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七,虹村人称为“游玩日”,和正月二十同样,有食“七样菜”的习俗。
东挪西借,东拼西凑,虹村传说:
正月初七是人的生日,至少有二千年历史。即女蜗氏开天辟地,一日作鸡、二日作狗、三日作猪、四日作羊、五日作牛、六日作马、七日作人,因而把初七称为人日,也叫人胜节。
人日必须食一种用七样青菜作成的饼食,往后没作那些饼而直接食七样菜。寓意新年丰衣足食,家人平安日子兴旺。
虹村人把七样菜在锅中煮熟后于早晨吃,也称七样羹。这种七样菜一般取萝卜、菠菜、葱、大蒜、韭菜、芹菜、春菜。
萝卜取清白;
菠菜也叫做长庚菜,寓意健康长寿;
葱取聪明;
大蒜是代表会算计,取精打细算之意;
韭菜俗称久菜,久财,长长久久之意;
芹菜取勤劳,勤财,天道酬勤,做事勤快;
春菜取长年回春。
还可以用百合、茴香、芥兰、厚瓣菜之类,凑齐七样便可。
在吃之前长辈总要说:合家清清白白,新年回春,聪明勤劳,诸事合算,百事无忌。
虹村七样菜不能下鱼肉,而是斋煮,于馨已经吃过二次,印象深刻……
弧红梅已经在正月初六前搬迁,她把蝴蝶牌缝纫机、永久牌单筒(横筒)自行车等以前的“三大件”丢在门口,等卖废品。
弧剑竹连忙阻止,他建议:“梅姐!虹村各家各户以前的生活用品、劳动工具、家用电器等等,都是以后‘乡村游’的硬件,必须集中起来专管。诸如犁、耙、打谷机、石磨、踏碓、舂臼等等,丢了容易,捡回难上加难。有钱也不一定买到,那是岁月的痕迹,时间的佐证。”
“我怎没想到,绿岛里面就有这些东西。”红梅恍然大悟,“我赶快在微信通知,请大家务必留住。都有其历史和故事,石磨、踏碓、舂臼三座大山,女人更应该记住。城市的孩子看了,也是生动一课啊。”
“这比喻太好了!”弧剑竹竖拇指夸赞。
“是啊,干妈!这些东西可是城里孩子眼中的宝贝,更是一件件教育标本。”她在宝贝二字加了重音。
弧剑竹瞪了她一眼。于馨伸伸舌头,傻笑着,连忙捂住嘴巴,然后故意撒娇问他:“我又说错了?”
“没有,你倒是很有研究的。”弧剑竹点点头,却不是表扬的味道。
“这个提议很及时,这些石头,过两个月就埋在地里了。以后虹村要不要办展览?”
“肯定要!”
才两天,住了四十多年的家说没就没了,几分感慨,几分惋惜,结果还是“老的不去,新的不来”战胜了依依不舍。
弧红梅在初六晚上已经和大家说好,初七要登塔山。并且断言,明天登塔山的人,没有一千,也有八百……
东风塔正面登山道,仔细研究,其实没有“九弯十八曲”,它和凤凰山“七曲岭”的叫法有异曲同工之妙,付与了人类征服大自然的盛举,与其说是赞山,不如说人类的自赞。东风塔正面登山道是三个之字形相连相叠,人们为了显示其巍巍、苍苍、茫茫,故而极尽善意地比喻、夸张。
登山道有两座小桥倒是事实,一是石桥,一是木桥,半丈宽,也许原来没有这么宽,历代加以拓展罢,也是筑在同一条山坑的上下段而已。如果久旱无雨,桥下是枯干的,垫满各种干树叶,颜色各异,而用不了泉水幽咽四个字,更没有丁丁当当,泉水幽咽、丁丁当当那也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景致了。
整个山面分为三截,层次分明。下三分之一,虹村人经过长期开荒种植,如今有果树、竹林、木薯、土淮山等;中三分之一,保持自然林,也可以说是原始森林,七彩壮观;上三分之一,没有林木,只有杂草,但猫须草不失漂亮,还具有药用价值。冬天欣赏,远远望去,不亚于富士山,只不过塔山是金色的,更胜一筹。
近年来,山上动物越来越多,夜间野猪出没,也是来自几十公里外的长途奔袭。农作物被毁,农夫很是生气,虽说县政府出台政策补贴,十补九不足呀。于是,有人提议把山猪移出县野生动物保护圈。也许山猪想必已获息,近来对农民的报复,有变本加利人态势。其实,山猪也想活下去啊,无可厚非,都是动物。虹村人无可奈何中,却有尤大尤小兄弟俩,擅长用尼龙绳套缚山猪,于是,山猪看见他们兄弟,远远躲开,因为一斤毛山猪卖出三十多元,尤其那个山猪胃,能够卖出三百元。这才是山猪的末日!
