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谢羽笛的头像

谢羽笛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10/03
分享
《梅挚传》连载

第四十章 新科宴集

1

马蹄踏在汴梁城坚实的青石板御街上,发出清脆而又富有节奏的声响。

这是梅挚第一次,以一个胜利者的姿态,审视这座帝国的都城。高大的宣德门,宽阔如河流的街道,鳞次栉比的商铺,以及那擦肩而过的、衣着光鲜的男男女女,共同构成了一幅流动的、充满了勃勃生机的《清明上河图》。

他不再是那个初来乍到、心中充满了忐忑与不安的外省举子。金榜题名的荣耀,如同一种无形的加持,让他得以用一种全新的、更为开阔的眼光,去观察和融入这座城市的繁华与深沉。他能感受到这座城市强劲的心跳,也能隐约察觉到,在这繁华的表象之下,所潜藏着的、如同深海暗流般的权力脉络。

他与彭乘、何中立等一行新科进士,身着御赐的青绿色襴衫,头戴乌纱幞头,意气风发,正前往琼林苑,参加由官家亲自为他们举办的恩荣宴。这是属于他们的荣耀时刻,是对十年寒窗最隆重的犒赏。

“看,那便是大相国寺,每月开放五次,天下珍奇,尽汇于此。”彭乘指着不远处一座气势恢宏的寺庙,向梅挚介绍道。他对京城,显然比梅挚更为熟悉。

梅挚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那寺庙飞檐斗拱,宝塔高耸,香火缭绕,气象万千。他心中涌起一股豪情,也带着一份清醒的谨慎。他知道,这里是天子脚下,是机会垂青之地,更是龙潭虎穴,一步行差,便可能万劫不复。

路上,他们不时与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同年进士相遇。彼此之间,虽然大多是初次谋面,但那份同榜及第的特殊情谊,却让他们迅速地熟络起来。众人相互作揖行礼,交流着对京城的初印象,以及对即将到来的仕途的憧憬与忐忑。

梅挚在这些同年的脸上,看到了各种各样的神情。有的,是掩饰不住的意气风发与张扬,眉宇间尽是对未来的无限渴望;有的,则是谨小慎微,言谈举止间,透着一种对这陌生环境的敬畏与试探。

他保持着一种谦逊而又从容的态度,与众人寒暄。他敏锐地观察着,聆听着。他从这些同年的口中,初步了解到了京城士林的风气,以及朝堂之上那几个炙手可热的名字。他知道,自己正从一个地方性的舞台,迈向一个更为广阔,也更为复杂的全国性舞台。过去的那些经历,既是他的财富,也可能是他未来的负累。

2

琼林苑,皇家园林。

当梅挚一行人步入苑中时,无不被眼前的盛景所震撼。但见殿宇辉煌,灯火璀璨,奇花异草,争奇斗艳。宫娥彩女,穿梭其间,如风拂杨柳。空气中,弥漫着御赐佳酿的醇香与名贵香料的芬芳。丝竹管弦之声,不绝于耳,宛如天籁。

大殿之内,早已是高朋满座。数百名新科进士,按照名次,分坐于两侧的锦筵之上。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一种压抑不住的兴奋与自豪。而在大殿的上首,则坐着当朝的诸位宰执、学士以及六部九卿。这些平日里只能在邸报上见到的、掌握着帝国权柄的大人物,此刻,就活生生地坐在他们面前。他们的目光,不时地从这些年轻的进士们身上扫过,那眼神中,带着审视,带着期许,也带着一种过来人对后辈的、难以言说的复杂情绪。

梅挚、彭乘、何中立三人,依旧坐在一处。他们举目四望,看着这满堂的锦衣华服,听着那觥筹交错间的谈笑风生,心中都生出一种恍如隔世之感。谁能想到,就在不久之前,他们还只是偏居一隅的寒门士子,还在为一场乡试的公正与否而奔走呼号。而此刻,他们却已然登上了这座帝国最顶级的名利场。

宴席之间,新科进士们开始相互走动,敬酒攀谈。这是一个结交同年,拓展人脉的绝佳时机。梅挚也随同彭乘、何中立,与周围的同年相互致意。

他发现,在这看似一团和气的氛围之下,实则泾渭分明。那些出身世家、背景深厚的权贵子弟,自然而然地聚成一团,谈笑风生,顾盼自雄。而那些与他一样,出身寒门的士子,则大多显得较为谨慎内敛,彼此之间,更多的是一种惺惺相惜的鼓励。

梅挚在与人交流时,既不卑不亢,又谦逊有礼。他谈吐不凡,见识广博,很快便赢得了不少同年的好感。

期间,一位须发皆白、精神矍铄的老者,缓步走到他们席前。彭乘见状,立刻起身,恭敬地行礼:“晚生彭乘,拜见晏公。”

