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夏至这天,当正午的烈日将云岭镇晒得像个蒸笼时,周金来家的小屋中却笼罩着一片愁云。周丽艳躺在土炕上,面色潮红,呼吸急促,高烧让她的小脸显得格外苍白。她的父亲周金来心急如焚,匆忙抓起一件汗衫,直奔云岭镇的“仁济堂”而去。
老中医杜忠仁瞧见周金来满头大汗的焦急模样,急忙上前问清了缘由,然后叮嘱道:“周老弟啊,这药煎两遍,给你家小丽艳趁热喝下,保证好转。不过,这孩子的病啊,是因受惊吓所致,一年两年的难以去病根,再等她的年龄大一些、身体强壮一些就会完全康复的,不用特别担心。”周金来点头致谢后,没有顾上打听二闺女周丽华的学医近况,就脚步匆匆地往家中赶去。然而,他的心中仍然充满疑虑,这些草药虽能暂时缓解小丽艳的病痛,却始终无法根治她的顽疾。
家中,周长安坐在三孙女周丽艳的炕前,布满老茧的手紧握着她的小手,眼中满是担忧。周丽艳自幼体弱多病,村里人都说她这是中了山中的瘴气。两年来,他们全家人带着小丽艳四处求医,却始终未能找到根治之法。如今,他只能在心中默默祈祷,希望那些山中的草药能给三孙女丽艳带来一丝生机。
阳光透过院中老槐树枝丫的缝隙,在窗棂纸上洒下斑驳的光影。周长安看着儿媳王玉兰疲惫的眼神,心中涌起一股愧疚之情。他喃喃自语道:“我去山上找些草药来。”说罢,他走到院子里,肩背小竹篓,手持小锄头,毅然决然地朝着山林深处走去。
太阳渐渐西斜,山林的浓荫下,光线像浸了水的绸缎,将树影拉得细长。林中弥漫着一股清新的气息,却也带着一丝潮湿和神秘。周长安穿梭在树林间,凭借着多年在山中的经验,全神贯注地寻找着那些珍稀的草药。
暮色渐浓,四周的古树似张牙舞爪的怪物,将他团团包围。那原本清晰的林间小径,如今在暮色中模糊不清,仿佛从未存在过。他深吸一口气,凭借着在山中多年的生存经验,努力辨别着方向。
随着时间的流逝,他发现自己竟迷失了方向。“怎么会迷路呢?”周长安喃喃自语,心中开始涌起一丝不安。他抬头望向天空,夕阳已然西沉,仅剩的余晖洒在林间,映出婆娑树影。周长安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凭借记忆中的标记辨别着方向。
山林在暮色中愈发神秘莫测,周长安的担忧也如这夜色般浓重起来。忽然,远处树梢上闪过一抹幽蓝的光点,那光点微弱而诡异,像极了幽冥之火在闪烁。
周长安心头一惊,脚步不自觉地停了下来。他凝神望去,那光芒竟如活物般,在树梢间跳跃,随即缓缓汇聚,形成一朵朵幽蓝的牡丹花形状,悠悠然悬浮在空中。
“磷火。”周长安喃喃自语。在这山林里生活了几十年的他,也听说过磷火可能是指引迷路之人的传说。看着那若隐若现的磷火,他的心中五味杂陈。恐惧与希望交织,理智告诉他应当谨慎,可求生的本能却驱使他朝着磷火的方向前进。
磷火闪烁着,在树梢间摇曳生姿,它们像是一群神秘的引路者,每一次闪烁都似乎在召唤着周长安。周长安紧随其后,踏入了一片更加幽深的林地。这里的树木愈发高大粗壮,枝叶交错,几乎将天空完全遮蔽。脚下的落叶厚积如毯,每踏出一步,都会发出沙沙的声响,回荡在这寂静的夜色中。
不知走了多久,那磷火依旧在前方引路,周长安却渐渐感到疲惫不堪。他的体力在一点一滴地消耗,可那磷火却好似不知疲倦,始终在前方闪烁,未曾靠近,也未曾远去。
“还要走多久才能走出这片山林呀……”周长安喃喃自语,声音在这空寂的山林中显得格外微弱。此时的他,心中已有几分焦急。就在这时,他的眼前出现了一片荒草地。
两座荒草丛生的坟茔出现在他的眼前。这两座坟茔看上去有些年头了,墓碑上布满了青苔,周围参天的大树遮天蔽日,显得两座坟茔无比阴森。
周长安划着了随身携带的火柴,走近仔细一看碑文,发现左边这座坟茔是他爷爷周安民的坟茔,右边这座是他的叔伯爷爷周安邦的坟茔。他跪在爷爷的坟前叩了几个响头,心中五味杂陈。他的思绪回到了过去,想起了家族的点点滴滴。
“爷爷,孙儿不孝,竟在您的坟前迷失……”周长安喃喃自语,声音有些哽咽。他小心翼翼地清理坟茔周围的杂草,突然,他的小锄头在这两座坟茔之间碰到了一个硬物。他的心里猛地一紧,小心翼翼地用手扒开泥土,一个青铜盒子露了出来。
