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锁钥的头像

张锁钥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9/09
分享
《生存边缘》连载

第一百一十九章

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追求,但生命的回归也许是每一个个体在觉悟的某一刻所选择的殊途同归之路。

张之琛带着甜馨回国后,王微安几乎是异常平静地展开了她全新的一个人求知的生活。之前他们共同生活的那座大房子被王微安退掉了。虽然家人都不同意她这样做,尤其是杨柳和秦绵绵,这两个风韵犹存的女人一个把王微安当做自己的亲生女儿看待,一个把王微安当做自己的准儿媳对待,她们一致认为女孩子就应该在优越的环境里塑造自己,哪怕是艰苦卓绝的求知之路,也没必要过得过于俭朴。再说了,在当代,谁还会过那种安贫乐道的生活。

“微安,你在美国待几年,吃穿住行这方面的事情你都不必操心,我和你杨阿姨会为你安排好一切的。”秦绵绵临走时这样对王微安说,“你只管研究你的学问就行。但是,你听我一句话,学习是一条无止境的道路,我们每个人要想在短暂的一生中做出点成绩,终其一生都需要不停地学习,不停地吐故纳新,不停地在实践中、在与他人相互学习的过程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然而,微安,你不能一味地只是吸收,你的所学必须要有用武之地,你的所思必须要以思想的力量影响他人,你的所闻所见、你的所感所想最终要转化成你自己的东西,你自己的精神力量,你自己的学识的力量,为国家、为整个民族贡献你的绵薄之力,我认为这就是你为什么要学习的意义。”

王微安望着秦绵绵的眼睛,没有说一个字。但是在内心深处与过去一起生活的四年相比,秦绵绵的这番话的分量几乎一下子打开了王微安的心扉,使王微安对秦绵绵产生了一种深刻的由衷的钦佩之情。这一刻,王微安非常羡慕张之琛,羡慕张之琛有这样一位既深明大义,又具有远见卓识,且思想深刻的母亲。也就是这一刻,与甜馨的分离不再让王微安感到惴惴不安,不再让她因为甜馨的教育问题而忧心忡忡,王微安深信在秦绵绵的指导下,甜馨一定会接受最好的教育,一定会以最正确的方式塑造自己。

“微安,像之琛一样,学成要归国啊。”秦绵绵用自己的那双充满母性力量的、有温度、有厚度的手紧握着王微安的那双纤细、白净、绵柔的手,用亲切、温和的目光望着王微安的那双明亮的眼睛,又语重心长地说,“我们需要你。”

“我们需要你”这五个字就像牵引着风筝的那条丝线,无论王微安置身在何地,想要往哪个方向展翅高飞,这条丝线始终牵扯着她的心,使她不愿挣脱而远走高飞。

尽管秦绵绵动情地、实心实意地说了那么多,秦绵绵万般不想让王微安再过那种清贫的日子,但王微安还是退了那幢大房子,在哈佛大学附近租了一间单身公寓,虽然平米不大,然而很舒适。与清华大学附近的那间阴冷的地下室相比,现在的生活条件简直算是天堂了。俗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可是这句话在王微安的身上不能成立。因为张之琛他们一回国,王微安立马回归到以前她习惯过的那种安贫乐道的生活了。李白甫的回归用了五年时间,而且前期是在极度煎熬、极度痛苦、极度孤独的状态下完成的。王微安的回归却是随时随地的。王微安的回归是自然而然完成的,没有煎熬,没有痛苦,没有孤独,只有身随心动的那种内心的愉悦,就像向日葵总是面向太阳一样。

为什么?为什么同样是一种良性的、淳朴的生活方式的回归,李白甫与王微安之间的区别如此巨大呢?因为出生背景、生活背景、教育背景的不同。在某种意义上,一个人的出生背景是怎样的,基本上决定了他的生活习惯与成长方式,而生活习惯与成长方式就是培养性格的两张温床。而教育有一种非常伟大的作用,就是使一个被生活习惯、成长方式与社会常识、普遍认知固化的个体有了服从于独一无二的自我属性的价值判断力,因而可以冲破固化思维与认知局限,重新塑造性格,规划人生,演绎生命。

毋庸置疑,王微安与李白甫的这三重背景都不同。在此我们不必细说出生背景与生活背景,因为每一个人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既然出生无法选择,那么伴随着出生必须要过的一种生活方式在一个人未成年、没有生活自主权的时候也是无法改变的。所以对于这些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条件我们无需赘述,每个人都了解自身的优势,也洞悉自身的无奈。现在我们来谈一谈李白甫与王微安的教育背景,因为教育在某种意义上基本决定了一个人的后半生是怎样的一幅轮廓。

李白甫与王微安的教育背景完全不同。李白甫接受的是正统教育,也就是说,李白甫接受的教育从未离开过正规院校,从幼稚园到大学毕业,李白甫的教育是系统化的,目标明确的,以分数高低论成败。而王微安践行的是自我教育,也就是说,王微安接受的教育是杂乱无章的,既没有系统化一说,也基本没什么明确的目标,这种教育仅仅服务于内心的一种强烈的声音:不能卑微地、庸庸碌碌地、一事无成地活着,要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对大部分人来说,正统教育是一种普世教育,是社会的一种要求,要求每一个公民能识文断字,有基本的思想认识,懂规章制度,有一定的理性,掌握一定的生存技能,有社会常识,有专业知识,能胜任某一项工作,合理地组建家庭、繁衍生息,成为一位合格的、不违章乱纪、不知法犯法、有良知、有道德感、有责任心、有荣辱观、有社会使命感的公民。这是一种合乎理性与文明,合乎人道,能有益地推动社会发展、国家管理的被动教育。被动似乎是人类行为的底色。因为既然出生不能选择,那么一个人一出生就已经被打上了“被动”的烙印。

可是,人类有机会冲破被动的束缚,为自己的人生与命运掌握主动权。而这种主动权来自于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终其一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是一种纯粹的主动教育,这种教育不需要外驱力,不需要学院这种载体,不需要国家意志的强制或者社会使命的要求,这种教育是生而为人的一种生命观的具体体现方式。所有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奉献过绵薄之力的人其身上都有这种熠熠生辉的、伟大卓绝的生命观,比如孔子、苏格拉底、华盛顿、马克思等。而异常难能可贵的是,王微安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姑娘,终其一生践行的就是这种平凡却伟大的自我教育。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