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倚晴的头像

倚晴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9/16
分享
《敦煌画医》连载

第四十一章 藏经洞新藏

藏经洞内,油灯闪烁。郎茂才小心翼翼地将一卷残破的回鹘文文书摊开在长案上,灰尘在光线下飞舞。几个画院学徒围在旁边,屏住呼吸。

"师父,这些文书破损得这么厉害,还能修复吗?"最年轻的学徒阿柴小声问道,手里紧紧攥着程墨白送给他的那支狼毫笔。

郎茂才拿起放大镜,仔细查看纸张纹理:"只要还有一个字能辨认,就值得尽力。记住,这些不只是故纸堆,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声音。"

程墨白从洞窟深处走来,神色凝重。他已经三天没好好休息,眼下的乌青清晰可见。"郎师傅,西夏残部的事比我们想的麻烦。张节度使刚收到军报,他们在且末以西建立了据点,切断了于阗和敦煌的通道。"

正说着,洞外传来急促的马蹄声。阿史那云风尘仆仆地闯进来,斗篷上还带着戈壁的风沙。"情况不妙,"她解下佩刀,语气严肃,"西夏人不是普通流寇,他们中有精通汉文和于阗文的学者,专门在找丝路上的文化珍品。"

程墨白急忙上前:"你没事吧?这一去就是五天,我们都担心坏了。"

"我带了于阗守军突袭了他们的据点,"阿史那云从行囊中取出一卷被烧焦一角的文书,"看这个,他们在找尉迟乙僧的技法秘笈,幸好我们及时赶到。"‘

郎茂才倒吸一口凉气:"连尉迟乙僧的秘笈都知道?这些西夏人不简单。"

"更可怕的是,他们中有人认得于阗王室文字。"阿史那云指着文书上的批注,"这里写着'此技法可仿,当用于西夏王室壁画'。"

洞窟内一时寂静。程墨白打破沉默:"当务之急是保护好现有文书。郎师傅,我们得加快整理进度。"

这时,一个学徒从一堆回鹘文文书中抽出一份较为完整的卷子:"程师父,您来看这个。这些字符排列不像佛经。"

郎茂才接过来,眯起眼睛看了半晌,突然激动起来:"快!拿回鹘文对照表来!这可能是官方文书!"

程墨白也凑过来看。两人研究了半个时辰,终于辨认出开头几个字。

"这...这是战报!"郎茂才声音颤抖,"咸平三年,西夏偷袭敦煌的战报!"

程墨白立即想起烽燧中发现的遗诏,心跳加速:"咸平三年?不就是张承嗣私通西夏的那年吗?"

郎茂才继续解读,手指在文书上轻轻移动:"上面记载西夏军队趁夜黑风高偷袭敦煌,被归义军哨兵发现,双方在城外激战...这里提到了一个内应,但名字部分破损了。"

"肯定是张承嗣。"程墨白握紧拳头,"这份战报能证明敦煌曾经顽强抵抗西夏入侵,填补了正史空白!"

众人兴奋不已,继续埋头整理。程墨白则在另一堆文献中仔细翻找,忽然被一卷用丝绸包裹的文书吸引。他小心打开,发现是汉文与于阗文混合书写的手札。

"这是..."程墨白越看越激动,"郎师傅,快来看!这是于阗画师尉迟乙僧的手札!"

郎茂才忙走过来:"尉迟乙僧?那位传说中在敦煌作画的于阗大师?"

"正是!"程墨白指着手札内容,"这里详细记载了他绘制220窟《药师经变》的过程。你看,他用的是西域'凹凸法',通过明暗对比让菩萨衣袂产生立体感。"

郎茂才拍案叫绝:"原来如此!怪不得220窟的壁画如此生动!"

程墨白继续解读:"还有更绝的。他在颜料中掺入了且末河青金石粉末,所以蓝色历经千年而不褪色。这解开了220窟壁画色彩鲜活的谜题!"

阿柴好奇地问:"程师父,什么是凹凸法?"

程墨白拿起炭笔,在纸上简单勾勒几笔:"你看,通过在这里加深色,这里提亮色,就能让平面图像看起来有立体感。"他几下就画出一个栩栩如生的衣褶,学徒们看得目瞪口呆。

这一发现让所有人振奋不已。阿史那云却若有所思:"这些技法若是落到西夏人手里..."