盒子上的花纹古朴而神秘,上面刻着一些奇异的符号。周长安刚要打开盒子,一阵冷风突然吹了过来,他不禁打了个寒颤。犹豫片刻后,他还是缓缓打开了盒子。他再次划着了随身携带的火柴,仔细一看,发现盒子里面放着一块雕刻着“家训之二”的青铜片,落款处镌刻着不孝子(侄)周兴西。
就在这刹那间,磷火骤然暴涨,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光晕。周长安感到一阵晕眩,手中的青铜盒子仿佛有千斤之重。周围的一切都变得模糊起来,他只能凭着本能紧紧抓住盒子,耳边似乎响起了一阵低语,那是来自远古的呼唤,又像是山林的悲叹。
“这是命运的指引,还是诅咒的开始……”周长安喃喃自语,眼前的世界开始旋转,他感到自己正被一股神秘的力量拉入无尽的深渊。
夜色如墨,风过林梢,传来低沉的呼啸。周长安双手捧着那块雕刻着“家训之二”的青铜片,眼前却恍惚出现了奇异的幻象——两座祖坟之间,一个模糊的身影正对着他微笑,那笑容中既有欣慰,又包含无奈。
随着幻象散去,周长安感到一丝寒意爬上脊背。他强撑着站起身来,却见林间雾气渐浓,那些磷火的光芒在雾气中忽明忽灭,仿佛在指引一条通往未知的道路。远处传来隐隐的铜铃声,似是从地下传来,又像是山风穿过古树的枝桠发出的呜咽。
周长安小心翼翼地靠近石碑,借着磷火的微光,他看见石碑上浮现出些许密文。正当他想要细看时,一阵阴风袭来,吹灭了磷火,将他笼罩在无边的黑暗中。那风声中夹杂着低语,似哭似笑,听得他毛骨悚然。
他紧紧抱着装有那块雕刻着“家训之二”青铜片的铜盒子,在黑暗中摸索前行。不知走了多久,远处忽然亮起一点微光,那是来自山林深处的一簇磷火,正在缓缓向他飘来。磷火所过之处,雾气竟缓缓散去,露出一条隐约可见的小径。
“难道是天意?”周长安心中既惊又喜。他追随着磷火的指引,终于在黎明前走出了那片迷雾重重的山林。
周长安看着这块雕刻着“家训之二”的青铜片,心中充满了疑惑。他想起父亲周兴东临终前将那块雕刻着“戒盈守缺”的青铜片家训传给自己时,曾严肃地告诫他,这块青铜片家训承载着家族的兴衰荣辱,一定要妥善保管。然而,这块突然出现的“家训之二”青铜片,为什么落款处镌刻着叔父周兴西的名字?他是什么时间埋在这里的?这块青铜片又是从何而来呢?
其实,在周氏家族史上,有一位重要人物——周兴西。周兴西,这位与周长安的父亲周兴东分道扬镳的族人,年轻时也是家族中的佼佼者。他凭借着过人的智慧和果敢,在家族事务中曾有过不俗的表现。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带领弟弟周兴北与大哥周兴东、二哥周兴南在家族发展方向上产生了严重分歧。
周兴东与周兴南主张稳扎稳打,遵循祖训,守护家族的传统和产业;而周兴西与周兴北则渴望打破陈规,追求更大的财富和利益。这种分歧逐渐演变成激烈的矛盾,最终导致他与大哥、二哥分道扬镳。
周兴西离开家族后,与小弟周兴北一起闯荡江湖。在经历了无数的风雨和挫折后,他内心深处开始对家族和祖训有了新的认识。他意识到,自己当初的冲动和鲁莽,不仅伤害了家族亲人,也可能让家族错失了某些重要的传承。
在其叔父周安邦生命的最后时光里,周兴西的心中充满了悔恨和眷恋。他深知,自己已经无法再回到家族之中,无法重新找回那份失去的亲情和责任。于是,他决定将自己多年来的人生经验和智慧总结成“家训之二”,排在大哥周兴东奠基的“戒盈守缺”的家训之后。
他不惜花重金聘请能工巧匠,偷偷制作了这块雕刻着“家训之二”的青铜片,并在一个大雨滂沱的深夜,带着它来到了爷爷周安民和叔伯爷爷周安邦的坟茔前。他将青铜片埋在了这两座祖坟中间,他心中默默祈祷,希望后来的族人有朝一日能够发现这个“秘密”,重新拾起一些被族人遗忘的珍贵东西,使未来的周氏家族走向更加繁荣昌盛。
而此刻,周长安双手捧着这块雕刻着“家训之二”的青铜片,不知道自己即将开启一段怎样充满奇幻和挑战的旅程。他小心翼翼地将青铜家训放回铜盒子。他想将它带回家中仔细研究一番,然后再将它交给叔父周兴西的长子周长有妥善保管,让“家训之二”青铜片的精髓像他的父亲周兴东奠基的“戒盈守缺”的家训一样,在叔父五个儿子周长有、周长发、周长康、周长宁、周长泰的各个支脉,乃至整个周氏祖孙中代代相传。同时,通过这块青铜片,再联络叔父周兴北的四个儿子周长财、周长宽、周长庆、周长丰的各个支脉,打破几十年来因父辈的恩怨造成的东、西山梁的周氏子孙基本上互不往来的局面。