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锁钥的头像

张锁钥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7/25
分享
《生存边缘》连载

第一百零七章

甜馨年满四岁的时候,无论秦绵绵多么的不愿意,无论杨柳多么的不情愿,王微安还是走出了家门,开始了她的新一轮的社会化。这一年王微安二十六岁了。对于一个姑娘来说,这正是她的黄金年龄,褪去了少女时代的幼稚与青涩,增加了青年时代的风韵与靓丽,美丽而不过分张扬,妩媚而不过分耀眼,行为上举止端庄,个性上含蓄内敛,适合去恋爱,享受青春年华的激情四射,感受甜蜜恋爱的缱绻缠绵,然而王微安没有这样做,她走出家庭的大门,一头又扎进了求学的汪洋。

从跟随皮浪·科西加学习的第一天起,直到皮浪·科西加去世,整整十二年。这十二年,前三年,王微安的时间有很大一部分给了甜馨。可以这样说,王微安以母亲的身份把最好的母爱与陪伴给了甜馨,到七岁该上小学的时候,甜馨无论从哪方面看,都是无可挑剔的。作为一个七岁的孩子,甜馨既具备华盛顿砍树那样的诚实,也具备孔融让梨那样的谦让,更具备司马光砸缸那样的机智与果敢,美国发明家莱特兄弟对机械有着怎样的浓厚的兴趣,甜馨就对画画有着怎样的浓厚的兴趣。在王微安看来,甜馨对画画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这个孩子对画画有不学自通的本领,家里到处都是她随意勾勒的画作,有的是家人的肖像画,有的是风景图,有的是花鸟鱼虫,在甜馨的与其说是绘画世界里,倒不如说是心灵世界里,简直无所不包,无所不有。

非常幸运的是,在王微安与秦绵绵的影响下,就连一向喜欢把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在别人身上的杨柳也像其他人一样,热情地支持甜馨了解一切她感兴趣的东西,满足她的好奇心,鼓励她追求知识,而从不扼杀她的兴趣与爱好。所以,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甜馨开心快乐地长大了。到了上小学的年纪,新的问题摆在面前了,那就是甜馨该在哪里接受教育。全家人一商量,有两派意见。杨柳与秦绵绵一致坚持让甜馨在美国接受教育。这两个女人之所以想让甜馨在美国接受教育,并不是因为她们认为美国的教育优于中国的教育,而是因为王微安在美国。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近几年王微安不可能回国。杨柳与秦绵绵一心想让甜馨牵制王微安,她们担心让甜馨回国,把王微安一个人留在美国,最后发生她们害怕发生的事情,即煮熟的鸭子飞了。而张之琛、赵赫、张甄则一致希望甜馨回国接受教育。张之琛这样考虑的原因是他的学业已经圆满结束,他要回国发展,肯定是要把女儿带在身边的。张之琛并不想离开王微安,当然也不想让女儿离开王微安,但现在他看得出来,不仅自己的导师皮浪·科西加不想让王微安离开,王微安自己也不想离开已经追随了三年的皮浪·科西加,皮浪·科西加与王微安现在的关系就是我注六经,六经注我的一种相互成就的关系,如果他们认为这种相互成就还处在过程中,而不是达到了圆满的理想境界,别人很难分开他们。因此,张之琛既没办法,也没理由让王微安抛开目前这一切,心无旁骛地回国。所以他决定带着女儿回国,让王微安继续留在美国跟着皮浪·科西加学习。

赵赫与张甄希望甜馨回国接受教育,一方面是因为他们不想再过与妻子分离的生活了,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没在美国长久地生活过,不喜欢这个国家。总之,这两个男人希望能尽快与各自的妻子团聚,而且甜馨回国接受教育,他们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也方便一些。至于杨柳与秦绵绵的那些花花肠子,这两个男人没有。他们也认为王微安是一个好姑娘,但不一定好姑娘就得据为己有。在赵赫这一方面,因为王微安不是亲生女儿,他不能对这个姑娘的生活干涉太多。很多事情,仁至义尽足以,不可过分强求。在张甄这一方面,他也希望王微安能成为自己的儿媳,虽然张甄不认为婚姻天注定,但是婚姻的构建的确需要一定的缘分的,没缘分,再努力也是徒劳无功。因此,张甄认为让这两个年轻人分开一段时间未必不是好事,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斟酌与考虑对方是不是自己最合适的人选。

就这样,两派沟通、商榷了足够长的时间以及足够多的次数以后,终于做出决定:让甜馨回国接受教育,让王微安留在美国继续跟随皮浪·科西加学习。寒暑假的时候,他们再把甜馨送来美国与王微安团聚。

在美国出生,在美国长大的甜馨七岁这一年含着眼泪与依依惜别之情离开了母亲一样的王微安,回到了陌生的祖国的怀抱。为了能经常看到并照顾外孙,杨柳跟随丈夫赵赫定居在了北京。为了能经常看到并照顾儿子与孙女,秦绵绵与张甄也定居在了北京。张之琛回国后并没有走老师李白甫的老路,教学或者著书,而是在父亲的一位老朋友——医学界的权威人士吴岳的建议下进了北京的一家精神病医院,以精神病理学家的身份开始为这家医院服务。可以这样说,当张之琛决定实实在在地与精神病患者接触的时候,他多年来所学的理论知识要在实践中得到检验了。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当理论想在实践中吆五喝六的时候,通常的结果是:理论碰了一鼻子灰。虽然理论是在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然而不是所有的理论知识都能完美地应用于实践。因为理论是定型的,而实践始终处在动态中,即千变万化中。理论只能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而不可能绝对正确地指导实践。这就是为什么有纸上谈兵这样一种说法。

无论如何,张之琛要在实践中让他的理论知识有一定的用武之地了。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当张之琛接触了足够多的精神病患者以后,他就会明白,在当今时代,当物质文明如此繁荣昌盛的时候,人类的心灵生态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灾难与困境,而内部精神世界的瓦解与崩塌远比外部生存环境的恶劣与窘迫更加难以改善与调和。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