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锁钥的头像

张锁钥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7/31
分享
《生存边缘》连载

第一百零九章

人长期置身在一种职业环境中,每天干着相同的事、见到的几乎是相同的人,甚至于重复着相同的动作,不可避免地,人就会对这份职业产生厌倦心理。已经在这家精神病院供职五年的米康对新来的张之琛所说的那两句话——“为什么要来这里工作呢?”、“你很快就会头大的。这些病人会把你折磨疯的。”

——就明显地体现出他的这一心理。

所有正在从业的人员,尤其是那些几乎没有任何上升空间、只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干着同一份工作的人,而这份工作又与自己的兴趣爱好毫无瓜葛,这种心理就越发显著。很多人厌恶自己的工作已经厌恶到了极点,却没有勇气辞职,这是因为一方面他们已经习惯了这种驾轻就熟、在安逸中流淌着厌倦情绪的工作性质,一方面他们认为放弃已有的收入稳定的工作是冒风险的不理智行为,因为他们不能保证下一份工作会令自己更满意。这种没勇气,一方面是对个人能力的一种不自信,一方面是不愿横下心从零开始,也就是说离开舒适的、并不满意的就业环境,开辟新的职业生涯。大多数人不愿吃这个苦。而一个人既不愿吃苦,又厌倦那种机械一般的、只要稍微用点心就能掌握的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职业技能,那么显而易见的结果只有一个:你只能忍受。如果你既不愿意默默地忍受,整天还抱怨连天,那么你的不幸就开始了。

当然,米康还谈不上不幸,他的上升空间很大。他只是对一个新来的、即将走他的老路、看起来像他一样宽厚、淳朴,又聪慧、机敏的人不自觉地发发牢骚罢了,有时情绪宣泄也是一种精神需求。但是,米康对病人的那番指责却引发了张之琛的思考。张之琛目不转睛地盯着米康的那张憋得通红的脸,难以置信,这位精神科医生为何对病人抱有如此深的成见。所谓医者仁心,假如一位医生没有仁爱之心,他如何怀着一颗同情与怜悯之心去治愈一位患者呢。然而,张之琛却不得不承认,米康的这番言辞自有他的一番道理。

“人其实都是很脆弱的,也很无奈。”张之琛斟酌了片刻,说道,“所有有精神困境的人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不知不觉间画地为牢的。当他们发现自己的精神出了问题时,他们已经不能用个人之力解决这个问题了。所以,他们需要我们。”

米康微微一笑,说道:

“张医生,你还年轻,没有经受过现实的拷打。”

张之琛也笑了,说道:

“也许吧。”

说着,他们就来到了被认为以后是张之琛的办公室的这间房间的门口。

“张医生,这就是你以后的办公室。”米康指着这间房门敞开的房间说。

张之琛先米康一步走进房间,这是一间常规的办公室,医生的办公室是什么样,这间办公室就是什么样。

“我们出去转转吧,”张之琛转身对米康说,“我想熟悉一下医院的环境。”

米康点点头。于是他们先去了诊疗区,又去了住院部,所有该转的地方都转了,该做介绍的米康也细心地做了简单的介绍,回去的路上他们又聊了起来,这次不是米康在气愤地指责与抱怨,而是就米康在发牢骚时指出的那些切实存在的问题,张之琛以一种更为宽容的态度给出了全新的提问与全新的解释。

“米医生,对医院的病人情况与环境做了初步的了解以后,我非常理解你的心境,我也理解你的感受。”张之琛边走边说,“但是,我并不完全认同你的观点。你认为精神病患者是咎由自取,你认为他们无可救药,你认为他们不思进取,你认为他们只知道抱怨与指责,逃避与推卸责任,而从不自我反省。那你有没有想过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

米康显出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没有立马回答这个问题。

“我们研究人的精神现状,研究人的行为模式,我们知道很多心理学的专业术语。”见米康不做声,张之琛又说道,“可是你、我都知道,人的行为模式与精神现状某时不完全由他自己决定。作为一个社会性的人,人必须遵循社会的基本规则;而作为一个有个人意志与主观能动性的人,人又希望所有的事情都能符合自己的主观意愿。人渴望自由与独立,人渴望过一种理想的生活,人渴望工作有意义,生活有乐趣,人生前程似锦。但是,渴望与现实并不能完美地融合,在大多数情况下,渴望只是渴望,现实只是现实。渴望是主观意志主导下的理想状态,现实是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下,社会规则、社会秩序、社会进程综合指导下的客观生活基调,现实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而以客观存在的现实条件、少数的一些掌握权利与财富的人的意志冲突、意志互利主导的社会动向为转移,假如一个人不能很好地调和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矛盾,人的精神机制就会在这种矛盾中紊乱,人的心态就会失衡,长此以往下去,当个体认为点燃生命的希望的曙光再也照不进现实的时候,你所说的那种自暴自弃与不求上进的颓废的精神现象就会发生,这时逃避也是生命的一种诉求形式。所以,米医生,我们要多一点宽容与理解。在这人世间,没有一个人是容易的。大部分人都是弱者,而不是强者。老虎可以占山为王,但蚂蚁也是要生存下去的。”

米康直愣愣地盯着张之琛,他第一次觉得对于院里的那些患者来说,也许他们的救星真的来了。

“没有人想生病,”张之琛又说,“每个人都想快快乐乐地活着,但是无论在任何时代,于任何人的命运而言,无可奈何是人生常态。物质文明不发达的时候,人需要承受繁重的体力劳动导致的身体的疾苦;物质文明空前繁荣的时候,人又需要承受诸多困惑与选择导致的精神的疾苦。米医生,我们要明白,一个人单靠自省是拯救不了自己的。每个人想健康、理性、幸福地活下去,既需要自省,也需要自救,更需要他助。而我们所承担的使命就是在扮演‘他助’这个角色的时候,能使每个需要帮助的人在学会自省与自救的这个过程中,有能力驾驭矛盾的个体、矛盾的生活、矛盾的社会现实,在精神的迷惘中寻找到那个最坚定的自我,使他们完成生命的救赎。”

“哎呀,张医生,”米康突然感慨万千地说,“现在我终于明白为什么说你是从美国回来的了,为什么我们的院长千方百计想让你来我们医院工作了。”

张之琛的脸上浮现出了淡淡的笑容,他说:

“不是我从美国回来的,我就如何如何;也不是院长因为我如何如何,希望我来你们医院工作;是因为自从我决心学习心理学这门学科以后,我就知道将来我要为一群怎样的人服务,他们需要什么,而我需要具备什么、需要提供什么。”

这一刻,米康在内心深处对张之琛产生了一种由衷的钦佩之情,他明白张之琛之所以来他们医院工作,不是因为优厚的待遇,也不是因为所有求职人员希望拥有的那种上升空间,而是因为这里的病人需要他,而他又恰恰了解他们需要什么,因而早就储备了他们需要的东西,那就是怀着一颗宽容、理解的悲悯之心援助那些灵魂迷失的人在精神的世界里完成一场艰苦卓绝的生命的救赎。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