"所以我们要建立专门的保管库。"程墨白坚定地说,"这些文书太珍贵了,不能简单堆放。就像我父亲说的,修文明之魂,需要妥善保存这些文明的载体。"

郎茂才点头赞同:"正好藏经洞东侧有个天然耳室,稍加改造即可。"

方案确定后,阿史那云提供了于阗王室传承的青金石与青铜混合铸造技术:"用这个技术打造库门,不仅坚固,还能防蛀防潮。"她特意嘱咐,"青铜为胎,青金石粉末镶嵌,这样的门既美观又实用。"

哑徒带领工匠日夜施工,终于在半月后建成了一座坚固的宝库。库门在光照下熠熠生辉,门上用汉文和于阗文刻着"汉于同源,文明共护"八个大字。

宝库内,众人将整理好的文书分为三类:"修复技法"、"历史记载"和"艺术理论"。程墨白特意将尉迟乙僧手札与220窟修复记录放在一起,将新发现的战报与烽燧遗诏并列。

在库门内侧,程墨白撰写了一篇铭文,记载敦煌画工与于阗人共同守护文明的感人事迹。最后一句他思考良久,提笔写下:"壁画会老,文明不朽。"

阿柴看着这句话,小声问:"程师父,为什么说壁画会老?我们不是正在修复它们吗?"

程墨白放下笔,温和地解释:"就像人会老一样,壁画也会随着时间流逝而褪色、损伤。我们能做的只是延缓这个过程,但无法阻止。重要的是,通过保护和传承,让壁画中承载的文明精神永不消亡。"

宝库正式启用那天,阿史那云郑重地将《星象导航图》捐赠出来。

"这是于阗王室世代相传的星象图,"她向众人解释,"记载了沙漠中的导航秘诀。我愿意将它献给宝库,与敦煌星图并列存放。"

程墨白感动不已:"这象征着于阗星象术与敦煌天文知识的融合,再合适不过。"

哑徒则在宝库门外墙上绘制壁画,画中程墨白修复壁画、阿史那云守护矿脉、归义军士兵抵御外敌,下方题字"敦煌守护者"。阿柴在一旁帮忙调色,学以致用。

完工那晚,程墨白独自站在宝库前,看着青铜门上闪烁的青金石化作的星空。阿史那云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想什么呢?"

"我在想,千年后,会不会有人像我们现在发现前辈的智慧一样,发现我们留下的这些东西?"

阿史那云走到他身边:"只要文明不灭,总会有人继续守护、继续发现。"

二人静立片刻,阿史那云忽然说:"我在于阗和敦煌之间建立了一条固定的交流通道,第一批于阗画工下个月就会来敦煌学习。"

"太好了!"程墨白兴奋地说,"我们也可以派画工去于阗交流。"

这时,阿柴急匆匆跑来:"程师父,我们又发现了一些文书,看起来是于阗画师的创作笔记!里面还有颜色配方!"

程墨白和阿史那云相视一笑,立即跟着阿柴回到工作间。夜深了,藏经洞内的灯火依然通明,仿佛千年前画工绘制壁画时的长明灯,穿越时空,依然为追寻智慧的人们指引方向。

程墨白在工作间隙抬头,看到哑徒正在精心绘制新发现的壁画题材,郎茂才指导学徒修复文书,阿史那云则在研究颜料配方,阿柴认真地做着笔记。这一刻,他深深感到自己正在参与历史,成为文明传承链环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怎么了?"阿史那云注意到他出神。

程墨白微笑摇头:"只是觉得,能生活在这个时代,做这些事情,很幸运。"

阿史那云会心一笑:"是啊,我们都是幸运的。千年后的人们,或许会因为我们今天的努力而了解这段历史。"

程墨白拿起一份刚修复好的文书,小心地放入特制的保存盒中,盖上盒盖前,他轻声说:"去吧,把你的故事讲给未来听。"

盒盖轻轻合上,又一个文明的火种被妥善保存。而门外,星空下的敦煌静静矗立,见证着文明的传承与延续。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