梅挚与何中立心中一动,知道眼前这位,定然就是此次省试的主考官,翰林学士晏殊。二人也连忙起身,深深一揖。

晏殊的目光,在三人身上缓缓扫过,最终,落在了梅挚的脸上。他的眼神,温和而又锐利,仿佛能看透人心。

“你,就是梅挚?”晏殊缓缓开口,声音清朗。

“晚生正是。”

“你的那篇策论,老夫读了。”晏殊点了点头,眼中露出一丝赞许,“文气充沛,议论纵横,有‘以天下为己任’之风骨。不错。”

简单的几个字,却已是极高的评价。周围的同年,都向梅挚投来了羡慕的目光。

梅挚心中激动,却不敢失态,只是再次躬身行礼:“多谢恩师赏识。晚生学识浅薄,不过是拾人牙慧,不敢当恩师如此谬赞。”

“不骄不躁,很好。”晏殊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大理寺是个磨练人的地方。你此去,当谨记今日之志,莫要辜负了圣上的期许,也莫要辜负了你自己的这一身才学。”

说罢,他便转身,向别处走去。

梅挚望着晏殊的背影,心中百感交集。他知道,这位主考官,不仅给了他一个进入仕途的机会,更是在用这种方式,提点他,鼓励他。这份知遇之恩,他将终身铭记。

3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宴会的气氛,也渐入佳境。

状元王尧臣,起身向官家和诸位大臣敬酒。随后,有大臣提议,当此良辰美景,不可无诗。请今科的新科进士们,即兴赋诗,以助酒兴。

这既是助兴,也是一场不露声色的考校。

新科进士们,无不跃跃欲试。一时间,佳作频出,引来阵阵喝彩。

轮到梅挚时,他没有推辞。他知道,这是他在这座京城中,第一次正式的亮相。他必须抓住这个机会,展现出自己的才华与风骨。

他缓缓起身,环顾四周,目光最终落在了大殿外那片璀璨的星空之上。他略一沉吟,便朗声诵道:

“琼林宴罢月如霜,马蹄踏碎禁城香。十年一觉功名梦,赢得青袍换故裳。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此身愿作补天石,敢向苍穹问短长!”

诗成,满堂皆静。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这个身材并不高大,但此刻却显得无比挺拔的年轻进士身上。

这首诗,起承转合,堪称完美。前四句,写尽了十年寒窗的艰辛与金榜题名后的感慨。而后四句,则陡然一转,抒发了自己不畏前路艰难,愿以身许国、敢于担当的雄心壮志。

尤其是那最后一句“此身愿作补天石,敢向苍穹问短长”,更是气魄宏大,振聋发聩!

“好!”

寂静之中,晏殊第一个抚掌高喝,“好一个‘敢向苍穹问短长’!有此心志,何愁天下不定,社稷不兴!”

满堂的大臣与进士,也都纷纷附和,赞叹之声,不绝于耳。

梅挚的这一次亮相,无疑是极为成功的。他不仅展现了自己过人的诗才,更重要的是,他向所有人,展现了自己的风骨与抱负。一些原本只是听闻过他在蜀地事迹的官员,此刻,也对他刮目相看。

然而,在一片赞誉声中,梅挚却敏锐地捕捉到,坐在不远处的一位绯袍高官,在听到他最后一句诗时,眉头不易察察觉地,微微皱了一下。那眼神中,闪过一丝阴沉与不悦。

梅挚心中一凛。他认得此人,正是那位孙公子的父亲,当朝御史中丞。

他知道,自己的这首诗,或许为他赢得了赞誉,却也同时,为他招致了更深的忌恨。

4

宴罢,已是更深露重。

梅挚与彭乘、何中立,漫步在回归客栈的御街之上。璀璨的宫灯,将他们的身影,拉得长长的。

“公辅,你今夜,可算是出尽了风头啊!”何中立依旧沉浸在兴奋之中,“那首《琼林宴后作》,明日定然会传遍整个京城!”

“是啊,”彭乘也点头道,“晏公对你,更是青眼有加。你这仕途之始,可谓是顺风顺水。”

梅挚却没有他们那般乐观。他想起了那位御史中丞最后那阴沉的眼神,心中总有一丝挥之不去的阴霾。

“金榜题名,不过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他缓缓说道,“京城官场,波诡云谲。今日之赞誉,或许,便是明日之祸根。你我,还需步步为营,小心谨慎才是。”

他的话,让彭乘与何中立也渐渐冷静了下来。他们知道,梅挚所言非虚。

第二日,朝廷的正式任命文书,便下发到了他们手中。

梅挚,大理评事。

彭乘,馆阁校勘。

何中立,将作监主簿。

三人虽然同榜及第,但未来的仕途之路,却已然走向了不同的方向。

梅挚手捧着那份任命文书,心中百感交集。大理寺,这个审判天下不公之地,这个他即将奉献自己青春与才华的地方,究竟会是一个怎样的龙潭虎穴?

他不知道。

但他知道,自己的路,才刚刚开始。一场更为复杂,也更为艰巨的考验,正等待着他。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