什么要这样做了吗?”

“我厌烦透了没完没了的学习。”郭蛐蛐冷冷地回答。

“你厌烦,你可以不学,没必要装疯卖傻。”

“你想得太简单了。”郭蛐蛐说,“你知道什么叫道德绑架吗?你知道什么叫爱的绑架吗?你知道什么叫付出的绑架吗?你知道什么叫责任与义务的绑架吗?人他妈活得太累了,连一条狗都不如!”

米康看了郭蛐蛐一眼,没有做声。郭蛐蛐也不再说话了。她的烟抽完了。她随手把烟蒂扔到了楼下。

“还要吗?”米康问。

“要。”郭蛐蛐回答。

米康又递给郭蛐蛐一支烟,并替她点燃。

“你需要我为你做什么?”沉默了一会儿,米康问道。

“你什么意思?”

“你不可能一直待在医院里装疯卖傻吧,”米康解释道,“你需要什么台阶?我可以提供给你这个台阶。”

郭蛐蛐第一次笑了,而且是扑哧一声笑了。这一声笑体现了生命至纯至真的本色,也体现了青春桀骜不驯的本色。而这种本色才是生命与青春该有的本色。可是,现实,一种煎熬一般的生活现实使这种本色过早地枯萎且扭曲了,青春在被动的学习压力下黯淡无光,生命的本色没有昂扬的激情,只有灰暗的残喘。这声发自肺腑、由心而发、自然而然的笑声,使米康忍不住扭过脸认真地、深沉地看了郭蛐蛐一眼,突然,他无比心疼这个姑娘,就仿佛在心疼梦想破碎的他自己。

“你说得对,我也想离开医院了。”郭蛐蛐收住笑容,说道,“这里不是人待的地方。”

这次换作米康笑了,与此同时他打趣地问道:

“以后还来吗?”

“绝对不来了。”

一周后,米康给出患者已康复的诊断,郭蛐蛐出院了。见女儿恢复到正常人的样子,双亲喜极而泣。后来,米康听说郭蛐蛐还是回学校读书了,而且两年后考取了理想的名牌大学。那个觉得当人都不如当一条狗的姑娘最后还是走了一条人的路线。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