弯弯山道有两个亭子,分别建于清末和民初,是一个石匠打赌赢不过一个屠夫而实现的诺言。分别在一百五十米和三百米的凸出地方,整个亭为石器,虽然笨重,一流的坚固和标致。
一曰“望耕亭”。
二曰“望海亭”。
海是望不到的,可虹村先人就是如此起名,族谱字里行间也不留下解释。
登山的人群,只在上、下的三分之一才有能被看到,进入中间原始森林,仿佛魔术“大转移”。
“小馨,你如果没精神,手脚酸麻,就不要去登山了。”弧剑竹坐下来劝说,红梅已煮好稀粥和三大碗七样菜,有白有绿,香气扑鼻。
“看今日东风塔,风和日丽,春光明媚,浩浩荡荡。”岳父也已坐下来,故意望着窗外说。
于馨走近餐桌,在妈妈和干妈中间坐下,“干妈,今天是青菜的群英会。”
红梅走近餐桌,一边围裙上擦擦手,一边指点,“多吃点,大蒜就算了。”
于馨却说:“大蒜我也要吃一点,等一下爬山才有精神和力气。”
红梅劝:“不要挺。”
于馨抬头笑一笑,坚定地说:“干妈,我行!”
剑竹再劝说:“勿强求。替干妈看家也不错。”
于馨捶了他一拳,坚持说:“弧剑竹,不要拖我后腿。你一开口,我小腿就有点酸了。”
弧红梅开心地说:“家不用看。猪没猪,鸡没鸡,鸭没鸭!虹村人现在工人不像工人,农民不像农民,倒像教书先生。长衣阔裤,游手好闲。”
于馨笑她:“干妈像妇女主任,兼生活委员。我说,今天谁先登上山顶谁今年好运。我先祝贺我自己今年生女儿,姐妹花更好!”
弧剑竹笑话她:“别吹了,你的肚子生不了女儿。动作要快点,九点钟就人多了。”
于馨不气馁:“走着瞧!”
弧红梅断言:“这一天,我估计有人四五点就上山了,而且有不少人在山上过夜。”
……
天气真好,天蓝云白,而且苍鹰已经在年初三就回来了,唯独乌鸦和喜鹊还没有回来的意思。虹村若大的上空,苍鹰仿佛在发牢骚:
寂寞复寂寞,孤独复孤独。
寂寞加孤独,黄连猪胆煮。
……
东风寺释一笑也来登山,看他矫健敏捷、轻松自如、行走如飞的脚步,多少人羡慕?
半小时后,弧红梅带着大家来到望耕亭……
往下看,虹塘北面的小麦已灌浆完毕,油菜即将扬花,那种含苞待放,似乎是在等谁一声令下。
于馨抚摸着充满包浆的亭柱,感慨:
谁知知县何处去,此地空剩望耕亭。
望耕亭里说丰年,东风塔上有玄机。
一个年轻漂亮的“大肚婆”还来山,引人注目,也是今日东风塔一景,也给登山人注入了力量。
他们喝几口水,继续赶路。
“小馨,累了吧,要不要我背你一程?”弧剑竹搀扶于馨上路,故装愁眉不展,忧心如焚地建议。
于馨双手叉腰:“去你的!大傻,怎么背?第一次登山,你为什么不敢说?”
弧剑竹开玩笑:“背对背!”
“还不如我坚持走,背对背那样不难受啊,你不难受我难受。又一个站着说话不腰疼。”于馨逐渐开朗起来了,“脑子进水了。老颠倒了。”
“在解放前,平均寿命不到四十。”
于馨哈哈大笑,对着干妈指着弧剑竹说:“他四十六才娶老婆。”
人一旦快乐,心情就舒畅,脚下就没有沉重感,于馨也一样。好在她的脚没有水肿。
他们走的很慢,一切以于馨为中心,以欣赏美景为目的。一小时后,他们来到了望海亭。红梅背上的干粮和水,已经逐渐减轻。
释一笑有意在亭边等待他们,今天,他满身黄色袈裟,飘飘欲仙。他双手合十,面对众人,低头弯腰,微微一笑:“阿尼陀佛!有缘千里来相会。”
大家还礼,于馨诚恳地问:“师傅,纳海楼能够看见柘林湾、三百门和海山,海鸥、海燕,白鹭鸶,茫茫南海,迎面扑来。我己经登四五次塔山了,望海亭为什么没海看见,没海为什么叫望海亭?”
释一笑笑答:“小于,有海!”
于馨追问:“师傅,海在哪里?”
释一笑双手合十,严肃地说:“小于,你看。放眼世界,茫茫……人海!”
于馨满怀激情,非常高兴,“啊!谢谢师傅指点。”
释一笑再一次双手合十,意味深长:“阿尼陀佛!雕虫小技,不足挂齿。”
释一笑加盟,他们继续攀登,于馨有如神助,居然超越了不少登山者,人们投来“欢迎”的眼光,多了“佩服”二字。
于耿周感兴趣问:“师傅!你也经常登山吗?”
释一笑身轻如燕,一边捻佛珠一边回答:“施主问得好!更深夜静,失眠无聊,登山便是良方妙药。”
王宁惠惊讶不止:“师傅!佛也会睡不着?”
释一笑苦笑,“女施主,佛首先也是人!再说我修行不足,道行甚浅,和佛相去十万八千里。于是,失眠也是我的好朋友,如影随形,依依不舍,六根不净。”
红梅代为解答:“一笑师傅的失眠,也不是喝了单丛茶所致,而是思虑过度,伤及元神,为虹村的步履艰难想不出好办法。说句诳语,要是剑竹还不回来,东风寺和尚就必须吃观音土了。”
弧剑竹补充:“堂哥是我心中最强大的佛,在我饥肠辘辘的时候,总有食物留给我。”
释一笑没有否认,也没有承认,只是再次双手合十,念念有词,却听不出他说什么。
大家都笑了,异口同声说:“师傅,我们以为你不食人间烟火!”
“故弄玄虚罢了。”释一笑笑答,“实事求是!剑竹回来以后,我终于有了吹牛的本钱。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吹牛也是我的一种佛法。”
说说笑笑之中,脚步显得轻松,于馨手挽剑竹的手腕,眼看曙光在前!
等她们到达东风塔门口,已经十点半,周围人头攒动,五颜六色的盛装,唱歌跳舞拍照,少男少女脱下外套,抛向空中,朝气蓬勃:东风浩荡。
东风塔门顶红灯笼要挂到正月二十,灯笼写着一个金色篆书“弧”字,富态十足,气势恢宏。
徐朝气自得其乐,聚精会神扑在塔身上,仿佛在对话,在接吻。走近一看,原来他在拍塔砖,拍塔砖上的刻字,他把像片放大,各种字体都冒了出来,有明朝杨进士刻的“第一山第一塔”六字,有钱举人刻的“忙忙碌碌只为饥……”,有林进士刻的“塔到故乡到”……
现在,早已严禁游客在塔砖刻字“某某某到此一游”,其实,早已无砖可刻,要刻必须磨去先人的刻字,一个砖经得起几次磨呢?严禁不如自觉,两者并举,才能把东风塔最美丽的一面留给子孙后代。
当然,崔颢题诗在上头……
也是一种快乐。
于馨想起什么问什么:“剑竹,小时候,你那么调皮捣蛋,还三剑客,有没有留字在塔上?”
弧剑竹咳嗽两声才回答:“那时候,我想留言,空地还很多,我离开家乡时,刻字也还不多,可石砖上刻字并非易事,尤其东风塔,但是,我的留法肯定不一样。”
于馨穷追猛打:“在哪里?还不老实交代。”
弧剑竹仰头望,手搭凉棚,圆睁双眼,眼神夸张,仿佛希望飞来一只天鹅把他驮走。
“望什么?那是蓝天白云。”
“葫芦上。”
“谁可作证?”
“塔山为证!”
“太抽象。”
“弧菊阳可以作证。”
“不行,他在监狱里,这辈子他没机会了。”于馨不依不饶,咬牙切齿。
弧剑竹从中作梗:“那也很容易,你上去看一看不就知道了。”
“干妈,他又欺负我。”
“小馨,为什么不问我,他们两个人那一件‘坏事’我不清楚?那一次,为了几个字,菊阳偷了林石匠的錾子,剑竹还差点掉了下来。”
于馨感慨万端:“弧剑竹,包这一次,死多少回了?”
弧红梅再来一次下井投石:“千真万确!”
弧剑竹感慨万千:“梅姐,我们辛辛苦苦一场,你老人家怎能晚节不保?”
弧红梅不为所动:“为了女儿,我只能豁出去了。”
红梅无意间脱口而出,于耿周夫妇大吃一惊,内心煎熬,隐隐作痛。
于馨支开尴尬的场面:“干妈,他刻什么字?”
弧红梅没有觉察:“问他。”
弧剑竹助一臂之力:“我要飞!”
于馨笑话他:“我要飞,你要摔下来。”
弧剑竹重复一次:“我要飞!真笨!”
“笨鸟先飞。我知道了,你刻了‘我要飞’三个字,用什么刻?那是铁铸的葫芦,偷来錾子也不行。”
弧剑竹哈哈大笑:“粉笔啊!”
于馨要追他搥他,弧剑竹惊慌地说:“小馨,你别追,我给你打,我保证不走。”
于馨也意识到了,才停下来:“看在你儿子的身份上,饶你这一回,记大过一次,晚上要写检讨。”
这时候,弧剑竹吓一跳:岳母交代的检讨书,他至今还没写呢。
“梅姐,我为什么差点掉下来呢?”
“不慎踏滑脚。”
“错!和你有关。”
大家静听……
红梅连忙救场:“火烧猪头。编!”
“我不想编,实话实说而已。那一天,菊阳用红粉笔写了‘我要娶红梅’五个字,我不同意,伸手去擦掉他写的字,他伸手打我一拳。我一个趔趄,差点掉下来。他,则还在哈哈大笑,心里是希望我掉下去。”
静!
释一笑转了一圈转回来,闻知此事,连忙来解围,只见他声音洪亮地说:
东风寺签诗
今生姻缘前生定,后生姻缘今生造。
若问奥秘在何方,东风寺里可寻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